一种抗拔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51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50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拔桩,其包括桩身、引导桩身打入地面的桩头、用于提高桩身抗拔性能的抗拔翼板和用于展开抗拔翼板的推进桩,通过将推进桩打入桩头内,即可展开抗拔翼板,展开后的抗拔翼板能够增加拔起桩身的阻力,提高桩身的抗拔性能。本申请具有抗拔强度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拔桩


技术介绍

1、在地面上建造建筑物,地面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这要求地面要有足够抵抗压力的强度,但是通常地面并不具备这种强度,因此需要在地基上打桩,将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递到地面以下较深的位置,较深位置的地基相比于地面承受压力的能力大很多,能够满足对建筑承重的需求。

2、而一些特殊建筑的桩往往需要一定的抗拔性能,比如高层建筑物、大型地下室以及水上建筑物等等,这些建筑物的桩基需要采用特殊的抗拔桩来抵抗轴向拉力。

3、常见的抗拔桩主要是依靠桩身与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轴向拉力,但是当施工地的土质较为松软时,其抗拔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仅仅依靠桩身与土壤的摩擦力无法满足实际的抗拔强度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常规抗拔桩在松软土质抗拔能力下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拔桩,具有抗拔强度大的优点。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拔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抗拔桩,包括桩头、桩身、推进桩、推进配合件和抗拔翼板,所述桩头一端为锥状结构,另一端与桩身相连,所述抗拔翼板为多个并铰接在桩头的外周侧,所述桩身内开设有浇筑腔,所述桩头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推进桩的避让腔,所述推进桩竖直穿设在浇筑腔内,所述推进桩底端为锥状结构,所述推进配合件穿设在桩头上,且所述推进配合件一端抵接在抗拔翼板侧壁,另一端伸入至避让腔内,所述推进桩竖直向下伸入避让腔并推动推进配合件朝向抗拔翼板移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推进桩与推进配合件的配合,将抗拔翼板在地下展开,展开后的抗拔翼板与土壤抵接,能够增大桩身拔出时所受的阻力,提高桩身的抗拔性能。

5、可选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抗拔翼板远离桩身的一侧,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抗拔翼板的张开幅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件限制抗拔翼板的张开幅度,当桩身受力而出现向上移动的趋势时,避免抗拔翼板进一步张开,进而进一步提高桩身的抗拔性能。

7、可选的,所述推进桩底端朝向远离避让腔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所述推进桩位于第二锥面处的直径大于第一锥面处的直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推进桩设置两个斜面,依次推动推进配合件移动,增大了推进配合件的移动行程,提高了抗拔翼板的张开角度,进而提升桩的抗拔强度。

9、可选的,所述避让腔与推进桩底端形状匹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避让腔限制推进桩的移动,使得推进桩向下移动时能够保持竖直方向稳定移动,进而逐渐推动推进配合件移动,同时逐渐展开抗拔翼板,避免因推进桩位置偏移致使抗拔翼板不能按预定幅度展开而影响抗拔性能。

11、可选的,所述桩身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桩头靠近桩身的一端对应设置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抗拔翼板为与桩头弧度相对应的圆弧状结构,所述抗拔翼板展开前贴合在桩头周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抗拔翼板设置为与桩头弧度对应的弧形结构,使得抗拔翼板在张开以前能够更好地贴合在桩头周侧,减少打桩时桩头向地下移动所承受的阻力,更便于将桩头及桩身打入预设的深度。

13、可选的,所述推进配合件位于桩头内的一端设置有与推进桩底端配合的斜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推进配合件的斜面与推进桩桩底的锥形结构相配合,可以使推进配合件在推进桩的推动下移动地更加顺滑,同时,通过设置斜面的长度,可以改变推进配合件移动距离,也即改变抗拔翼板的张开幅度,从而满足不同的抗拔需求。

15、可选的,所述推进配合件靠近抗拔翼板的一端为半球状结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推进配合件的球状结构,当推进配合件推动展开抗拔翼板时,推进配合件能够更好地在抗拔翼板的侧壁上滑动,球状结构不仅抵接效果更好,而且更利于推进配合件的配合滑动,提高抗拔翼板的展开效率与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桩身开设有浇筑腔,所述浇筑腔的横向截面大于推进桩,所述推进桩与浇筑腔的侧壁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能够进一步提高桩身的结构强度,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推进桩与推进配合件相配合将抗拔翼板在地下展开,展开的抗拔翼板能够提高整个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桩身拔出时所受的阻力,增强整个桩的抗拔性能;

21、2.通过设置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增大了推进配合件的移动行程,提高了抗拔翼板的张开角度,进而提升了桩的抗拔强度;

22、3.通过将抗拔翼板设置为与桩头弧度对应的弧形结构,使得抗拔翼板在张开以前能够更好地贴合在桩头周侧,减少打桩时桩头向地下移动所承受的阻力,更便于将桩头及桩身打入预设的深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头(2)、桩身(1)、推进桩(4)、推进配合件(5)和抗拔翼板(3),所述桩头(2)一端为锥状结构,另一端与桩身(1)相连,所述抗拔翼板(3)为多个并铰接在桩头(2)的外周侧,所述桩身(1)内开设有浇筑腔(6),所述桩头(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推进桩(4)的避让腔(7),所述推进桩(4)竖直穿设在浇筑腔(6)内,所述推进桩(4)底端为锥状结构,所述推进配合件(5)穿设在桩头(2)上,且所述推进配合件(5)一端抵接在抗拔翼板(3)侧壁,另一端伸入至避让腔(7)内,所述推进桩(4)竖直向下伸入避让腔(7)并推动推进配合件(5)朝向抗拔翼板(3)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9),所述限位件(9)位于抗拔翼板(3)远离桩身(1)的一侧,所述限位件(9)用于限制抗拔翼板(3)的张开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桩(4)底端朝向远离避让腔(7)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锥面(41)和第二锥面(42),所述推进桩(4)位于第二锥面(42)处的直径大于第一锥面(41)处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腔(7)与推进桩(4)底端形状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桩头(2)靠近桩身(1)的一端对应设置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抗拔翼板(3)为与桩头(2)弧度相对应的圆弧状结构,所述抗拔翼板(3)展开前贴合在桩头(2)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配合件(5)位于桩头(2)内的一端设置有与推进桩(4)锥面配合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配合件(5)靠近抗拔翼板(3)的一端为半球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1)开设有浇筑腔(6),所述浇筑腔(6)的横向截面大于推进桩(4),所述推进桩(4)与浇筑腔(6)的侧壁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头(2)、桩身(1)、推进桩(4)、推进配合件(5)和抗拔翼板(3),所述桩头(2)一端为锥状结构,另一端与桩身(1)相连,所述抗拔翼板(3)为多个并铰接在桩头(2)的外周侧,所述桩身(1)内开设有浇筑腔(6),所述桩头(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推进桩(4)的避让腔(7),所述推进桩(4)竖直穿设在浇筑腔(6)内,所述推进桩(4)底端为锥状结构,所述推进配合件(5)穿设在桩头(2)上,且所述推进配合件(5)一端抵接在抗拔翼板(3)侧壁,另一端伸入至避让腔(7)内,所述推进桩(4)竖直向下伸入避让腔(7)并推动推进配合件(5)朝向抗拔翼板(3)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9),所述限位件(9)位于抗拔翼板(3)远离桩身(1)的一侧,所述限位件(9)用于限制抗拔翼板(3)的张开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桩(4)底端朝向远离避让腔(7)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锥面(4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辉张虎祯王明龙唐德康张瑞滨刘祝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民防地基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