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22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申请涉及人防通道探测技术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其包括:地层,所述地层内设置有人防通道,所述地层上开设有与所述人防通道连通的斜孔,所述地层上设置有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位于所述人防通道的上方,所述斜孔与所述建筑物不接触;转动的钻杆,所述钻杆与所述斜孔插接配合,所述钻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钻取所述斜孔的钻头;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斜孔插接配合;探测杆,所述探测杆与所述套筒内腔插接配合,所述探测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探测所述人防通道的雷达探测器。本申请具有不破坏建筑物的情况下对位于建筑物下方的人防通道进行探测的效果。筑物下方的人防通道进行探测的效果。筑物下方的人防通道进行探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


[0001]本申请涉及人防通道探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地下人防通道,是一种地下防护建筑或者地下室,战时可用于防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转移、医疗救护。老旧的人防通道有些可以再次使用,但是由于时间较长或者资料缺失,只能知道人防通道的大概位置,无法判断人防通道实际情况及尺寸,需要进行对人防通道的探测。
[0003]常规的探测方式都是在地面上沿竖直方向向下打出探测孔,探测孔打入到人防通道内,探头或雷达从探测孔伸入地道内进行探测人防通道几何直径。
[0004]如果人防通道位于建筑物的下方,探测过程中,如果采用竖直打孔的方式,需要破坏建筑物,破坏建筑物会带来高昂的成本,且带来一定的建筑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不破坏建筑物的情况下对位于建筑物下方的人防通道进行探测,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包括:地层,所述地层内设置有人防通道,所述地层上开设有与所述人防通道连通的斜孔,所述地层上设置有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位于所述人防通道的上方,所述斜孔与所述建筑物不接触;
[0008]转动的钻杆,所述钻杆与所述斜孔插接配合,所述钻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钻取所述斜孔的钻头;
[0009]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斜孔插接配合;
[0010]探测杆,所述探测杆与所述套筒内腔插接配合,所述探测杆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探测所述人防通道的雷达探测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钻杆转动,钻头倾斜向下钻出斜孔,斜孔避开了建筑物,斜孔的开设过程中不会破坏建筑物;将钻杆拔出斜孔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斜孔内壁容易发生程度较大的塌陷,工人在钻杆拔出斜孔后立刻将套筒插入斜孔内直至套筒的一端与人防通道接触,套筒外壁支撑斜孔内壁,斜孔内壁不容易塌陷,套筒内腔为稳定的空间,即便斜孔内壁发生崩塌也不会影响套筒内腔,工人将探测杆插入套筒内直至雷达探测器接触人防通道,雷达探测器在稳定的环境下对人防通道进行探测。
[0012]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底端设置有尖头筒,所述尖头筒外径沿着远离所述套筒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钻杆拔出斜孔后,斜孔内壁可能会有轻微的塌陷,尖头筒方便套筒插入斜孔内。
[0014]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顶端位于所述地层上方。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顶端位于地层上方,方便在探测完后将套筒拔出以回收利用。
[0016]优选的,所述套筒顶端套设有第一防脱落环,所述第一防脱落环无法穿过所述斜孔开口,所述第一防脱落环于所述斜孔开口处抵接所述地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脱落环于斜孔开口处被地层卡住,防止套筒在斜孔内向下滑落。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防脱落环在所述套筒上滑移设置,所述第一防脱落环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防脱落环固定于所述套筒上的固定件。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第一防脱落环移动到斜孔开口处,再用固定件将第一防脱落环固定在套筒上。
[0020]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防脱落环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一防脱落环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一螺栓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栓尾部抵接所述套筒。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螺栓拧入第一螺孔内,第一螺栓抵接套筒,此时第一防脱落环与套筒相固定;拧松第一螺栓,第一防脱落环可在套筒上活动滑移。
[0022]优选的,所述探测杆的顶端位于所述套筒顶端的上方,所述探测杆顶端可活动套设有第二防脱落环,所述第二防脱落环位于所述套筒顶端的上方,所述第二防脱落环无法通过套筒内腔,所述第二防脱落环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所述第二防脱落环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螺孔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抵接所述探测杆。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测杆伸入套筒内,雷达探测器位于合适的位置时,第二螺栓拧入第二螺孔,第二螺栓顶接探测杆,第二防脱落环与探测杆相固定,第二防脱落环卡在套筒顶端,防止探测杆往下脱落。
[0024]优选的,所述探测杆包括多个拼接杆,多个所述拼接杆头尾拼接形成所述拼接杆。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探测杆长度较长,一体成型的生产难度较大,多个较短的拼接杆拼接成探测杆,拼接杆生产难度较低。
[0026]优选的,所述套筒包括多个拼接筒,多个所述拼接筒首尾拼接成所述套筒。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长度较长,一体成型的生产难度较高,套筒由多个较短的拼接筒组成,拼接筒生产难度较低。
[002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9]1.钻杆转动,钻头倾斜向下钻出斜孔,斜孔避开了建筑物,斜孔的开设过程中不会破坏建筑物;将钻杆拔出斜孔后,斜孔内壁一定时间后容易发生程度较大的塌陷,工人在钻杆拔出斜孔后立刻将套筒插入斜孔内直至套筒的一端与人防通道接触,套筒外壁支撑斜孔内壁,斜孔内壁不容易塌陷,套筒内腔为稳定的空间,工人将探测杆插入套筒内直至雷达探测器接触人防通道,雷达探测器在稳定的环境下对人防通道进行探测;
[0030]2.第一防脱落环于斜孔开口处被地层卡住,防止套筒在斜孔内向下滑落;
[0031]3.套筒长度较长,一体成型的生产难度较高,套筒由多个较短的拼接筒组成,单个拼接筒生产难度较低。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的当钻杆在斜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的当探测杆在斜孔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6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1、地层;2、人防通道;3、斜孔;4、建筑物;5、钻杆;6、钻头;7、套筒;71、拼接筒;8、尖头筒;9、第一防脱落环;10、第一螺栓;11、第一螺孔;12、探测杆;121、拼接杆;13、雷达探测器;14、第二螺孔;15、第二螺栓;16、第二防脱落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
[0041]参照图1与图2,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包括地层1,地层1内设置有人防通道2,地层1上倾斜向下开设有与人防通道2连通的斜孔3,斜孔3与地层1表面呈四十五度,地层1上安装有建筑物4,建筑物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层(1),所述地层(1)内设置有人防通道(2),所述地层(1)上开设有与所述人防通道(2)连通的斜孔(3),所述地层(1)上设置有建筑物(4),所述建筑物(4)位于所述人防通道(2)的上方,所述斜孔(3)与所述建筑物(4)不接触;转动的钻杆(5),所述钻杆(5)与所述斜孔(3)插接配合,所述钻杆(5)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钻取所述斜孔(3)的钻头(6);套筒(7),所述套筒(7)与所述斜孔(3)插接配合;探测杆(12),所述探测杆(12)与所述套筒(7)内腔插接配合,所述探测杆(1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探测所述人防通道(2)的雷达探测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的底端设置有尖头筒(8),所述尖头筒(8)外径沿着远离所述套筒(7)的方向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的顶端位于所述地层(1)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顶端套设有第一防脱落环(9),所述第一防脱落环(9)无法穿过所述斜孔(3)开口,所述第一防脱落环(9)于所述斜孔(3)开口处抵接所述地层(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物下老旧人防地下斜向探测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落环(9)在所述套筒(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康邓志辉王明龙刘祝明周衍庞栋权张正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民防地基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