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829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桩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抗拔桩体,所述抗拔桩体的内部植入有复合筋,所述复合筋后插锥头导向帽、承压板、限位板、钢管承载体、缓粘结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自锁装置和预应力钢筋;本方案采用长螺旋成孔先浇筑混凝土再后插复合筋,保证抗拔桩体的桩身质量,抗拔桩体的承载力得到保障。通过复合筋上部配置预应力钢筋消除筏板张拉端、钢绞线张拉端处理不当造成的漏水问题,下部配置缓粘结钢绞线更好的解决抗浮作用下钢筋无法满足抗震效果,有效减少抗浮锚杆设计时体量大,解决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绞线在不同工况作用力下,不同受力区域配不同材料,消除单一材料的受力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桩,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建筑工程对于有抗浮要求的建筑,目前设计上有抗浮桩或抗浮锚杆两种受力形式,如选择抗拔桩需考虑抗浮作用外,作为桩基础对结构底板受力考虑,同时会增加抗拔桩的桩径和钢筋配筋,形成抗拔桩自重大,钢筋用量多,存在建筑增加成本和资源的浪费;如采用抗浮锚杆直径虽然小,杆体材料多为注浆,注浆过程中水泥浆置换,水泥浆杆体质量无法进行检查,不易达到设计效果,整体底板抗浮锚杆配置数量较多,钢绞线多为钢丝缠绕形成,张拉端防水节点处理不当易造成地下室漏水等问题。

2、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抗拔桩体,所述抗拔桩体的内部植入有复合筋,所述复合筋后插锥头导向帽、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包括抗拔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桩体(1)的内部植入有复合筋,所述复合筋后插锥头导向帽(2)、承压板(3)、限位板(4)、钢管承载体(5)、缓粘结钢绞线(6)、预应力钢绞线自锁装置(7)和预应力钢筋(8),所述后插锥头导向帽(2)插设在抗拔桩体(1)的内部下端,所述后插锥头导向帽(2)的上端表面连接有承压板(3),所述承压板(3)的上端表面连接有钢管承载体(5),所述钢管承载体(5)的内部插设有缓粘结钢绞线(6),所述缓粘结钢绞线(6)的下端贯穿承压板(3)并连接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位于承压板(3)的内部,所述承压板(3)、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包括抗拔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桩体(1)的内部植入有复合筋,所述复合筋后插锥头导向帽(2)、承压板(3)、限位板(4)、钢管承载体(5)、缓粘结钢绞线(6)、预应力钢绞线自锁装置(7)和预应力钢筋(8),所述后插锥头导向帽(2)插设在抗拔桩体(1)的内部下端,所述后插锥头导向帽(2)的上端表面连接有承压板(3),所述承压板(3)的上端表面连接有钢管承载体(5),所述钢管承载体(5)的内部插设有缓粘结钢绞线(6),所述缓粘结钢绞线(6)的下端贯穿承压板(3)并连接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位于承压板(3)的内部,所述承压板(3)、限位板(4)之间连接有导向定位钢筋(12),所述缓粘结钢绞线(6)的上端连接有预应力钢绞线自锁装置(7),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自锁装置(7)的上端连接有预应力钢筋(8),所述预应力钢筋(8)的上端贯穿抗拔桩体(1),所述预应力钢筋(8)的表面套有止水套环(9)、钢板(10),所述止水套环(9)、钢板(10)通过螺母锁具(11)安装在抗拔桩体(1)的上端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插锥头导向帽(2)设置为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插锥头导向帽(2)和承压板(3)采用电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压力型后插复合筋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3)的表面设置有呈等距离圆周分布的钢绞线孔位a(301),所述限位板(4)的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沂琳杨春洪陈浩温博钰周宇杨世翰赵杰伟张丹周宸肖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兵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