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803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28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料装置、送料装置、排管装置以及输管装置;储料装置设置有储料槽;储料槽高度较低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送料装置有送料台,送料台的底面倾斜设置;送料台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送料台上设置有送料盘,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送料盘通过传动杆连接;排管装置设置有管束支撑结构和双工位换接结构;输管装置设置有第二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与第二电机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本技术能够实现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自动排序以及运输,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输送工作效率;并且,能够降低管束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1、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最广的类型。

2、管壳式换热器有固定管板式汽-水换热器、带膨胀节管壳式汽-水换热器、浮头式汽-水换热器、u形管壳式汽-水换热器、波节型管壳式汽-水换热器、分段式水-水换热器等几种类型。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控制参数为加热面积、热水流量、换热量、热媒参数等。

3、长期以来,管壳式换热器面临着各种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且某些场合已被一些新型换热器所取代,但是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至今仍然居于统治地位。

4、传统换热器中运输、安装管束主要依靠人工搬运,由于管束运输难度较高且作业重复性高,导致管束运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料装置、送料装置、排管装置以及输管装置;

3、所述储料装置设置有储料槽,所述储料槽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储料槽高度较低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用于将所述储料槽内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提升至所述送料装置;

4、所述送料装置有送料台,所述送料台的底面倾斜设置;所述送料台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送料台上设置有送料盘,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送料盘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送料盘用于将所述送料台上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运输至排管装置;

5、所述排管装置设置有管束支撑结构和双工位换接结构,所述管束支撑结构和所述双工位换接结构用于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进行排序,以及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输送至所述输管装置;

6、所述输管装置设置有第二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传送带用于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传送至管壳式换热器内。

7、优选地,所述储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储料槽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储料槽的底面垂直设置。

8、优选地,所述储料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储料槽,所述多个储料槽通过詹式车钩依次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储料槽外侧设置有挡板;每个所述储料槽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

9、优选地,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送料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垫块固定于第一电机支架上。

10、优选地,所述送料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送料台,每个所述送料台上均设置有送料盘;多个所述送料盘通过传动杆和联轴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送料盘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送料盘上设置有与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相匹配的送料槽。

12、优选地,所述排管装置还包括底座和第一托辊,所述管束支撑结构、所述双工位换接结构和所述第一托辊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13、所述管束支撑结构设置有低工位支撑架,所述低工位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托辊,两个所述第二托辊之间设置有第一管束支撑板,所述第一管束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齿槽;所述第二托辊通过托辊支架设置于所述低工位支撑架上;

14、所述双工位换接结构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置有第二管束支撑板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管束支撑板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丝杠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通过推杆支撑板设置于所述丝杠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二管束支撑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管束支撑板绕所述轴承座转动;所述第二管束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齿槽;

15、优选地,所述输管装置还设置有输管支架,所述输管支架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支架上侧,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主动轮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支架下侧;

16、所述第二电机支架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三电动推杆与所述输管支架连接。

17、本技术通过设置储料装置、送料装置、排管装置以及输管装置,能够实现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自动排序以及运输,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输送自动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通过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能够降低管束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节省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料装置、送料装置、排管装置以及输管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储料槽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储料槽的底面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储料槽,所述多个储料槽通过詹式车钩依次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储料槽外侧设置有挡板;每个所述储料槽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送料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垫块固定于第一电机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送料台,每个所述送料台上均设置有送料盘;多个所述送料盘通过传动杆和联轴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盘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送料盘上设置有与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相匹配的送料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装置还包括底座和第一托辊,所述管束支撑结构、所述双工位换接结构和所述第一托辊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管装置还设置有输管支架,所述输管支架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第二电机支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底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支架上侧,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主动轮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所述从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支架下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料装置、送料装置、排管装置以及输管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储料槽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储料槽的底面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储料槽,所述多个储料槽通过詹式车钩依次连接,位于两端的所述储料槽外侧设置有挡板;每个所述储料槽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送料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垫块固定于第一电机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壳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成孙凤丛嘉祎袁玉禄袁金梅王广聪高桂庆杨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