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91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23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分别转动设于底座的相对的两侧;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转动设于底座的相对的两侧;在Z方向上,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心高于第一主轴的轴线;第一滑轨臂和第二滑轨臂的一端分别套设于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第一滑轨臂和第二滑轨臂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分别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柔性屏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中框,柔性屏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中框。上述设置改善了柔性屏的折痕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折叠屏设备一般包括柔性屏,在使用过程中,柔性屏分为两个子屏幕和右屏幕,使用时,两个子屏幕展开呈180°夹角状态,并形成一个较大的屏幕,在收纳时,两个子屏幕折叠呈0°夹角状态,从而使得两个子屏幕被壳体保护起来。但是目前的折叠屏设备的铰链的大多两个轴,且两个轴的高度相同,导致柔性屏在折叠时,在转角处出现明显的折痕,对柔性屏造成较大的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展开呈180°夹角的两个子屏幕之间出现折痕,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子屏幕之间出现折痕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

4、底座,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5、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转动设于所述底座的相对的两侧;

6、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并能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转动,所述第二主轴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并能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中转动;在z方向上,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心高于所述第一主轴的轴线,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心高于所述第二主轴的轴线;

7、第一滑轨臂和第二滑轨臂,所述第一滑轨臂包括第一转动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轨臂包括第二转动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二主轴;

8、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所述第一壳体连杆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分别形成有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一壳体连杆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9、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所述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连杆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

10、柔性屏,所述柔性屏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中框,所述柔性屏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中框。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齿轮、第二主齿轮和惰轮,所述第一主齿轮和所述第二主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二主轴能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主齿轮和所述第二主齿轮转动,所述惰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惰轮相互啮合,且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主齿轮啮合,另一个与所述第二主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能够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二主轴转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z方向,所述第一主齿轮和所述第二主齿轮的高度相同,两个所述惰轮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一主齿轮的高度高于所述惰轮的高度。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齿轮、所述第二主齿轮和所述惰轮的齿绕各自周向间隔均布。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齿轮设有第一非圆形通道;所述第二主齿轮设有第二非圆形通道,所述第一主轴的径向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一非圆形通道相适应,所述第二主轴的径向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二非圆形通道相适应。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包括第一板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本体下方的第一旋转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门板包括第二板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板本体下方的第二旋转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旋转部和第一壳体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和第二壳体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中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轨臂的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轨臂的所述第二滑动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中。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包括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一直线形滑槽和沿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板本体方向延伸的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转向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包括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直线形滑槽和沿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板本体方向延伸的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二转向滑槽,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平行。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轨臂和所述第二滑轨臂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沿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和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一壳体连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门板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转动的角度为40°至80°。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轨臂和所述第二滑轨臂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沿所述第一转向滑槽和所述第二转向滑槽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门板和所述第二门板转动的角度相同,所述第一壳体连杆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转动的角度相同,所述第一门板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连杆转动的角度为16°至21°。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滑槽和所述第二转向滑槽均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向滑槽和所述第二转向滑槽分别沿远离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和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的方向向上弯折。

2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21、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第一主轴、第二主轴、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在z方向上,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心高于第一主轴的轴线,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心高于第二主轴的轴线,并结合第一滑轨臂、第二滑轨臂与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之前的滑动连接实现了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在折叠时会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得连接在第一壳体连杆和第二壳体连杆的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相对底座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安装在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上的柔性屏在折叠时柔性屏的两端会向上移动,避免柔性屏的中间部位堆积在底座上,并在折叠过程形成明显的折痕;另外,上移的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和底座之间出现缝隙,使得柔性屏的中部在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与底座之间的缝隙出可以向外弯曲,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柔性屏在中部出现折痕的概率,有效改善了柔性屏的折痕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齿轮(710)、第二主齿轮(720)和惰轮(730),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和所述第二主齿轮(720)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10)和所述第二主轴(320),所述第一主轴(310)和所述第二主轴(320)能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和所述第二主齿轮(720)转动,所述惰轮(73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惰轮(730)相互啮合,且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啮合,另一个与所述第二主齿轮(720)啮合;所述第一转动部(4101)和所述第二转动部(4201)能够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主轴(310)和所述第二主轴(320)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Z方向,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和所述第二主齿轮(720)的高度相同,两个所述惰轮(730)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一主齿轮(710)的高度高于所述惰轮(730)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齿轮(710)、所述第二主齿轮(720)和所述惰轮(730)的齿绕各自周向间隔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齿轮(710)设有第一非圆形通道(711);所述第二主齿轮(720)设有第二非圆形通道(721),所述第一主轴(310)的径向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一非圆形通道(711)相适应,所述第二主轴(320)的径向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二非圆形通道(721)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门板(810)和第二门板(820),所述第一门板(810)包括第一板本体(8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本体(811)下方的第一旋转部(814)和第一连接部(8111),所述第二门板(820)包括第二板本体(82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板本体(821)下方的第二旋转部(824)和第二连接部(8211),所述第一旋转部(814)和第一壳体连杆(5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824)和第二壳体连杆(5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8111)中形成有第一滑槽(8112),所述第二连接部(8211)中形成有第二滑槽(8212),所述第一滑轨臂(410)的所述第一滑动部(4102)和所述第二滑轨臂(420)的所述第二滑动部(4202)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8112)和所述第二滑槽(82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8112)包括远离所述底座(100)的第一直线形滑槽(812)和沿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812)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板本体(811)方向延伸的靠近所述底座(100)的第一转向滑槽(813),所述第二滑槽(8212)包括远离所述底座(100)的第二直线形滑槽(822)和沿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822)的一端向所述第二板本体(821)方向延伸的靠近所述底座(100)的第二转向滑槽(823),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8111)的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8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8211)的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822)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511)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521)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臂(410)和所述第二滑轨臂(420)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沿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812)和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822)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门板(810)和所述第一壳体连杆(51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门板(820)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520)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门板(810)和所述第二门板(820)转动的角度为50°至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臂(410)和所述第二滑轨臂(420)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沿所述第一转向滑槽(813)和所述第二转向滑槽(823)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门板(810)和所述第二门板(820)转动的角度相同,所述第一壳体连杆(510)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杆(520)转动的角度相同,所述第一门板(810)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连杆(510)转动的角度为16°至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滑槽(813)和所述第二转向滑槽(823)均为弧形结构,且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向滑槽(813)和所述第二转向滑槽(823)分别沿远离所述第一直线形滑槽(812)和所述第二直线形滑槽(822)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齿轮(710)、第二主齿轮(720)和惰轮(730),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和所述第二主齿轮(720)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主轴(310)和所述第二主轴(320),所述第一主轴(310)和所述第二主轴(320)能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和所述第二主齿轮(720)转动,所述惰轮(73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惰轮(730)相互啮合,且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啮合,另一个与所述第二主齿轮(720)啮合;所述第一转动部(4101)和所述第二转动部(4201)能够分别带动所述第一主轴(310)和所述第二主轴(320)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z方向,所述第一主齿轮(710)和所述第二主齿轮(720)的高度相同,两个所述惰轮(730)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一主齿轮(710)的高度高于所述惰轮(730)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齿轮(710)、所述第二主齿轮(720)和所述惰轮(730)的齿绕各自周向间隔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齿轮(710)设有第一非圆形通道(711);所述第二主齿轮(720)设有第二非圆形通道(721),所述第一主轴(310)的径向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一非圆形通道(711)相适应,所述第二主轴(320)的径向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二非圆形通道(721)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门板(810)和第二门板(820),所述第一门板(810)包括第一板本体(81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本体(811)下方的第一旋转部(814)和第一连接部(8111),所述第二门板(820)包括第二板本体(82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板本体(821)下方的第二旋转部(824)和第二连接部(8211),所述第一旋转部(814)和第一壳体连杆(5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部(824)和第二壳体连杆(5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8111)中形成有第一滑槽(8112),所述第二连接部(8211)中形成有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紘吴林苏洋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