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768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粒重选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在小麦开花到成熟阶段,连续选择具有“大光合源叶片类型、大库容麦穗类型、瞪眼咯手麦粒类型、耐热植株类型、穗黄叶绿熟相类型、强大根系类型”的达标株系,通过旗叶大小、颖壳大小、花药大小、麦粒脊高低、绿叶面积等定量指标选择,结合目测叶色深浅、扬花集中程度、穗茎叶转色变化情况及手捏籽粒硬度、收获拔起植株的难易程度等田间直观选择,解决了传统小麦育种选择中籽粒粒重大小只能在收获脱粒后获得数据,滞后于田间选择,制约选择效果的技术难题。本方法直观实用、省力省时、可操作性强,粒重选择效果好,实现了外在农艺性状选择与内在生理特性挖掘的有机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粒重选择,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


技术介绍

1、小麦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构成,三因素的协调增加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根本途径。在小麦杂交后代选择中,穗数、粒数、粒重是最重要的选择指标。传统小麦杂交后代穗数的选择,可通过单株较多的成穗数在田间得到直观选择,粒数可在田间选择大穗型、密穗型取得较好的选择效果。对于粒重而言,一直是困扰小麦育种选择的难题,由于籽粒包裹在颖壳中,小麦生长期间其大小难辨、重量难测,只能在收获脱粒后室内考种获得数据,滞后于田间选择,制约选择效果。

2、穗茎叶是小麦主要光合器官,也是籽粒产量形成所需干物质的主要来源。谢连杰等在冬小麦开花期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贡献一文试验中表明,旗叶节以上器官是籽粒干物质的主要贡献者。 araus等研究认为穗器官合成碳水化合物所需的矿质元素和水分需要通过根系来吸收,因此,根系也是光合源的一部分。李秀菊等在小麦穗光合对不同花位籽粒及颖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发现,穗光合是维持颖壳正常生理代谢的必须,颖壳叶绿素含量高、持绿时间长对延迟穗衰老有一定作用。行翠平等在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一文中对超高产小麦品种研究表明,花后平均光合速率和花后绿叶面积是两个重要的光合性状,对籽粒产量有较大的直接效应。现有技术研究虽然提供了穗茎叶根与粒重有着最直接关系的理论支撑,但多着重于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实际将光合生理指标运用于小麦杂交后代选择中,不仅需要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而且还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费工费时、田间可操作性差。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种直观实用、省力省时、可操作性强,粒重选择效果好的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s1:小麦开花期选择旗叶长15-16cm、旗叶宽1.8-1.9cm,旗叶短宽、叶色深绿色的“大光合源叶片类型”进行标记;

5、s2:开花后5天,选择麦穗长10-11cm、颖壳长宽1.0cm×0.5cm、花药长0.5-0.6cm,扬花集中的“大库容麦穗类型”进行标记;

6、s3:开花后20天,选择麦粒脊高(包括内外浮)0.4-0.5cm,眼看籽粒胀鼓瞪眼、手捏籽粒发硬咯手,灌浆速率快的“瞪眼咯手麦粒类型”;

7、s4:开花后25天,选择麦穗基部和穗茎节上部开始转黄,旗叶全绿、倒2叶保持2/3绿叶面积的“耐热植株类型”进行标记;

8、s5:开花后32天,选择穗和穗茎全部转黄、旗叶保持2/3绿叶面积、源流库协调的“穗黄叶绿熟相类型”进行标记;

9、s6:开花后38天,选择穗下茎节周长1.3-1.4cm、茎秆粗壮带绿,根系强大,收获时双手费力才能带根拔起的“强大根系类型”的单株。

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大光合源叶片类型”单株,是在抽穗后标记的具有矮杆、大穗、穗多、抗病的优良单株中进行选择。

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大库容麦穗类型”单株,是在开花期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的“瞪眼咯手麦粒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5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耐热植株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20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的“穗黄叶绿熟相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25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的“强大根系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32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16、更进一步地,所述小麦的种植材料为杂交后代材料,种植行距为28cm,株距为10cm,单粒点播,f2代种植1000株,f3-f4或f5代种植300株。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8、本专利技术通过旗叶大小、麦穗大小、颖壳大小、花药大小、麦粒脊高低、穗茎节粗度、绿叶面积等定量指标选择,结合目测叶色深浅、扬花集中程度、穗茎叶转色变化情况,以及手捏感觉籽粒硬度、收获感觉拔起植株的难易程度等田间直观选择,解决了传统小麦育种选择中,籽粒粒重大小只能在收获脱粒后获得数据,滞后于田间选择,制约选择效果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选择指标直观实用、省力省时、可操作性强,粒重选择效果好,为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不仅是对杂交后代材料根、茎、叶、穗整株光合面积的直接选择,同时还使开花期、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中期、蜡熟末期、完熟期的灌浆生理指标得到间接连续的选择,该选择方法实现了外在农艺性状选择与内在生理特性挖掘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大粒高产品种选择的准确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大光合源叶片类型”单株,是在抽穗后标记的具有矮杆、大穗、穗多、抗病的优良单株中进行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大库容麦穗类型”单株,是在开花期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瞪眼咯手麦粒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5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耐热植株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20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穗黄叶绿熟相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25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的“强大根系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32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的种植材料为杂交后代材料,种植行距为28cm,株距为10cm,单粒点播,F2代种植1000株,F3-F4或F5代种植300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大光合源叶片类型”单株,是在抽穗后标记的具有矮杆、大穗、穗多、抗病的优良单株中进行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大库容麦穗类型”单株,是在开花期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瞪眼咯手麦粒类型”单株,是在开花后5天标记的单株中进行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选择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梅马永安王雪香李小康刘保华苏玉环刘庆芳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