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68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13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加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包括第一砖柱和第二砖柱,所述第一砖柱顶面设有梁或者板,所述第二砖柱竖向设于梁或者板的顶面,所述第一砖柱和第二砖柱周端均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设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表面的高延性混凝土层,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内竖向设置有纵筋,所述纵筋周端围合有若干箍筋,所述各个箍筋沿着纵筋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箍筋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两侧的弯筋,所述弯筋包括水平设置的横筋和设置在横筋两端并与横筋垂直的弯钩筋,相邻的所述弯钩筋相互连接。解决了传统的砌体砖柱的拼接结构,易导致新增加的楼层稳定性较差、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物加层,具体公开了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


技术介绍

1、据调查,在城镇中有大量的低层和多层民用建筑,既不能停止使用,又急需扩大使用面积,因为高层的建筑利用率比低层的建筑利用率高,所以在许多建筑物原有面积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时,不少单位采用在原建筑物上加层的方法解决,同时加层改造对节约土地、降低工程造价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在砌体结构的房屋加层施工时,首先需要在原有建筑物的顶面对砖柱进行拼接,增加砖柱的高度,以便于进行房屋其他结构的施工,因此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2、在现有技术中,原有建筑物包括原有板、原有梁和原有砖柱,在新增加的楼层施工时,大多直接在原有建筑物的原有板或者原有梁上砌筑新砌砖柱,然后再在新砌砖柱的基础上施工梁、板等结构,由于新砌砖柱与原有砖柱之间没有受力连接,导致新砌砖柱无法将承受的荷载传递给原有砖柱并进一步传递给基础,从而使新砌砖柱根部受力不均匀并且受力过大,甚至出现开裂现象,从而导致新增加的楼层稳定性较差、安全性较差。

3、因此,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由于新砌砖柱与原有砖柱之间不能进行较好的受力传递,使新砌砖柱根部受力不均匀并且受力过大,甚至出现开裂现象,从而导致新增加的楼层稳定性较差、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包括第一砖柱和固接在第一砖柱上方的第二砖柱,所述第一砖柱顶面设有梁或者板,所述第二砖柱竖向设于梁或者板的顶面,所述第一砖柱和第二砖柱周端均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设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表面的高延性混凝土层,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内竖向设置有位于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周端的纵筋,所述纵筋周端围合有若干箍筋,所述各个箍筋沿着纵筋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箍筋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两侧的弯筋,所述弯筋包括水平设置的横筋和设置在横筋两端并与横筋垂直的弯钩筋,相邻的所述弯钩筋相互连接。

3、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砖柱、第二砖柱和加强层,便可使第二砖柱与第一砖柱之间通过纵筋进行受力连接,第二砖柱承受的荷载便可通过纵筋传递给第一砖柱,便可实现荷载的传递;同时通过设置高延性混凝土层,能够使高延性混凝土与第一砖柱、第二砖柱成为整体,共同受力。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砖柱、第二砖柱和加强层,使第一砖柱和第二砖柱之间可以通过纵筋传递荷载,实现了荷载的有效传递,防止了第二砖柱根部受力不均匀,避免了第二砖柱根部受力过大而出现开裂现象;同时通过设置高延性混凝土层,提高了第二砖柱和第一砖柱的承载力、延性和抗裂性能;当第一砖柱为原有砖柱,第二砖柱为新砌砖柱时,便可提高新增加楼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改善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5、进一步,所述第二砖柱底面与梁或者板顶面之间设有砂浆层,所述砂浆层包括设在板或者梁顶面的第一粗糙面层和设在第一粗糙面层上的混合砂浆层,所述混合砂浆层的厚度为20mm,混合砂浆层中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为m7.5。通过设置砂浆层可以使第二砖柱底面与板顶面之间的粘结更为牢固。

6、进一步,所述板上竖向开有可容位于第一砖柱周端的纵筋穿过的洞口。当第一砖柱顶面和第二砖柱底面之间设有板时,第一砖柱周端的纵筋便可穿过洞口与第二砖柱周端的纵筋相连。

7、进一步,所述梁顶面、底面内均植入有与纵筋适配的植筋,所述梁顶面的植筋的自由端均与第二砖柱周端的纵筋竖向连接,所述梁底面的植筋的自由端均与第一砖柱周端的纵筋竖向连接。当第一砖柱顶面和第二砖柱底面之间设有梁时,此时第二砖柱的纵筋和第一砖柱的纵筋便可分别与植筋相连,从而实现荷载的传递。

8、进一步,距离板顶面、底面最近的所述箍筋分别与板顶面、底面的竖向距离均不大于150mm。150mm的间距既可以保证第二砖柱和第一砖柱的横向变形,又不会影响第二砖柱和第一砖柱的竖向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9、进一步,相邻的所述弯钩筋通过单面搭接焊连接,单面搭接焊的搭接长度为50mm。弯钩筋采用单面搭接焊连接不仅可以固定纵筋,同时可以提高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截面的抗剪能力。

10、进一步,所述第一砖柱表面与加强层之间设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包括设在第一砖柱表面的第二粗糙面层和涂刷在第二粗糙面层表面的界面胶剂层。通过设置连接层可以使第一砖柱表面与加强层之间的粘结更为牢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砖柱和固接在第一砖柱上方的第二砖柱,所述第一砖柱顶面设有梁或者板,所述第二砖柱竖向设于梁或者板的顶面,所述第一砖柱和第二砖柱周端均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设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表面的高延性混凝土层,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内竖向设置有位于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周端的纵筋,所述纵筋周端围合有若干箍筋,所述各个箍筋沿着纵筋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箍筋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两侧的弯筋,所述弯筋包括水平设置的横筋和设置在横筋两端并与横筋垂直的弯钩筋,相邻的所述弯钩筋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砖柱底面与梁或者板顶面之间设有砂浆层,所述砂浆层包括设在板或者梁顶面的第一粗糙面层和设在第一粗糙面层上的混合砂浆层,所述混合砂浆层的厚度为20mm,混合砂浆层中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为M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上竖向开有可容位于第一砖柱周端的纵筋穿过的洞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顶面、底面内均植入有与纵筋适配的植筋,所述梁顶面的植筋的自由端均与第二砖柱周端的纵筋竖向连接,所述梁底面的植筋的自由端均与第一砖柱周端的纵筋竖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距离板顶面、底面最近的所述箍筋分别与板顶面、底面的竖向距离均不大于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弯钩筋通过单面搭接焊连接,单面搭接焊的搭接长度为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柱表面与加强层之间设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包括设在第一砖柱表面的第二粗糙面层和涂刷在第二粗糙面层表面的界面胶剂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砖柱和固接在第一砖柱上方的第二砖柱,所述第一砖柱顶面设有梁或者板,所述第二砖柱竖向设于梁或者板的顶面,所述第一砖柱和第二砖柱周端均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设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表面的高延性混凝土层,所述高延性混凝土层内竖向设置有位于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周端的纵筋,所述纵筋周端围合有若干箍筋,所述各个箍筋沿着纵筋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箍筋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砖柱或者第二砖柱两侧的弯筋,所述弯筋包括水平设置的横筋和设置在横筋两端并与横筋垂直的弯钩筋,相邻的所述弯钩筋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砌体砖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砖柱底面与梁或者板顶面之间设有砂浆层,所述砂浆层包括设在板或者梁顶面的第一粗糙面层和设在第一粗糙面层上的混合砂浆层,所述混合砂浆层的厚度为20mm,混合砂浆层中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为m7.5。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江董峰章赵冰傅顺强赵彤李莹王飞张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