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前端结构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31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56
本技术公开一种内窥镜的前端结构及内窥镜,内窥镜的前端结构包括内管、外管和头端件,其中,内管具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前端形成第一开口,外管套设在内管外,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头端件套设于内管和外管的前端,头端件用于安置电子器件,并形成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的后端分别呈敞口设置,内管插设于第一安装腔,外管插设于第二安装腔。在本技术中,外管被套设于头端件内,保证头端件外管平整即可有效控制头端件与外管之间的连接处的平滑程度,而且无需设置热缩膜,生产工序简单,工时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的前端结构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1、内窥镜一般包括手持部和细长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包括内管、外管和头端件,内管内形成第一通道,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之一构成进液通道,其中另一为构成出液通道,如此减小整个内窥镜的前端结构的外径。头端件用于设置电子器件(比如便于观察的摄像模块和照明模块)。现有的内窥镜将电子器件和器械孔设置在头端件内,然后将外管套接于头端件外周,内管插设于头端件内周,以连接固定头端件和内管及外管。

2、然而上述连接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外管套设于头端件的外周时,若采用胶粘或卡接等固定的方式,难以控制外管与头端件之间的间隙尺寸,进而难以保证外管与头端件相邻接处的平滑程度,而若采用套设热缩膜的方式固定,一方面热缩膜的厚度依然会导致头端件外周局部不平整,另一方面需要增加预制热缩膜和套设热缩膜的工序,导致生产内窥镜的工序更加复杂且工时增加。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包括在前后向依次设置的插入段(201)和弯曲段(202),所述插入段(201)呈不可弯曲地设置,并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32),所述弯曲段(202)呈可弯曲地设置,并自所述头端件(30)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202)包括骨架管(2021)和套设于所述骨架管(2021)外周的保护层(2022),所述骨架管(2021)的外径与所述插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包括在前后向依次设置的插入段(201)和弯曲段(202),所述插入段(201)呈不可弯曲地设置,并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32),所述弯曲段(202)呈可弯曲地设置,并自所述头端件(30)的后端向后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202)包括骨架管(2021)和套设于所述骨架管(2021)外周的保护层(2022),所述骨架管(2021)的外径与所述插入段(201)的外径相同,所述保护层(2022)的外径与所述头端件(30)的外径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段(201)的周侧开设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1)的第三开口(22),所述头端件(30)的周侧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安装腔(32)的第四开口(302),所述第三开口(22)与所述第四开口(302)至少部分地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的前端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口(302)的后侧呈敞开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王翔
申请(专利权)人:新光维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