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067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45
本申请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包括:护套,与电池包连接固定,所述护套开设有嵌设槽;充放电端子本体,包括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所述第一弯折片与所述第二弯折片相向弯折,用于夹持电极片,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的相向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抵接于电极片上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沿电极片插入方向间隔设置。本申请具有使得充放电端子在充电过程中,不易出现发热较快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包,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可充放电电池技术的研发,作为供电源实用的电池包在电动工具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包括蓄电池本体、设于蓄电池本体外侧的护套、设于护套内的充放电端子,充放电端子用于供充电头进行插接,充放电端子通常呈u形夹片状设置,以对充电头的电极片进行夹持,并形成一定的通流面,使得电流能够通过充放电端子并转换为储能电源,当充放电端子与充电头的电极片之间进行充电接触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充放电端子与电极片的夹持会散发一定的热量,充电功率较大时,温度升高的速度较快。

3、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在充电端子局部发热情况严重时,容易对电池包的外部护套造成加热老化,影响护套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得充放电端子在充电过程中,不易出现发热较快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包括:

4、护套,与电池包连接固定,所述护套开设有嵌设槽;

5、充放电端子本体,包括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所述第一弯折片与所述第二弯折片相向弯折,用于夹持电极片,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的相向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抵接于电极片上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沿电极片插入方向间隔设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对电极片进行夹持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对电极片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夹持抵接,增加了与电极片之间的贴合接触面,有助于增加同流面积,从而不易造成局部发热较快,同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间隔设置,有助于降低发热其中的情况发生的概率。

7、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朝向电极片插入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电极片插入一侧的延伸端部弯折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呈v字型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极片插入至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时,由于导向槽的槽口成v字型设置,因此能够对电极片插接起到引导作用,方便电极片插接时进行对准,使用方便。

9、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导向槽的侧壁相向弯折,并形成夹持端部,所述夹持端部夹持于电极片的两相对侧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端部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少,从而有助于提高对电极片的夹持牢固性,电极片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易发生脱落。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开设有第一分隔槽,所述第一分隔槽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延伸方向延伸开设。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隔槽的开设使得第一夹持部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从而增加第一夹持部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得第一夹持部受到电极片撑开后,能够恢复原状。

13、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开设有第二分隔槽,所述第二分隔槽沿所第二夹持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分隔槽的开始增加了第二夹持部的整体弹性形变能力,使得第二夹持部具有一定夹紧力的同时,能够不易产生过大的夹持力,降低因整体硬度较大而引起夹持过程中,将电极片摩擦划伤的概率。

15、可选的,所述嵌设槽是槽底固定设有定位块,所示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之间一体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边沿侧壁固定设有焊接引脚,所述焊接引脚朝向电池包一侧弯折并夹持于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平行侧壁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与连接板上的焊接引脚配合,一使得充放电端子本体与电池包安装过程中,在定位块的侧壁与焊接引脚抵接限位下,能够保持相对位置不变,有助于充放电端子与电池包之间进行焊接时保持稳定。

17、可选的,所述嵌设槽的内壁固定设有抵接块,所述第一弯折片和所述第二弯折片相互远离时,所述抵接块与所述第一弯折片、所述第二弯折片限位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极片插入至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之间并将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撑开时,抵接块对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不易发生过度形变,有助于保持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的弹性形变恢复力。

19、可选的,所述抵接块有弹性塑胶材料制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由弹性塑胶材料制成时,材质相对柔软,能够为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提供抵接限位的同时,不易形成摩擦损坏。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对电极片进行夹持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对电极片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夹持抵接,增加了与电极片之间的贴合接触面,有助于增加同流面积,从而不易造成局部发热较快,同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间隔设置,有助于降低发热其中的情况发生的概率;

23、2.电极片插入至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时,由于导向槽的槽口成v字型设置,因此能够对电极片插接起到引导作用,方便电极片插接时进行对准,使用方便;

24、3.第二分隔槽的开始增加了第二夹持部的整体弹性形变能力,使得第二夹持部具有一定夹紧力的同时,能够不易产生过大的夹持力,降低因整体硬度较大而引起夹持过程中,将电极片摩擦划伤的概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4)均朝向电极片插入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2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4)靠近电极片插入一侧的延伸端部弯折形成导向槽(26),所述导向槽(26)的内壁呈V字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4)靠近所述导向槽(26)的侧壁相向弯折,并形成夹持端部(27),所述夹持端部(27)夹持于电极片的两相对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3)开设有第一分隔槽(231),所述第一分隔槽(231)延所述第一夹持部(23)的延伸方向延伸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4)开设有第二分隔槽(241),所述第二分隔槽(241)沿所第二夹持部(24)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设槽(11)是槽底固定设有定位块(12),所示第一弯折片(21)和所述第二弯折片(22)之间一体设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的边沿侧壁固定设有焊接引脚(251),所述焊接引脚(251)朝向电池包一侧弯折并夹持于所述定位块(12)的两侧平行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设槽(11)的内壁固定设有抵接块(13),所述第一弯折片(21)和所述第二弯折片(22)相互远离时,所述抵接块(13)与所述第一弯折片(21)、所述第二弯折片(22)限位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13)有弹性塑胶材料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4)均朝向电极片插入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2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4)靠近电极片插入一侧的延伸端部弯折形成导向槽(26),所述导向槽(26)的内壁呈v字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4)靠近所述导向槽(26)的侧壁相向弯折,并形成夹持端部(27),所述夹持端部(27)夹持于电极片的两相对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3)开设有第一分隔槽(231),所述第一分隔槽(231)延所述第一夹持部(23)的延伸方向延伸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贺鹏王冬波邹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