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合金化可降解医用锌铜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697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合金化可降解医用锌铜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中Cu元素0.1~4.0wt.%,Li元素0.001~0.2wt.%,其余为Zn。结合真空感应熔炼、均匀化热处理、变形加工等工艺,实现该合金的成分精准控制与洁净、均质制备,并获得性能优异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Cu元素含量和微量Li元素的添加,实现有效固溶强化、弥散第二相强化和细晶强化,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力学强度;同时通过成分控制和制备工艺调控,避免了大块第二相的出现,尤其是该合金适用于微细管材、薄壁板材等型材加工,经多道次拉拔或轧制变形加工时,可避免形成两相相间的条带状组织,而可能导致垂直于加工方向的力学性能恶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合金化可降解医用锌铜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


技术介绍

1、可降解医用锌合金材料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锌的标准电极电位介于镁和铁之间,具有适中的降解速率;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1000多种酶和2000多种转录因子的合成与反应,与各项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成年人每天正常的锌摄入量为8-11mg,锌缺乏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皮肤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适量浓度锌离子则促进血管内皮化。因此,锌在可降解血管支架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2、纯锌的力学性能较低,通常会采用合金化的手段来提升锌合金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但目前已报道的医用锌合金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1)由于锌合金的熔点较低,热稳定性较差,在室温存储或体温服役环境下的即可发生合金元素的扩散,导致锌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改变,即锌合金的老化现象。(2)针对某些临床应用领域,锌合金材料在面对复杂的多向受力情况下,需要同时考虑多种指标性能。例如,血管支架在压握扩张过程中,不仅要求优异的抗拉强度和塑性,也要考虑到管材径向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由Zn,Cu,Li三种元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组成,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算:Cu为0.1~4.0wt.%;Li为0.001~0.2wt.%,杂质元素总量小于0.1wt.%,其余为Z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其特征在于,Cu元素含量为0.2~2.75wt.%,Li元素含量为0.03~0.1wt.%。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流程包括:合金熔炼、均匀化热处理、变形加工;其中,所述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由zn,cu,li三种元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组成,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算:cu为0.1~4.0wt.%;li为0.001~0.2wt.%,杂质元素总量小于0.1wt.%,其余为z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其特征在于,cu元素含量为0.2~2.75wt.%,li元素含量为0.03~0.1wt.%。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流程包括:合金熔炼、均匀化热处理、变形加工;其中,所述合金熔炼为真空感应熔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感应熔炼包含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合金化的可降解医用zn-cu-li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化热处理温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佳林章曦元王梓隆陈琰袁广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