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及采气作业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及采气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676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及采气作业方法,涉及油气开采工程技术领域;一体化管柱,包括油管,所述油管下端连接有工作筒,所述工作筒与所述油管连通;所述工作筒正对所述油管的一端内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用于支撑柱塞;所述油管下段设有回音标,所述回音标位于所述限位弹簧上方,有利于校正液面解释精度以及后期柱塞工艺的实施、加强目标井段针对性,减少作业风险,延长工艺有效期,从而提搞生产时率和避免作业风险。采气作业方法,基于上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有利于校正液面解释精度以及后期柱塞工艺的实施、加强目标井段针对性,减少作业风险,延长工艺有效期,从而提搞生产时率和避免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及采气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页岩气新井投产后,随着气井生产状态变化,压力和产气量降低,气井压力和产气量出现较大波动,需要对生产管柱进行优化,即:采用更小尺寸的生产管柱下入至井筒合适位置,通过增加生产通道内的气体流速,将井筒中积液带出至地面,从而使气井恢复稳定生产,延长气井自喷携液周期。

2、现有技术中,页岩气开采的普通常规做法是在页岩气井内下入油管进行生产,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生产中后期需要实施柱塞工艺时,需要重新作业,即:在页岩气井内下入井下限位器,不仅影响气井生产时率,还存在作业风险,并且井下限位器下入深度还受井斜角限制,同时在采用回声仪通过测量声波往返于液面时间计算液面深度的时,存在解释精度不高的问题,间接导致工作筒下入深度针对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页岩气井的采气方式生产时率低和存在作业风险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及采气作业方法,在页岩气生产管柱中预置回音标及工作筒,有利于校正液面解释精度以及后期柱塞工艺的实施、加强目标井段针对性,减少作业风险,延长工艺有效期,从而提搞生产时率和避免作业风险。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包括油管,所述油管下端连接有工作筒,所述工作筒与所述油管连通;所述工作筒正对所述油管的一端内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用于支撑柱塞;所述油管下段设有回音标,所述回音标位于所述限位弹簧上方。

4、现有技术中,页岩气开采开采时直接在页岩气井内下入油管进行生产,而在生产中后期实施柱塞工艺时,需要在页岩气井内通过绳索下入井下限位器,以对柱塞进行限位,不仅影响气井生产时率,还存在作业风险,并且井下限位器下入深度还受井斜角限制,同时在采用回声仪通过测量声波往返于液面时间计算液面深度的时,存在解释精度不高的问题,间接导致工作筒下入深度针对性较差。

5、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油管下端设置与油管连通的工作筒,工作筒与油管之间设置用于支撑柱塞的弹簧,沿油管长度方向,工作筒上方设置回音标,因此,在开采中后期,地层压力降低,气井产量减小,页岩气井容易产生积液,根据页岩气井实际生产情况,改用柱塞工艺辅助生产时,直接通过工作筒与油管之间的限位弹簧对柱塞限位,而不需要停产通过绳索下入井下限位器,节省了作业工序,整体工艺成本得以降低。同时由于工作筒和限位弹簧可在初期随油管一起下入,可以设定在井斜度更大的位置,避免因钢丝作业能力受限,无法下入到指定位置的情况。

6、由于回音标位于工作筒的上方,并随下油管入井,且下深至页岩气井的液面内,从而指导环空及油管内测试解释,辅助试井测试解释,解决回声仪测试液面解释精度难题,以精确的检测页岩气井内液体的液面,为气井的开关提供数据支撑,确保页岩气的开采的效率。

7、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有利于校正液面解释精度以及后期柱塞工艺的实施、加强目标井段针对性,减少作业风险,延长工艺有效期,从而提搞生产时率和避免作业风险。

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套管,所述油管设于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回音标的外径,以确保油管和套管之间有足够的生产通道。

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回音标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套管横截面面积的2/3,以在确保气体或液体在油管和套管之间能够正常流动的同时,确保回音标有足够的工作面积。

1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筒下端连接有筛管,所述筛管与所述工作筒连通,以避免页岩气井内的杂物进入到油管内。

11、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弹簧为柱形弹簧,以避免限位弹簧对从工作筒流向油管的流体造成影响。

12、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回音标的长度为200~400mm。

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气作业方法,基于上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包括以下步骤:

14、s10、根据页岩气井的参数,确定回音标的尺寸;

15、s20、在油管上设置步骤s10所确定尺寸的所述回音标;

16、s30、在需要提高套管带液能力时,将步骤s20中的油管投入到套管内进行采气。

17、以利用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将工作筒、限位弹簧和回音标一起下入页岩气井内,可在用柱塞工艺辅助生产时,直接通过工作筒与油管之间的限位弹簧对柱塞限位,而不需要停产通过绳索下入井下限位器,节省了作业工序,整体工艺成本得以降低,并可以设定在井斜度更大的位置,避免因钢丝作业能力受限,无法下入到指定位置的情况,同时将回音标下深至页岩气井的液面内,从而指导环空及油管内测试解释,辅助试井测试解释,解决回声仪测试液面解释精度难题。

18、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气作业方法,有利于校正液面解释精度以及后期柱塞工艺的实施、加强目标井段针对性,减少作业风险,延长工艺有效期,从而提搞生产时率和避免作业风险。

1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回音标位于页岩气井液面深度的2/3处。

2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当页岩气井依靠自身能量无法正常进行生产时,将柱塞投入所述油管内,并通过限位弹簧进行限位,以利用柱塞工艺辅助生产。其中直接通过工作筒与油管之间的限位弹簧对柱塞限位,而不需要停产通过绳索下入井下限位器,节省了作业工序,整体工艺成本得以降低。同时由于工作筒和限位弹簧可在初期随油管一起下入,可以设定在井斜度更大的位置,避免因钢丝作业能力受限,无法下入到指定位置的情况。

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油管下端设置与油管连通的工作筒,工作筒正对油管的一端内设置用于支撑柱塞的弹簧,沿油管长度方向,工作筒上方设置回音标,因此,在开采中后期,地层压力降低,气井产量减小,页岩气井容易产生积液,根据页岩气井实际生产情况,改用柱塞工艺辅助生产时,直接通过工作筒与油管之间的限位弹簧对柱塞限位,而不需要停产通过绳索下入井下限位器,节省了作业工序,整体工艺成本得以降低,同时由于工作筒和限位弹簧可在初期随油管一起下入,可以设定在井斜度更大的位置,避免因钢丝作业能力受限,无法下入到指定位置的情况,并由于回音标位于工作筒的上方,随下油管入井,且下深至页岩气井的液面内,从而指导环空及油管内测试解释,辅助试井测试解释,解决回声仪测试液面解释精度难题,因此,能够减少作业风险,延长工艺有效期,从而提搞生产时率和避免作业风险。

2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气作业方法,基于上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有利于校正液面解释精度以及后期柱塞工艺的实施、加强目标井段针对性,减少作业风险,延长工艺有效期,从而提搞生产时率和避免作业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1),所述油管(1)下端连接有工作筒(2),所述工作筒(2)与所述油管(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5),所述油管(1)设于所述套管(5)内,所述套管(5)的内径大于所述回音标(4)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标(4)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套管(5)横截面面积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2)下端连接有筛管(6),所述筛管(6)与所述工作筒(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簧(3)为柱形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标(4)的长度为200~400mm。

7.一种采气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6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气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标(4)位于页岩气井液面深度的2/3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气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页岩气井依靠自身能量无法正常进行生产时,将柱塞投入所述油管(1)内,并通过限位弹簧(3)对柱塞进行限位,以利用柱塞工艺辅助生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1),所述油管(1)下端连接有工作筒(2),所述工作筒(2)与所述油管(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5),所述油管(1)设于所述套管(5)内,所述套管(5)的内径大于所述回音标(4)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标(4)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套管(5)横截面面积的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回音标和工作筒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筒(2)下端连接有筛管(6),所述筛管(6)与所述工作筒(2)连通。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帆张华礼陈家晓王强王晓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