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598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包括沿着输入件至输出件方向依次布置四个行星齿轮排结构;扭矩传递装置中的离合器连接输入件及行星轮系,扭矩传递装置中的制动器连接变速器外壳及行星轮系,各离合器和各制动器中的两个组合有选择地接合,在输入件和输出件之间建立十个前进挡速比和一个倒挡速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较少的行星齿轮排和结合元件实现更多的挡位,超速挡阶跃比小,高速行驶时换挡更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变速器控制难度与相应的体积;各个挡位的控制只需要结合两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构件离合器或制动器,且相邻挡位之间变换时只需要更换一对扭矩传递构件的结合与断开,控制简单;简单紧凑,体积小,制造工艺成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尤其涉及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特种车辆、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提高驾驶舒适性、降低燃油消耗、提高燃油经济性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场上的自动变速器主要以4至9挡为主,而这些传统的变速器在满足驾驶需求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

2、首先,传统自动变速器的挡位数相对有限,这限制了它们在不同驾驶条件下的适应性。较少的挡位可能导致发动机处于不佳的转速范围,影响了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其次,随着汽车工程的不断进步,车辆对更高挡位数的需求逐渐增加,以满足高速公路巡航时的燃油效率和低噪音要求。此外,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兴起,也对多挡位的自动变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目前自动变速器的挡位数相对有限,限制了在不同驾驶条件下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包括

3、输入件;

4、输出件;

5、行星齿轮排组,其包括沿着所述输入件至所述输出件方向依次安装的第一行星齿轮排、第二行星齿轮排、第三行星齿轮排和第四行星齿轮排;

6、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行星轮外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一齿圈内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轮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

7、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外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行星轮和所述第二齿圈内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行星轮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

8、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排包括第三太阳轮、第三行星架、第三行星轮和第三齿圈,所述第三太阳轮和所述第三行星轮外啮合传动,所述第三行星轮和所述第三齿圈内啮合传动,所述第三行星轮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三行星架上;

9、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排包括第四太阳轮、第四行星架、第四行星轮和第四齿圈,所述第四太阳轮和所述第四行星轮外啮合传动,所述第四行星轮和所述第四齿圈内啮合传动,所述第四行星轮旋转支撑在所述第四行星架上;

10、所述输入件与第一太阳轮固连,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三行星架固连,所述第三齿圈分别与所述第二行星架、所述第四太阳轮固连,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第四齿圈固连,所述第四行星架连接所述输出件

11、以及扭矩传递装置,其包括:

12、第一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输入件连接;

13、第二离合器,其将所述第四齿圈与所述输入件连接;

14、第三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连接;

15、第四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

16、第五离合器,其将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

17、第一制动器,其连接所述第四太阳轮;

18、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第五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中的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件和输出件之间建立十个前进挡速比和一个倒挡速比。

19、进一步地,

20、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和所述第四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一挡传动比;

21、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和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二挡传动比;

22、通过接合所述第三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三挡传动比;

23、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四挡传动比;

24、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四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五挡传动比;

25、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五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六挡传动比;

26、通过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七挡传动比;

27、通过接合所述第五离合器和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八挡传动比;

28、通过接合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九挡传动比;

29、通过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一制动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十挡传动比;

30、通过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和所述第五离合器,以在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之间建立倒挡传动比。

31、进一步地,还包括变速器外壳,所述行星齿轮排组和所述扭矩传递装置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外壳内,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外壳的两端。

32、进一步地,所述输入件为输入轴,所述输出件为输出轴。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变速器外壳固连。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五离合器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五离合器为牙嵌式离合器。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动器为鼓式制动器。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动器为多片式湿式制动器。

3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39、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沿着输入件至输出件方向依次布置四个行星齿轮排结构;扭矩传递装置中的离合器连接输入件及行星轮系,扭矩传递装置中的制动器连接变速器外壳及行星轮系,各离合器和各制动器中的两个组合有选择地接合,在输入轴和输出件2之间建立十个前进挡速比和一个倒挡速比,各挡位的传动比分别为3.85、1.78、1.41、1.34、1.23、1.11、1.0、0.81、0.54、0.46、-4.89,使用较少的行星齿轮排和结合元件实现更多的挡位,超速挡阶跃比小,高速行驶时换挡更稳定。

40、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扭矩传递装置的构件的个数少,采用了五个扭矩传递构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变速器控制难度与相应的体积。

4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各个挡位的控制只需要结合两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构件离合器或制动器,且相邻挡位之间变换时只需要更换一对扭矩传递构件的结合与断开,控制简单。

4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采用单行星轮行星齿轮排传动,四个行星齿轮排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制造工艺成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器外壳,所述行星齿轮排组和所述扭矩传递装置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外壳内,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外壳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件为输入轴,所述输出件为输出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变速器外壳固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五离合器为多片式湿式离合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三离合器、所述第四离合器和所述第五离合器为牙嵌式离合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器为鼓式制动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器为多片式湿式制动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器外壳,所述行星齿轮排组和所述扭矩传递装置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外壳内,所述输入件和所述输出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外壳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件为输入轴,所述输出件为输出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十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变速器外壳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华锋邓碧海柯涛龚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