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562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涉及地质灾害治理技术领域,包括S1、环境勘测与施工设计;S2、底层喷射与钻孔;S3、孔洞防潮处理;S4、土钉安放与注浆;S5、钢筋网与泄水管布设;S6、混凝土面层喷射。该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不仅设置有泄水管用于排水,更对孔洞进行防潮处理,在孔洞内放置钢网筒,并涂抹调制好的硅藻泥,改进后的施工工艺不仅可以排出土层中聚成股流的水,还可以孔洞内壁的潮气进行吸收,配合防水层的隔绝效果,可避免钢筋制成的土钉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从而避免土钉表面的防护层腐蚀、脱落,由于减少土钉锈蚀,降低维护更换成本,由于维持原有土钉墙结构稳定性,提升边坡的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治理,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地质灾害治理,又称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防止或减轻灾害发生的目的。土钉墙是一种原位土体加筋技术,将基坑边坡通过由钢筋制成的土钉进行加固,边坡表面铺设一道钢筋网再喷射一层砼面层和土方边坡相结合的边坡加固型支护施工方法,其构造为设置在坡体中的加筋杆件(即土钉或锚杆)与其周围土体牢固粘结形成的复合体,以及面层所构成的类似重力挡土墙的支护结构。

2、就比如申请号为202111352411.3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该专利技术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伸出坡面的树杆切断再将注浆用杆体安装在土坡孔洞中,同时可适应不同弯曲程度树干将其切断,解决了树干干扰施工的问题,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可防止切断的树干掉落至坡面上,避免损坏坡面,同时可将断裂下垂的树干向上托起再进行切割,以适应多种情况将树干切断,同时自动将下落至导轨上的泥沙清理干净。

3、但类似于上述申请的现有施工工艺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4、现有的土钉墙施工工艺虽然会安装泄水孔用于后续排水,但泄水孔只能排出聚成股流的水,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却无法排出,且会使得土壤处于湿润状态,若钢筋制成的土钉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即使其做过防锈处理,也会因长时间的埋设导致土钉表面的防护层腐蚀、脱落,从而造成土钉锈蚀,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定期对其进行更换,否则将会破坏原有土钉墙结构,影响边坡的加固效果。

5、因此,急需对此缺点进行改进,本专利技术则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有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3、s1、环境勘测与施工设计:

4、对边坡施工环境的进行勘测,判断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后,根据基坑土质和深度决定施工土钉墙类型,设计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绘制施工图纸,统计施工所需工具和材料;

5、s2、底层喷射与钻孔:

6、分层分段开挖土方,并在每层土开挖后进行修整,去除突出土体,压实表面松动的土体,然后在混凝土加入速凝剂后,按照自下而上的喷射顺序喷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以木桩或钢钎作为标记,用机械按孔位放线进行成孔,并在钻孔后清孔采用高压空气或水清孔;

7、s3、孔洞防潮处理:

8、根据所开孔洞大小将完整的钢丝网裁切成钢丝网片,并将钢丝网片的两端焊接到一起,制成钢网筒,依次插入孔洞中,再将调制好的硅藻泥均匀涂抹于置有钢网筒的孔洞中,自然风干固化后,喷涂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

9、s4、土钉安放与注浆:

10、土钉须按图纸加工定位卡,再将注浆管与钢筋主筋捆绑后依次安放进孔洞,采用水灰比为0.5的水泥浆,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均匀后,采用压力注浆,在注浆过程在将注浆管缓慢匀速拔出,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注满后保持压力1~2min;

11、s5、钢筋网与泄水管布设:

12、随土钉分层施工、逐层设置钢筋网,构成土钉筋体保护层,并在支护面层背部以1.5~2m的布设间距插入水平略朝下的泄水管,且泄水管的外端伸出支护面层;

13、s6、混凝土面层喷射:

14、在钢筋网、土钉验收合格后开始喷射混凝土面层,并在混凝土终凝后2h内喷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施工要求包括:边坡坡比≤1∶0.2,边坡倾角范围控制在5~20°。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土钉墙类型可分为单一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以及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其中,单一土钉墙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坑深度≤12m;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坑深度≤15m;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用于淤泥质土基坑时,且基坑深度≤6m。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每层开挖深度与土钉竖向间距一致,且开挖标高为土钉位置下200mm。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喷头与受喷面距离严格控制在0.8~1.5m范围,喷射方向垂直喷射面,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40mm~120mm,以80mm为最宜,且喷射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钢网筒的个数与孔洞的个数一致,且钢网筒的形状大小与孔洞的形状大小相匹配,钢网筒的外表面刚好抵至孔洞的内表面。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硅藻泥的涂抹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通过不断沿钢网筒内表面涂抹涂抹硅藻泥,使得硅藻泥穿过钢网筒的孔隙与孔洞内壁相接触,对孔洞内壁与钢网筒的间隙进行填充,直至钢网筒内侧均匀附着有一层硅藻泥,利用硅藻泥将钢网筒封存在孔洞内壁上。

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成孔注浆型土钉应采用两次注浆工艺施工:第一次注浆宜为水泥砂浆,注浆量不应小于钻孔体积的1.2倍,第一次注浆初凝后,方可进行二次注浆;第二次压注纯水泥浆,注浆量为第一次注浆量的30%~40%,注浆压力宜为0.4~0.6mpa。

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土钉筋体保护层厚度厚度≥25mm,搭接长度≥30dm,单面焊长度≥10dm,且钢筋网延伸至地表面,并伸出边坡线0.5m。

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当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厚度超过100mm时,混凝土应采用分层喷射工艺,且第一层厚度≥40mm,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喷射后一层混凝土,搭接宽度不小于2倍厚度,并错开接缝。

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本专利技术不仅设置有泄水管用于排水,更对孔洞进行防潮处理,通过在孔洞内放置钢网筒,并涂抹调制好的硅藻泥,通过钢网筒提供硅藻泥的骨架支撑,使得硅藻泥可以稳定附着在孔洞内壁,以便于其固化定型,且固化后的硅藻泥可以吸收洞壁潮气,另外,其内侧喷涂有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能够隔绝钢筋主筋与吸潮后的硅藻泥,改进后的施工工艺不仅可以排出土层中聚成股流的水,还可以孔洞内壁的潮气进行吸收,配合防水层的隔绝效果,可避免钢筋制成的土钉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从而避免土钉表面的防护层腐蚀、脱落,由于减少土钉锈蚀,降低维护更换成本,由于维持原有土钉墙结构稳定性,提升边坡的加固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施工要求包括:边坡坡比≤1∶0.2,边坡倾角范围控制在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土钉墙类型可分为单一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以及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其中,单一土钉墙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坑深度≤12m;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坑深度≤15m;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用于淤泥质土基坑时,且基坑深度≤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每层开挖深度与土钉竖向间距一致,且开挖标高为土钉位置下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喷头与受喷面距离严格控制在0.8~1.5m范围,喷射方向垂直喷射面,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40mm~120mm,以80mm为最宜,且喷射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钢网筒的个数与孔洞的个数一致,且钢网筒的形状大小与孔洞的形状大小相匹配,钢网筒的外表面刚好抵至孔洞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硅藻泥的涂抹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通过不断沿钢网筒内表面涂抹涂抹硅藻泥,使得硅藻泥穿过钢网筒的孔隙与孔洞内壁相接触,对孔洞内壁与钢网筒的间隙进行填充,直至钢网筒内侧均匀附着有一层硅藻泥,利用硅藻泥将钢网筒封存在孔洞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成孔注浆型土钉应采用两次注浆工艺施工:第一次注浆宜为水泥砂浆,注浆量不应小于钻孔体积的1.2倍,第一次注浆初凝后,方可进行二次注浆;第二次压注纯水泥浆,注浆量为第一次注浆量的30%~40%,注浆压力宜为0.4~0.6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土钉筋体保护层厚度厚度≥25mm,搭接长度≥30dm,单面焊长度≥10dm,且钢筋网延伸至地表面,并伸出边坡线0.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当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厚度超过100mm时,混凝土应采用分层喷射工艺,且第一层厚度≥40mm,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喷射后一层混凝土,搭接宽度不小于2倍厚度,并错开接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施工要求包括:边坡坡比≤1∶0.2,边坡倾角范围控制在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土钉墙类型可分为单一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以及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其中,单一土钉墙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坑深度≤12m;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且基坑深度≤15m;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用于淤泥质土基坑时,且基坑深度≤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每层开挖深度与土钉竖向间距一致,且开挖标高为土钉位置下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喷头与受喷面距离严格控制在0.8~1.5m范围,喷射方向垂直喷射面,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40mm~120mm,以80mm为最宜,且喷射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用土钉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钢网筒的个数与孔洞的个数一致,且钢网筒的形状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涛王秋萍陆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广源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