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55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22
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属于教育机器人领域,本技术为了解决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形状上缺乏吸引力,且可开发性低的问题。包括车体,车体的四角分别设置有麦克纳姆轮,超声波支架固定在车体的前端面上,超声波支架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的下方设有两个对称的触角形构件,车体的上端设有头形构件和翅膀形构件,头形构件设在车体的前端,两个翅膀形构件对称设置在车体的左右两端,两个翅膀形构件之间的车体上设有控制装置,组装后,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形似一个红色的甲壳虫。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具有趣味性,并可实现功能扩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教育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1、教育类机器人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而制造的机器人,可带有学习软件或可播放教学影音,也可以以机器人本身构造进行教学展示。

2、教育类的轮式机器人因其体积小、运动灵活、操作便捷而备受青睐。按照其移动特性可分为非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非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一般移动平台进行线性移动操控,其特点是工作区域广泛、运动操控便捷,但难以应用于机动性要求高的区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一般搭载全向轮移动平台,其特点是可以在保持车体不变的情况下向任意位置和方向移动,能够满足移动性要求高的区域。

3、目前,市场上的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一般以人形或车型为主,形状上缺乏吸引力,且结构固定,可开发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以解决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一般以人形或车型为主,形状上缺乏吸引力,且结构固定,可开发性低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麦克纳姆轮(2),四个TT马达(21)的输出轴与四个麦克纳姆轮(2)一一对应相连,超声波支架(8)固定在车体(1)的前端面上,超声波支架(8)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超声波传感器(3),超声波传感器(3)的下方设有两个对称的触角形构件(4),车体(1)的上端设有头形构件(5)和翅膀形构件(6),头形构件(5)设置在车体(1)的前端,两个翅膀形构件(6)对称设置在车体(1)的左右两端,两个翅膀形构件(6)之间的车体(1)上设有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分别与四个TT马达(21)电连接,超声波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麦克纳姆轮(2),四个tt马达(21)的输出轴与四个麦克纳姆轮(2)一一对应相连,超声波支架(8)固定在车体(1)的前端面上,超声波支架(8)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超声波传感器(3),超声波传感器(3)的下方设有两个对称的触角形构件(4),车体(1)的上端设有头形构件(5)和翅膀形构件(6),头形构件(5)设置在车体(1)的前端,两个翅膀形构件(6)对称设置在车体(1)的左右两端,两个翅膀形构件(6)之间的车体(1)上设有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分别与四个tt马达(21)电连接,超声波传感器(3)、车体(1)、头形构件(5)、翅膀形构件(6)和触角形构件(4)组成外形呈甲壳虫形的机器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车体(1)包括通过支柱相连的上板(11)和下板(12),上板(11)和下板(12)之间形成收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育类仿生全向移动轮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板(11)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桂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苓犇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