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及使用其的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43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17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及使用其的床。现有控制器在使用时会因电磁阀组件运行而产生振动和噪音。本技术包括内设装配腔的外壳、设置在装配腔内的悬架以及设置在悬架上的电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通过减振带悬置在悬架上,以阻碍电磁阀组件运行产生的振动通过悬架向外壳传递。电磁阀组件通过减振带悬置在悬架上,利用减振带自身的形变复位性能来消除电磁阀组件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进而通过减少部件间撞击而降低噪音,减小对使用者睡眠的影响,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器及使用其的床


技术介绍

1、现有床包括床架以及设置在床架上的床垫,所述床垫内设有控制器和气囊,控制器内设有气泵组件和电磁阀组件,气泵组件运行产生的高压气流在电磁阀组件的引导下向气囊输送,通过调节气囊气压实现床垫软硬度调节。现有电磁阀组件直接固接在装配腔的内壁上,电磁阀组件运行产生的振动会直接通过外壳向外传递,既导致控制器在使用时产生振动,还会因振动而产生噪音,影响使用者睡眠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器及使用其的床,电磁阀组件通过减振带悬置在悬架上,利用减振件抵消电磁阀组件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减小对使用者睡眠的影响,提升使用体验。

2、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控制器,包括内设装配腔的外壳、设置在装配腔内的悬架以及设置在悬架上的电磁阀组件,电磁阀组件通过减振带悬置在悬架上,以阻碍电磁阀组件运行产生的振动通过悬架向外壳传递。电磁阀组件通过减振带悬置在悬架上,利用减振带自身的形变复位性能来消除电磁阀组件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进而通过减少部件间撞击而降低噪音,减小对使用者睡眠的影响,提升使用体验。

3、作为优选,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固定架以及安装在固定架上的阀体。固定架用于固定阀体,还与减振带连接,确保减振带能通过固定架接收来自阀体的振动并阻碍振动向悬架传递。

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包括连接部和扣接部,所述固定架通过连接部与阀体端部固接并通过扣接部悬置在减振带的底端上。固定架设有分置的连接部和扣接部,确保固定架可与阀体和减振带独立连接,方便安装。

5、作为优选,所述扣接部和悬架上均设有供减振带端部扣接的扣孔,所述减振带端部两侧壁通过隆起形成凸筋组,减振带端部插入对应的扣孔并通过凸筋组与扣孔周缘卡置定位。减振带的两端分别插置固接在对应的扣孔中,既方便拆装维护,还能通过凸筋组与扣孔卡置定位,防止减振带发生脱离扣孔的情况,提升连接可靠性。

6、作为优选,所述扣孔呈长条状,所述扣孔的宽度与减振带厚度相同,确保凸筋组能搭接在扣孔的边缘上,通过增加凸筋组与扣孔边缘间的接触面积来提升卡置可靠性。

7、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带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两组平行分置的凸筋组,以使固定架与悬架间距离可调。通过设置多组分置的凸筋组来调节减振带位于对应扣孔间的距离,既能通过调节减振带长度来调整减振效果,还能调整电磁阀组件的悬置高度,确保电磁阀组件不会与悬架和外壳直接接触。

8、作为优选,所述凸筋组包括由减振带端部两侧壁对称隆起形成的限位筋。限位筋对称地设置在减振带两侧,使得减振带能通过限位筋搭接在扣孔的两侧边缘上,防止减振带与扣孔发生相对位移。

9、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为两个且分置在阀体两端,以使阀体两端部通过对应固定架与悬架连接。阀体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对应的固定架悬置在对应减振带的底端上,既确保阀体能以预设姿态悬置定位,还能通过多根减振带分散抵消振动,提升减振效果。

10、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为两个,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分置的连接部,所述固定架通过连接部固接在对应阀体的端部上,以使阀体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部设置所述连接部,所述横梁的中部顶缘通过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扣接部。通过设置多个阀体来对高压气流进行引导,使得高压气流被输送至目标空间内。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部,使得固定架能同时与两个阀体的端部固接,有效简化结构,既方便拆装维护,还能通过减少固定架和减振带数量来降低成本,又能有效接收来自阀体的振动并有效阻碍振动向外传递。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呈板状且与横梁互为垂直设置,连接部与阀体端部侧壁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接。连接部和横梁间形成与阀体紧密贴合的拐角,既能通过增加接触面积对阀体起到定位作用,还能有效接收并消除来自阀体的振动。

12、作为优选,位于横梁两端的连接部间具有高度差,以使阀体高度错位设置。阀体通过高低错位设置来获得充足的管路安装空间和装配操作空间。

13、作为优选,所述悬架上设有气泵组件和电路板,气泵组件运行产生的气流通过电磁阀组件引导输送至目标空间,所述悬架通过硅胶脚垫搭接在装配腔的底壁上。利用减振带对气泵组件和电磁阀组件起到减振的作用,防止气泵组件和电磁阀组件运行产生的噪音对使用者睡眠产生影响。

14、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内设有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降噪盒、跨接在气泵组件和电磁阀组件的内置管以及供电磁阀组件与外界目标空间通连的外置管,所述降噪盒串联在内置管或外置管上。降噪盒用于减小气流在管路组件内流动时产生的噪音,进而减小对使用者睡眠的影响。

15、一种使用所述控制器的床,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舒适层、调节层和弹簧层,所述调节层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置海绵段、中置调节段以及后置海绵段,所述中置调节段内设有软硬可调的气囊,后置海绵段内设置用于控制气囊软硬度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气管与气囊连接,所述垫体包括整体包裹舒适层、调节层和弹簧层的外罩,所述垫体包括沿其周向设置的围边海绵。将控制器设置在垫体内,有效缩短控制器与中置调节段之间的距离,方便管路排布,通过设置多级减枕结构来防止气泵组件和电磁阀组件运行产生的振动通过外壳向垫体传递,确保使用者具有较好的睡眠体验。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电磁阀组件通过减振带悬置在悬架上,利用减振带自身的形变复位性能来消除电磁阀组件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进而通过减少部件间撞击而降低噪音,减小对使用者睡眠的影响,提升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器,包括内设装配腔的外壳(1)、设置在装配腔内的悬架(2)以及设置在悬架(2)上的电磁阀组件(3),其特征在于,电磁阀组件(3)通过减振带(5)悬置在悬架(2)上,以阻碍电磁阀组件(3)运行产生的振动通过悬架(2)向外壳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件(3)包括固定架(4)以及安装在固定架(4)上的阀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包括连接部(6)和扣接部(7),所述固定架(4)通过连接部(6)与阀体(10)端部固接并通过扣接部(7)悬置在减振带(5)的底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7)和悬架(2)上均设有供减振带(5)端部扣接的扣孔(8),所述减振带(5)端部两侧壁通过隆起形成凸筋组(9),减振带(5)端部插入对应的扣孔(8)并通过凸筋组(9)与扣孔(8)周缘卡置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孔(8)呈长条状,所述扣孔(8)的宽度与减振带(5)厚度相同;或者,所述减振带(5)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两组平行分置的凸筋组(9),以使固定架(4)与悬架(2)间距离可调;或者,所述凸筋组(9)包括由减振带(5)端部两侧壁对称隆起形成的限位筋。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为两个且分置在阀体(10)两端,以使阀体(10)两端部通过对应固定架(4)与悬架(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为两个,所述固定架(4)包括两个分置的连接部(6),所述固定架(4)通过连接部(6)固接在对应阀体(10)的端部上,以使阀体(10)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固定架(4)包括横梁(11),所述横梁(11)的两端部设置所述连接部(6),所述横梁(11)的中部顶缘通过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扣接部(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6)呈板状且与横梁(11)互为垂直设置,连接部(6)与阀体(10)端部侧壁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接;或者,位于横梁(11)两端的连接部(6)间具有高度差,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2)上设有气泵组件(12)和电路板,气泵组件(12)运行产生的气流通过电磁阀组件(3)引导输送至目标空间,所述悬架(2)通过硅胶脚垫(13)搭接在装配腔的底壁上,所述控制器内设有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降噪盒、跨接在气泵组件(12)和电磁阀组件(3)间的内置管以及供电磁阀组件(3)与外界目标空间通连的外置管,所述降噪盒串联在内置管或外置管上。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控制器的床,包括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舒适层(14)、调节层和弹簧层(15),所述调节层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置海绵段(16)、中置调节段(17)以及后置海绵段(18),所述中置调节段(17)内设有软硬可调的气囊,后置海绵段(18)内设置用于控制气囊软硬度的控制器(19),所述控制器(19)通过气管与气囊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包括内设装配腔的外壳(1)、设置在装配腔内的悬架(2)以及设置在悬架(2)上的电磁阀组件(3),其特征在于,电磁阀组件(3)通过减振带(5)悬置在悬架(2)上,以阻碍电磁阀组件(3)运行产生的振动通过悬架(2)向外壳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件(3)包括固定架(4)以及安装在固定架(4)上的阀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包括连接部(6)和扣接部(7),所述固定架(4)通过连接部(6)与阀体(10)端部固接并通过扣接部(7)悬置在减振带(5)的底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7)和悬架(2)上均设有供减振带(5)端部扣接的扣孔(8),所述减振带(5)端部两侧壁通过隆起形成凸筋组(9),减振带(5)端部插入对应的扣孔(8)并通过凸筋组(9)与扣孔(8)周缘卡置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孔(8)呈长条状,所述扣孔(8)的宽度与减振带(5)厚度相同;或者,所述减振带(5)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两组平行分置的凸筋组(9),以使固定架(4)与悬架(2)间距离可调;或者,所述凸筋组(9)包括由减振带(5)端部两侧壁对称隆起形成的限位筋。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为两个且分置在阀体(10)两端,以使阀体(10)两端部通过对应固定架(4)与悬架(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铖陈亚男段韩路
申请(专利权)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