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具体涉及再生材料透水砖及透水路面。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渐被混凝土、沥青等材料所覆盖,自然降水不能渗入地下,地表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路面很难和空气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降低,从而产生“热岛效应”。同时,不透水的道路表面容易积水,降低了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基于这些背景,透水砖应运而生。目前透水砖一般运用于在城市人行步道或者城市公园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由于较高的渗透性和多孔的特性,配合其铺装的方式及透水砖路面结构的基层与垫层,可以有效使得雨水快速透过路面,减少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和蓄水池等工程中的基础性排水设施的使用规模或需求,能够有效控制暴雨径流。
2、研究表明,透水路面在铺筑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孔隙堵塞行为,这种孔隙堵塞过程起初并不严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上升,孔隙堵塞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上透水路面堵塞的原因在于,由于路面铺筑完成之后经历过各种自然气候条件,如夏季高温暴雨,冬季低温冻融以及人类活动如大型货
...【技术保护点】
1.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和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原料包括:65-75份废陶瓷、20-25份高温粘结剂、10-15份低温粘结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废陶瓷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陶瓷废料进行外力破碎、过筛,得到粒径为1-3mm的废陶瓷颗粒a及粒径<1mm的废陶瓷颗粒b,将质量比为1:(2-3)的废陶瓷颗粒a及废陶瓷颗粒b混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废陶瓷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陶瓷废料进行外
...【技术特征摘要】
1.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和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原料包括:65-75份废陶瓷、20-25份高温粘结剂、10-15份低温粘结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废陶瓷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陶瓷废料进行外力破碎、过筛,得到粒径为1-3mm的废陶瓷颗粒a及粒径<1mm的废陶瓷颗粒b,将质量比为1:(2-3)的废陶瓷颗粒a及废陶瓷颗粒b混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废陶瓷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将陶瓷废料进行外力破碎、过筛,得到粒径为1-3mm的废陶瓷颗粒a及粒径<1mm的废陶瓷颗粒b,将质量比为1:(0.5-1)的废陶瓷颗粒a及废陶瓷颗粒b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料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粘结剂包括页岩、钻井淤泥、高岭土、钠长石、白云石、石英中的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