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984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属于框架梁加固技术领域,针对了承力结构简单且受力时调节组件易松动的问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右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右侧侧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台,第一压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支撑柱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拉力钢板,右侧侧板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相背一侧的右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底部侧板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本技术通过以第一底座、第一压台、第二底座、第二压台拉伸拉力钢板,拉力钢板为圆弧形弹性结构,可进行力的分散,避免支撑柱、侧板因受力过大而弯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框架梁加固,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制作框架梁的过程中,框架梁浇筑成型后需要对框架梁进行加固,现有的加固装置不能根据梁的大小进行调节,加固不同的框架梁时需要重新制作加固装置,加固装置的通用性低。

2、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告号为cn218758748u公开了一种框架梁加固装置,包括底座、挡板和调节组件,挡板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框架梁的大小进行调节,加固不同的框架梁时不需要重新制作框架梁加固装置,增强了框架梁加固装置的通用性,但是其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利性,该装置的承力底座的结构简单,不能承担框架梁的重力,易损坏,且受力时调节组件易松动。

3、因此,需要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承力结构简单且受力时调节组件易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右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右侧侧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台,第一压台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支撑柱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拉力钢板,右侧侧板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个第一支撑板相背一侧的右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底部侧板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压台,第二压台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底部侧板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相背一侧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夹板,夹板一侧的正中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柱,夹板一侧的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螺柱远离夹板的一端套设有限位板,螺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3、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拉力钢板的中部为九十度弯曲结构,拉力钢板的右端延伸至第一底座与第一压台之间,拉力钢板分别贴合第一底座顶部及第一压台底部的外壁,第一固定螺栓的数量不少于三个,第一固定螺栓的底端依次贯穿第一压台、拉力钢板、第一底座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第一底座壁体的内部,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一压台、拉力钢板、第一底座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

4、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拉力钢板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底座、第二压台之间,拉力钢板分别贴合第二底座左侧、第二压台右侧的外壁,第二固定螺栓的数量不少于三个,第二固定螺栓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二压台、拉力钢板、第二底座左侧的外壁并延伸至第二底座壁体的内部,第二固定螺栓与第二压台、拉力钢板、第二底座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

5、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夹板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另一侧的外部,螺柱贯穿第一支撑板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一侧的外部,螺柱与第一支撑板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导向杆远离夹板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板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一侧的外部,导向杆与第一支撑板的壁体紧密贴合。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板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一侧的外部,螺柱与限位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板靠近第一支撑板一侧的外壁上。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一致,第二固定组件安装于第二支撑板上。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9、(1)通过旋转把手带动螺柱转动,螺柱与侧板的壁体螺纹交错,夹板以导向杆为移动导向,使夹板对框架梁与支柱进行夹持,夹板受力时,以导向杆、限位板的四点定向支撑,避免夹板受力倾斜,从而使夹板的支撑稳定,为夹板的固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10、(2)通过以第一底座、第一压台、第二底座、第二压台拉伸拉力钢板,拉力钢板为圆弧形弹性结构,可进行力的分散,避免支撑柱、侧板因受力过大而弯折,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螺栓对第一底座、第一压台进行固定,第二固定螺栓对第二底座、第二压台进行固定,方便更换损坏的拉力钢板,进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右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2),右侧侧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3),第一底座(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台(4),第一压台(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5),支撑柱(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拉力钢板(6),右侧侧板(2)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两个第一支撑板(7)相背一侧的右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8),底部侧板(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14),第二底座(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压台(15),第二压台(15)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6),底部侧板(2)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7),两个第二支撑板(17)相背一侧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18),所述第一固定组件(8)包括夹板(9),夹板(9)一侧的正中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柱(10),夹板(9)一侧的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1),螺柱(10)远离夹板(9)的一端套设有限位板(12),螺柱(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钢板(6)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底座(14)、第二压台(15)之间,拉力钢板(6)分别贴合第二底座(14)左侧、第二压台(15)右侧的外壁,第二固定螺栓(16)的数量不少于三个,第二固定螺栓(16)的右端依次贯穿第二压台(15)、拉力钢板(6)、第二底座(14)左侧的外壁并延伸至第二底座(14)壁体的内部,第二固定螺栓(16)与第二压台(15)、拉力钢板(6)、第二底座(14)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9)设置于第一支撑板(7)另一侧的外部,螺柱(10)贯穿第一支撑板(7)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7)一侧的外部,螺柱(10)与第一支撑板(7)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导向杆(11)远离夹板(9)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板(7)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板(7)一侧的外部,导向杆(11)与第一支撑板(7)的壁体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2)设置于第一支撑板(7)一侧的外部,螺柱(10)与限位板(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导向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板(12)靠近第一支撑板(7)一侧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18)与第一固定组件(8)的结构一致,第二固定组件(18)安装于第二支撑板(17)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右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2),右侧侧板(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3),第一底座(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压台(4),第一压台(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5),支撑柱(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拉力钢板(6),右侧侧板(2)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7),两个第一支撑板(7)相背一侧的右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8),底部侧板(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14),第二底座(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压台(15),第二压台(15)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6),底部侧板(2)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7),两个第二支撑板(17)相背一侧的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18),所述第一固定组件(8)包括夹板(9),夹板(9)一侧的正中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柱(10),夹板(9)一侧的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1),螺柱(10)远离夹板(9)的一端套设有限位板(12),螺柱(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钢板(6)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底座(14)、第二压台(15)之间,拉力钢板(6)分别贴合第二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龙冯锐李银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岩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