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95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6
本技术提供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属于蓄热池技术领域,该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包括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基座的上方设置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墙体,所述蓄热体和保温墙体之间设置有前风道和后风道,所述蓄热体和混凝土基座之间设置有回风道,所述回风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所述保温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蓄热体电连接的电源接入装置。该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通过在前风道和后风道的内部设置导流板,能够对进入到前风道内部的风进行导向,使其蓄热体的侧面所受循环风更加均匀,使得蓄热体的放热更加均衡,当储热砖的放热效率增加时,换热器的热能损耗就会降低,提高蓄热池的整体放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蓄热池,具体涉及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


技术介绍

1、蓄热池分为蓄热水池和固体蓄热池,在蓄热水池内以水媒介储存热量,但是水的储热能力比较弱,所以现在固体蓄热池逐渐增多,固体蓄热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储热能力强等特点。目前的固体蓄热池在放热时,利用换热器进行换热,随着换热的持续进行,储热砖的温度不断降低,当储热砖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储热砖与循环风的换热效率就会下降,进而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换热效率降低的过程中,热能损耗也在增加。

2、在固体蓄热池中,储热砖一般采用堆叠的方式安装在蓄热池中,当离心风机向储热砖吹风时,受热的循环风会向上,使得后续部分大部分循环风不会经过底部的储热砖,这就造成了位于底部的储热砖放热效率缓慢,当上下储热砖出现一定的温度差时,会造成热能在储热砖之间传递,这就会造成储热砖整体温度的下降,降低其与循环风的换热速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热池风道内部风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包括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基座的上方设置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墙体,所述蓄热体和保温墙体之间设置有前风道和后风道,所述蓄热体和混凝土基座之间设置有回风道,所述回风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所述保温墙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蓄热体电连接的电源接入装置,所述回风道靠近前风道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循环风机,所述前风道和后风道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部为弧形部,所述导流板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的长度均匀分布在前风道和后风道的内部,所述前风道和后风道内部导流板的长度从靠近蓄热体的一侧依次变长。

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热风循环风机有两个,两个所述热风循环风机呈对称分布在回风道的两侧。

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回风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对称分布在热风循环风机的两侧。

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回风道靠近前风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热风循环风机位于挡板的两侧。

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蓄热体由多个固体蓄热砖堆积而成,所述固体蓄热砖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固体蓄热砖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电热棒,四个所述电热棒呈矩形分布在固体蓄热砖的内部。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1、该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通过在前风道和后风道的内部设置导流板,能够对进入到前风道内部的风进行导向,使其蓄热体的侧面所受循环风更加均匀,使得蓄热体的放热更加均衡,当储热砖的放热效率增加时,换热器的热能损耗就会降低,提高蓄热池的整体放热效率。

9、2、该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通过在回风道的内部设置挡板以及限位板,能够对回风道内部的循环风进行限位,使其直接移动至热风循环风机处,有利于减少风阻,提高回风道内部的循环风流动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包括混凝土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蓄热体(5),所述蓄热体(5)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墙体(2),所述蓄热体(5)和保温墙体(2)之间设置有前风道(6)和后风道(7),所述蓄热体(5)和混凝土基座(1)之间设置有回风道(8),所述回风道(8)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9),所述保温墙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蓄热体(5)电连接的电源接入装置(4),所述回风道(8)靠近前风道(6)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循环风机(3),所述前风道(6)和后风道(7)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的顶部为弧形部,所述导流板(10)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10)的长度均匀分布在前风道(6)和后风道(7)的内部,所述前风道(6)和后风道(7)内部导流板(10)的长度从靠近蓄热体(5)的一侧依次变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风机(3)有两个,两个所述热风循环风机(3)呈对称分布在回风道(8)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道(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呈对称分布在热风循环风机(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道(8)靠近前风道(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4),所述热风循环风机(3)位于挡板(14)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5)由多个固体蓄热砖(15)堆积而成,所述固体蓄热砖(15)的中部设置有通孔(13),所述固体蓄热砖(15)的内部设置有四个电热棒(12),四个所述电热棒(12)呈矩形分布在固体蓄热砖(15)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蓄热池,包括混凝土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蓄热体(5),所述蓄热体(5)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墙体(2),所述蓄热体(5)和保温墙体(2)之间设置有前风道(6)和后风道(7),所述蓄热体(5)和混凝土基座(1)之间设置有回风道(8),所述回风道(8)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9),所述保温墙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蓄热体(5)电连接的电源接入装置(4),所述回风道(8)靠近前风道(6)的一侧设置有热风循环风机(3),所述前风道(6)和后风道(7)的内部均设置有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的顶部为弧形部,所述导流板(10)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10)的长度均匀分布在前风道(6)和后风道(7)的内部,所述前风道(6)和后风道(7)内部导流板(10)的长度从靠近蓄热体(5)的一侧依次变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超王常委杨伟蔡智解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昌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