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88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包括多个过孔端子,每个所述过孔端子均包括管状的接线部和平板状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板面和板缘;绝缘本体,包括安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的安装部、自所述安装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保护壳和自所述安装部向上延伸形成有插接部,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用于收容线束的收容腔,所述插接部内形成有收容所述对接部的对接腔,且所述插接部的端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限位槽与所述对接腔连通,所述对接部穿过所述限位槽,每一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夹持在对应所述对接部的板缘两侧,以限制所述过孔端子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转过孔连接器,有效解决了过孔连接器无法控制插入线束转动的问题,使得线束连接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具体的涉及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


技术介绍

1、过孔连接器是一种用于连接电路板上的不同层或不同位置的元件和组件的重要电子元件。它们通常用于将电源、信号或数据从一个位置传输到另一个位置。过孔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然而,现有的过孔连接器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无法控制插入线束的转动。当线束插入过孔连接器时,由于连接器内部结构的限制,线束容易发生转动。这种转动会对线束的电性连接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线束扭曲、接触不良甚至漏电,从而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3、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过孔连接器存在无法控制插入线束转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能够控制插入线束不产生转动,提高线束的电性连接稳定性,避免漏电和火灾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3、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包括:

4、多个过孔端子,每个所述过孔端子均包括管状的接线部和平板状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板面和板缘;

5、绝缘本体,包括安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的安装部、自所述安装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保护壳和自所述安装部向上延伸形成有插接部,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用于收容线束的收容腔,所述插接部内形成有收容所述对接部的对接腔,且所述插接部的端部开设有长条形的限位槽与所述对接腔连通,所述对接部穿过所述限位槽,每一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夹持在对应所述对接部的板缘两侧,以限制所述过孔端子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转动。

6、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设置有多个,每一个所述插接部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对接腔分别收容对应的所述过孔端子的接线部。

7、进一步的,对应每一所述过孔端子,所述插接部向上且朝向所述对接腔倾斜延伸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悬臂,两个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对接部的板缘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过孔端子还包括有固定部,所述接线部自所述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对接部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分别凹陷形成两个限位凹槽,两个所述悬臂分别向上抵接于两个所述限位凹槽。

9、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悬臂的自由端包括由顶面形成第一抵挡部、与自由端的顶面相邻且靠近所述对接腔一侧的侧面形成的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向上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对接腔的方向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侧面。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抵挡部与所述第二抵挡部垂直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所述对接部的板面两侧向下且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接线部形成的过渡区,自所述限位槽的侧壁向下且沿所述过渡区的倾斜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三抵挡部,所述第三抵挡部向下抵接于所述过渡区。

12、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的端部呈板状盖于所述对接腔,自所述插接部的端部沿着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朝向所述对接腔分别凸伸有第一凸肋,两个所述第一凸肋相对的两个侧面夹持于所述对接部的板面两侧,所述第三抵挡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肋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肋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对接腔的内侧壁,自所述插接部的端部朝向所述对接腔分别凸伸有第二凸肋,所述第二凸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对接腔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凸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凸肋。

14、进一步的,所述过孔端子由铜管冲压成型,每一所述过孔端子的过渡区沿所述对接部的板面两侧对称设置。

15、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过孔端子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对应每一个所述过孔端子设置有多个所述插接部,每一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过孔端子的并排方向贯穿有所述插接部,所述悬臂位于所述限位槽开放的两端且与多个所述过孔端子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1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开放的两端设置有挡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通过在绝缘本体的插接部的端部开设长条形的限位槽与对接腔连通,使过孔端子的对接部穿过限位槽夹持在限位槽的两侧壁之间,以限制过孔端子相对于绝缘本体转动,有效解决了过孔连接器无法控制插入线束转动的问题,使得线束连接更稳定;

19、2、通过将过孔端子的接线部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起到电气保护作用;

20、3、通过将每一过孔端子的接线部单独收容于对应的插接部内,增加相邻过孔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

21、4、通过设置两个悬臂抵接于过孔端子固定部的板缘两侧,以限制过孔端子沿板缘方向晃动,保证过孔端子的位置度、精准度;

22、5、结构简单,组件少,便于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设置有多个,每一个所述插接部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对接腔分别收容对应的所述过孔端子的接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应每一所述过孔端子,所述插接部向上且朝向所述对接腔倾斜延伸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悬臂,两个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对接部的板缘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端子还包括有固定部,所述接线部自所述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对接部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分别凹陷形成两个限位凹槽,两个所述悬臂分别向上抵接于两个所述限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悬臂的自由端包括由顶面形成第一抵挡部、与自由端的顶面相邻且靠近所述对接腔一侧的侧面形成的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向上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对接腔的方向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所述对接部的板面两侧向下且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接线部形成的过渡区,自所述限位槽的侧壁向下且沿所述过渡区的倾斜方向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三抵挡部,所述第三抵挡部向下抵接于所述过渡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端部呈板状盖于所述对接腔,自所述插接部的端部沿着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壁朝向所述对接腔分别凸伸有第一凸肋,两个所述第一凸肋相对的两个侧面夹持于所述对接部的板面两侧,所述第三抵挡部设于所述第一凸肋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端子由铜管冲压成型,每一所述过孔端子的过渡区沿所述对接部的板面两侧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孔端子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对应每一个所述过孔端子设置有多个所述插接部,每一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过孔端子的并排方向贯穿有所述插接部,所述悬臂位于所述限位槽开放的两端且与多个所述过孔端子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开放的两端设置有挡壁,且所述挡壁位于两相邻的所述过孔端子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设置有多个,每一个所述插接部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对接腔分别收容对应的所述过孔端子的接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应每一所述过孔端子,所述插接部向上且朝向所述对接腔倾斜延伸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悬臂,两个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对接部的板缘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端子还包括有固定部,所述接线部自所述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对接部自所述固定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分别凹陷形成两个限位凹槽,两个所述悬臂分别向上抵接于两个所述限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悬臂的自由端包括由顶面形成第一抵挡部、与自由端的顶面相邻且靠近所述对接腔一侧的侧面形成的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向上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面,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对接腔的方向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转过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自所述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伍王建辉王建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威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