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5828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包括基座、外罐、内罐、污泥底座和螺旋桨;在所述基座上表面设有外罐,且在所述外罐内部中间位置同轴心设有内罐,进而形成一体化罐;在外罐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底部设有进水管道,且在其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上方设有出水管道;在基座上表面相对于外罐内部设有污泥基座,且在污泥基座上设有螺旋桨,螺旋桨为双层式,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内罐内,进而将内罐以及外罐底部的污泥进行搅碎;在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污泥基座位置还垂直连通设有排污管道,且排污管道的一端水平延伸至污泥底部内部,进而将污泥排出。本技术通过螺旋桨、高压水管道以及压缩空气管道的配合使用,有效将板结的泥块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钢,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1、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各个炼钢厂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是水资源回收利用的一道关键程序。但由于现场水质杂质较多、水流速度过快未来得及沉淀、一体化罐未及时排污等原因,导致有大量的污泥进入一体化罐并滞留在一体化罐中,这就造成一体化罐处理水质能力变差,严重的会直接将出口堵塞,造成一体化罐无法排出废水,进而影响现场的水质,并造成现场多个支管堵塞,导致现场无法正常生产。另外,当一体化罐堵塞后,需人工拆除人孔盖板,用大量的水冲洗一体化罐内部的污泥,当污泥结块后还需人工将其疏通,费时费力,且作业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螺旋桨、高压水管道以及压缩空气管道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将板结的泥块排出,进而大幅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现场管道堵塞以及人员进入一体化罐内所产生的安全风险,从而保障现场水资源的正常供应。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基座、外罐、内罐、污泥底座和螺旋桨;在水平设置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外罐,且在所述外罐的内部中间位置还同轴心间隔套接设有内罐,进而形成一体化罐;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底部位置还垂直连通设有进水管道,且在其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上方还垂直连通设有出水管道,进而将水资源经内罐沉淀后再经出水管道回收;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相对于外罐内部还设有污泥基座,且在所述污泥基座上还竖直设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为双层式,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罐内,并将内罐以及外罐底部的污泥进行搅碎;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污泥基座位置还垂直连通设有排污管道,且所述排污管道的一端水平延伸至所述污泥底部内部,进而将污泥排出。

3、优选的,在所述内罐的外圆周面上端还同轴心套接固定设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罐和内罐之间围成的环形间隙相匹配,进而通过固定环将所述内罐的上端与所述外罐的内圆周面对应位置同轴心套接密封固定。

4、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排污管道设于同一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对于内罐上方密封连通,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出水阀门。

5、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出水管道相对一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对于内罐底部位置密封连通,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进水阀门。

6、优选的,所述污泥基座为漏斗状结构,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罐的正下方;所述污泥底座的下端为小径端,并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污泥底座的大径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匹配,并与所述外罐的内圆周面同轴心套接密封固定,进而对污泥进行导流。

7、优选的,所述排污管道的一端水平垂直延伸至所述污泥底座内部,且对所述螺旋桨的搅拌动作不产生干涉,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排污阀门。

8、优选的,所述螺旋桨竖直设置在所述污泥底部内,且其包括螺旋杆、电机、减速机、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和破碎刀;在所述污泥底座的内部还竖直同轴心间隔设有螺旋杆,且所述螺旋杆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罐的内部相对于其底部位置;在所述基座的内部相对于螺旋杆位置还竖直嵌入设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污泥底座的内部,并通过减速机与所述螺旋杆的下端联动连接,进而带动螺旋杆在污泥底座内绕其自身轴向进行旋转;在所述螺旋杆的外圆周面上相对于内罐内部位置还设有第一搅拌层,且在所述第一搅拌层内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倾斜设有数个第一桨叶,每一所述第一桨叶均沿螺旋杆径向倾斜设置,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内罐互不干涉设置,进而在随螺旋杆旋转过程中对内罐底部板结的污泥进行搅碎;在所述螺旋杆的外圆周面上相对于内罐下方还设有第二搅拌层,且在所述第二搅拌层内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倾斜设有数个第二桨叶,每一所述第二桨叶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污泥底部的大径端倾斜角度相一致, 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内罐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二桨叶上沿其长度方向还依次间隔倾斜设有数个破碎刀,进而在随螺旋杆旋转过程中,通过破碎刀对外罐底部板结的污泥进行搅碎。

9、优选的,还包括压缩空气管道、进气管、气管支路、气嘴和第一阀门;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进气管道所在水平面还同轴心间隔套接设有圆环状的压缩空气管道,且在所述压缩空气管道与所述外罐之间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设有数个气管支路,每一所述气管支路分别沿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的径向设置,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的内部连通,每一所述气管支路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外罐的内部,且均与所述内罐互不干涉设置,并在其上还分别连通设有气嘴;在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的下表面还竖直连通设有进气管,且在进气管上还设有第一阀门,进而通过进气管与压缩空气源连通,再通过气嘴向内罐的外圆周面四周喷射气流,对污泥进行冲刷。

10、优选的,还包括高压水管道、进水管、水管支路、高压水喷嘴和第二阀门;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固定环和进水管道之间还同轴心间隔套接设有圆环状的高压水管道,且在所述高压水管道与所述外罐之间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设有数个水管支路,每一所述水管支路分别沿所述高压水管道的径向设置,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压水管道的内部连通,每一所述水管支路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外罐的内部,且均与所述内罐互不干涉设置,并在其上还分别连通设有高压水喷嘴;在所述高压水管道的下表面还竖直连通设有进水管,且在进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阀门,进而通过进水管与高压水源连通,再通过高压水喷嘴向内罐的外圆周面四周喷射水流,对污泥进行冲刷。

11、优选的,还包括人孔盖板;在所述外罐的顶部、以及其外圆周面一侧相对于污泥底座位置处还分别设有人孔盖板。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螺旋桨、高压水管道以及压缩空气管道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将板结的泥块排出,进而大幅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现场管道堵塞以及人员进入一体化罐内所产生的安全风险,从而保障现场水资源的正常供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外罐、内罐、污泥底座和螺旋桨;在水平设置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外罐,且在所述外罐的内部中间位置还同轴心间隔套接设有内罐,进而形成一体化罐;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底部位置还垂直连通设有进水管道,且在其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上方还垂直连通设有出水管道,进而将水资源经内罐沉淀后再经出水管道回收;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相对于外罐内部还设有污泥基座,且在所述污泥基座上还竖直设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为双层式,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罐内,并将内罐以及外罐底部的污泥进行搅碎;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污泥基座位置还垂直连通设有排污管道,且所述排污管道的一端水平延伸至所述污泥底部内部,进而将污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罐的外圆周面上端还同轴心套接固定设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罐和内罐之间围成的环形间隙相匹配,进而通过固定环将所述内罐的上端与所述外罐的内圆周面对应位置同轴心套接密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排污管道设于同一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对于内罐上方密封连通,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出水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出水管道相对一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对于内罐底部位置密封连通,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进水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基座为漏斗状结构,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罐的正下方;所述污泥底座的下端为小径端,并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污泥底座的大径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匹配,并与所述外罐的内圆周面同轴心套接密封固定,进而对污泥进行导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的一端水平垂直延伸至所述污泥底座内部,且对所述螺旋桨的搅拌动作不产生干涉,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排污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竖直设置在所述污泥底部内,且其包括螺旋杆、电机、减速机、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和破碎刀;在所述污泥底座的内部还竖直同轴心间隔设有螺旋杆,且所述螺旋杆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罐的内部相对于其底部位置;在所述基座的内部相对于螺旋杆位置还竖直嵌入设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污泥底座的内部,并通过减速机与所述螺旋杆的下端联动连接,进而带动螺旋杆在污泥底座内绕其自身轴向进行旋转;在所述螺旋杆的外圆周面上相对于内罐内部位置还设有第一搅拌层,且在所述第一搅拌层内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倾斜设有数个第一桨叶,每一所述第一桨叶均沿螺旋杆径向倾斜设置,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内罐互不干涉设置,进而在随螺旋杆旋转过程中对内罐底部板结的污泥进行搅碎;在所述螺旋杆的外圆周面上相对于内罐下方还设有第二搅拌层,且在所述第二搅拌层内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倾斜设有数个第二桨叶,每一所述第二桨叶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污泥底部的大径端倾斜角度相一致, 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内罐互不干涉设置;在每一所述第二桨叶上沿其长度方向还依次间隔倾斜设有数个破碎刀,进而在随螺旋杆旋转过程中,通过破碎刀对外罐底部板结的污泥进行搅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空气管道、进气管、气管支路、气嘴和第一阀门;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进气管道所在水平面还同轴心间隔套接设有圆环状的压缩空气管道,且在所述压缩空气管道与所述外罐之间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设有数个气管支路,每一所述气管支路分别沿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的径向设置,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的内部连通,每一所述气管支路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外罐的内部,且均与所述内罐互不干涉设置,并在其上还分别连通设有气嘴;在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的下表面还竖直连通设有进气管,且在进气管上还设有第一阀门,进而通过进气管与压缩空气源连通,再通过气嘴向内罐的外圆周面四周喷射气流,对污泥进行冲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水管道、进水管、水管支路、高压水喷嘴和第二阀门;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固定环和进水管道之间还同轴心间隔套接设有圆环状的高压水管道,且在所述高压水管道与所述外罐之间沿其圆周方向还均布间隔设有数个水管支路,每一所述水管支路分别沿所述高压水管道的径向设置,且其一端分别与所述高压水管道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外罐、内罐、污泥底座和螺旋桨;在水平设置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外罐,且在所述外罐的内部中间位置还同轴心间隔套接设有内罐,进而形成一体化罐;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底部位置还垂直连通设有进水管道,且在其外圆周面相对于内罐上方还垂直连通设有出水管道,进而将水资源经内罐沉淀后再经出水管道回收;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相对于外罐内部还设有污泥基座,且在所述污泥基座上还竖直设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为双层式,且其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罐内,并将内罐以及外罐底部的污泥进行搅碎;在所述外罐的外圆周面相对于污泥基座位置还垂直连通设有排污管道,且所述排污管道的一端水平延伸至所述污泥底部内部,进而将污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罐的外圆周面上端还同轴心套接固定设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外罐和内罐之间围成的环形间隙相匹配,进而通过固定环将所述内罐的上端与所述外罐的内圆周面对应位置同轴心套接密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排污管道设于同一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对于内罐上方密封连通,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出水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出水管道相对一侧,且其一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对于内罐底部位置密封连通,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进水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基座为漏斗状结构,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内罐的正下方;所述污泥底座的下端为小径端,并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污泥底座的大径端与所述外罐的内部相匹配,并与所述外罐的内圆周面同轴心套接密封固定,进而对污泥进行导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的一端水平垂直延伸至所述污泥底座内部,且对所述螺旋桨的搅拌动作不产生干涉,并在其上相对于外罐外侧还设有排污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一体化罐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竖直设置在所述污泥底部内,且其包括螺旋杆、电机、减速机、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和破碎刀;在所述污泥底座的内部还竖直同轴心间隔设有螺旋杆,且所述螺旋杆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罐的内部相对于其底部位置;在所述基座的内部相对于螺旋杆位置还竖直嵌入设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污泥底座的内部,并通过减速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豪樊永锋金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