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547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采用可降解可吸收的材料制备压力传感器的屏蔽电极层、信号电极层、多孔驻极体薄膜层和封装层;屏蔽电极层和信号电极层均带有延伸出传感器的引线,多孔驻极体薄膜层嵌于屏蔽电极层和信号电极层之间,多孔驻极体薄膜层的上下表面带相反极性的电荷;最后利用封装层对传感器进行封装完成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力传感器能完全自然降解或溶解于人体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并且得益于高机械压缩性的波纹结构双极性多孔驻极体薄膜,该压力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为未来人机互动架起“绿色”桥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可穿戴式和可植入式传感器的应用将为健康监测、疾病诊断和精准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其中,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可用于实时监测身体活动、生命体征,为个人提供了无创且有吸引力的动态健康评估和个性化医疗。

2、中国专利cn115265853a公开了一种基于mxene/pvp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产品,该传感器由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海绵、在mxene纳米片制备而成,可用来检测并且区分不同幅度的人体活动,拓宽mxene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人工智能、电子皮肤等领域中的应用。但是该专利公开的压力传感器为电阻型压力传感器,这类传感器的缺点是容易出现信号漂移和滞后,并且工作依赖外部电源,增加设计复杂度。此外,用于制备该压力传感器的材料不可降解,容易给环境造成负担。

3、中国专利cn113203504a授权了一种具有超高电容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阵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封装层,上部导电织布电极,中部支撑架,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可降解、可吸收的材料制备压力传感器的屏蔽电极层、信号电极层、多孔驻极体薄膜层和封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驻极体薄膜层为锯齿状波纹结构,或者为半圆形波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内设有两片镜像对称布置的所述多孔驻极体薄膜层;两片所述多孔驻极体薄膜层分布于所述信号电极层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层为U型电极层或者椭圆形电极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可降解、可吸收的材料制备压力传感器的屏蔽电极层、信号电极层、多孔驻极体薄膜层和封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驻极体薄膜层为锯齿状波纹结构,或者为半圆形波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内设有两片镜像对称布置的所述多孔驻极体薄膜层;两片所述多孔驻极体薄膜层分布于所述信号电极层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极层为u型电极层或者椭圆形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降解、可吸收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驻极体薄膜层为包含微/纳米量级孔隙结构的聚乳酸、左旋聚乳酸、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星晨张晓青秦怡胡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