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349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29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内门机壳和外门机壳,所述外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电子输入组件、锁定组件和电动操控组件,所述电子输入组件与电动操控组件电连接并通过电动操控组件驱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所述内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锁定组件和手动操作组件,所述手动操作组件带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两执手组件之间通过连接轴与锁芯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门电子操控解锁,无机械式开锁,防盗安全性能更高,内门手动机械操控解锁,内门无需输入密码或指纹解锁,使用简单,方便逃生,同时相较于现有智能门锁多是用于直接控制锁芯的启闭,而本技术方案在于控制执手组件与锁芯的连接状态,双重驱动开锁,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门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1、目前公知的智能电子门锁,其构造是一个智能电子认证驱动开锁装置和一个机械钥匙驱动开锁装置共同作用在同一个机械锁的开锁点或其传动机构上,使用这两种装置的任何一种均可开锁。由于机械钥匙开锁装置其结构较简单,不需电源,造价较低廉,故被选为备用开锁装置,但机械开锁装置易被技术开启,防盗性能差,所以由于它的存在就大大地降低了整个智能电子门锁的防盗性能和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内门机壳和外门机壳,所述外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电子输入组件、锁定组件和电动操控组件,所述电子输入组件与电动操控组件电连接并通过电动操控组件驱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所述内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锁定组件和手动操作组件,所述手动操作组件带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两执手组件之间通过连接轴与锁芯相连。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门电子操控解锁,无机械式开锁,防盗安全性能更高,内门手动机械操控解锁,内门无需输入密码或指纹解锁,使用简单,方便逃生,同时相较于现有智能门锁多是用于直接控制锁芯的启闭,而本技术方案在于控制执手组件与锁芯的连接状态,双重驱动开锁,安全性更高。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执手组件包括把手、转动座和连接座,所述把手中空设置,所述转动座包括与把手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连接座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座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下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锁定组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座对应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与锁定组件相适配的定位孔。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连接座与转动座连动设置,从而使把手与锁芯相连,转动把手可启闭锁芯,当锁定组件处于解除状态,连接座与转动座转动连接,即转动把手时,把手空转。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插件、弹簧与安装腔相适配的安装座,所述插件包括用于防止插件脱离安装腔的限位部,所述安装座一端设置有供插件插入的开口,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与安装腔之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件从开口处插入安装座内,然后将弹簧套设于插件外,再将安装座装入安装腔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当插件随着电动操控组件或手动操作组件的作用下上移插入定位孔时,弹簧受到限位部的挤压变形,当失去着电动操控组件或手动操作组件的作用时,弹簧复原带动插件下移,使插件脱离定位孔。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电动操控组件包括用于推动插件插入定位孔的第一顶件和用于带动第一顶件上下移动的电机,所述第一顶件设置于插件下方,所述电机与电子输入组件电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输入组件判断指纹或密码等输入正确后,控制电机推动第一顶件上顶使插件插入定位孔,使转动座与连接座卡接,即把手通过转动座与连接座连动设置,此时从门外转动把手可控制锁的开关;常态下或断电状态下,电机不工作,第一顶件位于原点,插件在缺乏第一顶件的抵触施力的状况下,插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下落退出定位孔,此时从门外转动把手,把手为空转状态,操作简单,门外无机械开关,防盗性能高。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手动操作组件包括用于推动插件插入定位孔的第二顶件和用于定位第二顶件位置的弹性定位卡件,所述第二顶件设置于插件下方,所述内门机壳对应第二顶件的位置设置有操作孔,所述第二顶件对应操作孔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部,所述第二顶件对应所述弹性定位卡件的一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操作部位于操作孔上端(第二顶件在弹性定位卡件的配合下定位),此时第二顶件将插件上顶至定位孔内,使转动座与连接座卡接,即把手通过转动座与连接座连动设置,此时从门内转动把手可控制锁的开关;当手动下拉操作部,使其位于操作孔下端时(第二顶件在弹性定位卡件的配合下定位),此时插件失去第二顶件的抵触施力,插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下移退出定位孔,即转动座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此时把手处于空转状态,转动把手也无法从门外开锁;该结构可有效避免盗窃者在门外将猫眼卸掉后用铁丝钩动把手实现开锁,操作简单,加强了防盗性能。

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腔上端也设置有用于安装锁定组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座下端设置有与锁定组件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安装腔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限位连接座的挡件,所述挡件与转动座可拆卸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左右门安装方向180度转动转动座,然后组装连接座和挡件,操作简单,方便换向,适用性更广。

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门机壳和外门机壳,所述外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电子输入组件、锁定组件和电动操控组件,所述电子输入组件与电动操控组件电连接并通过电动操控组件驱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所述内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锁定组件和手动操作组件,所述手动操作组件带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两执手组件之间通过连接轴与锁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组件包括把手、转动座和连接座,所述把手中空设置,所述转动座包括与把手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连接座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座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下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锁定组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座对应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与锁定组件相适配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插件、弹簧与安装腔相适配的安装座,所述插件包括用于防止插件脱离安装腔的限位部,所述安装座一端设置有供插件插入的开口,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与安装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操控组件包括用于推动插件插入定位孔的第一顶件和用于带动第一顶件上下移动的电机,所述第一顶件设置于插件下方,所述电机与电子输入组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操作组件包括用于推动插件插入定位孔的第二顶件和用于定位第二顶件位置的弹性定位卡件,所述第二顶件设置于插件下方,所述内门机壳对应第二顶件的位置设置有操作孔,所述第二顶件对应操作孔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部,所述第二顶件对应所述弹性定位卡件的一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上端也设置有用于安装锁定组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座下端设置有与锁定组件相适配的定位孔,所述安装腔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限位连接座的挡件,所述挡件与转动座可拆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门机壳和外门机壳,所述外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电子输入组件、锁定组件和电动操控组件,所述电子输入组件与电动操控组件电连接并通过电动操控组件驱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所述内门机壳包括执手组件、锁定组件和手动操作组件,所述手动操作组件带动锁定组件连接或脱离执手组件,两执手组件之间通过连接轴与锁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组件包括把手、转动座和连接座,所述把手中空设置,所述转动座包括与把手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连接座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座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下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锁定组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安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座对应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与锁定组件相适配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插件、弹簧与安装腔相适配的安装座,所述插件包括用于防止插件脱离安装腔的限位部,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书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书华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