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智能作业系统。
技术介绍
1、在高层住宅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大多采用人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整平、覆膜,具体的:
2、(1)传统方法对混凝土覆膜,采用人工手持覆膜机覆膜。人工在覆膜时,导致混凝土表面留有脚印,并对初凝的混凝土造成裂缝,使初凝的混凝土存在质量风险。
3、(2)传统方法对混凝土整平,采用手持整平机整平。人工在整平时,无法保证混凝土整平的平面度,导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无法做到质量统一。
4、(3)传统方法对混凝土振捣,采用人工手持振捣棒振捣。人工在振捣时,劳动强度大,耗费体力多,振捣的深度无法保持一致。
5、由于住宅楼层的结构布局复杂,施工面积大,耗费大量人力负责各个区域的作业,考虑到作业的效率、劳动强度、质量以及经济性,传统的作业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施工要求。
6、由此可见,如何解决现有由于通过人工作业所导致作业的效率、劳动强度、质量以及经济性低的技术问题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移动模块、执行工作模块、对接模块及返回原点模块,所述轨道梁根据住宅场景桁架的布局设置,所述移动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梁上,所述执行工作模块上配备有不同作业设备并安装于移动模块上,可通过移动模块沿着轨道梁进行移动并通过执行工作模块进行该轨道梁所对应工作区域的作业,所述轨道梁上对应设有返回原点模块,所述返回原点模块可控制该执行工作模块所配备的移动模块返回至原点,并控制相邻轨道梁上的移动模块返回至原点,当相邻轨道梁上的移动模块处于并行且共面时,通过对接模块实现执行工作模块与相邻轨道梁上的移动模块的对接,进行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梁,移动模块、执行工作模块、对接模块及返回原点模块,所述轨道梁根据住宅场景桁架的布局设置,所述移动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梁上,所述执行工作模块上配备有不同作业设备并安装于移动模块上,可通过移动模块沿着轨道梁进行移动并通过执行工作模块进行该轨道梁所对应工作区域的作业,所述轨道梁上对应设有返回原点模块,所述返回原点模块可控制该执行工作模块所配备的移动模块返回至原点,并控制相邻轨道梁上的移动模块返回至原点,当相邻轨道梁上的移动模块处于并行且共面时,通过对接模块实现执行工作模块与相邻轨道梁上的移动模块的对接,进行相邻轨道梁所对应区域的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包括若干行走小车单元,所述若干行走小车单元分别分布于不同的轨道梁上,可分别沿着不同轨道梁进行水平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小车单元包括车体以及第一电机,所述车体包括第一移动组件以及两个横梁,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一电机配合连接,通过第一电机可驱动第一滑轮沿着轨道梁进行行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小车单元上配合设有第一制动装置,所述第一制动装置包括若干组第一制动块,所述若干组第一制动块分别分布于行走小车单元的两端并与轨道梁配合,当第一制动装置启动时,对称设置的第一制动块相对轨道梁进行夹紧锁定,来控制行走小车单元进行停止走动,关闭第一制动装置时,则第一制动块脱离轨道梁,可恢复行走小车单元的移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工作模块为悬臂伸缩式执行机构,所述悬臂伸缩式执行机构包括悬臂模组机构,第二电机以及第二移动组件;所述悬臂模组机构的一端与作业设备进行配合连接,所述悬臂模组机构上配合设有模组伺服电机,模组伺服电机可驱动悬臂模组机构进行伸缩,通过悬臂模组机构的伸缩结构能够调节作业设备的长短距离;所述悬臂模组机构的另一端上配合设有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二电机配合连接,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移动组件沿着行走小车单元进行横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住宅施工场景的分布式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工作模块上配合设有第二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明顺,阴光华,马昕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