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87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密胺复合新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甲醛水溶液投放至反应釜中;投放与甲醛水溶液相对数量的三聚氰胺,通过将密胺复合新材料所需的混合和喷雾干燥一体化,使得两种不同工艺合并为一个工艺,极大简化密胺生成工艺流程,节约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通过转动杆和涡杆的相对转动结构,使得转动杆带动搅拌叶片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将混合液向上导出,避免仅将溶液向上导出时,出现沉淀现象,影响密胺新材料的生产效果;通过隔离组件和隔热组件的结构,使得喷雾干燥仓内的热量可以实现混料仓内加热功能的同时,其不会进入驱动仓内,避免驱动仓内设备高温受损,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密胺复合新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三聚氰胺,俗称密胺、蛋白精,分子式为c3h6n6,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2、现有技术中,密胺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先将密胺的原料进行加热后充分搅拌混合,形成密胺溶液,在将密胺溶液使用干燥的方法制成粉末状,即为密胺复合材料。

3、但是,现有的密胺复合新材料在生产时,需要经历原料混合以及干燥制粉两个工艺,较为繁琐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s1:将甲醛水溶液投放至反应釜中;

4、s2:投放与甲醛水溶液相对数量的三聚氰胺,并投放一定的辅助材料,提高反应釜内温度,并进行搅拌,形成密胺溶液;

5、s2:将密胺液导出并进行喷雾干燥,使其形成所需的复合材料密胺粉。

6、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包括

7、主体,主体为密封材料生产的反应釜,主体内设置有混料仓、驱动仓和喷雾干燥仓三个仓室;

8、夹套,夹套套设在混料仓的外壁上,夹套内设置有水箱;

9、转动杆,转动杆竖直设置在混料仓的中部,并与主体转动连接,转动杆的中部内设置有涡杆;

10、隔离组件,隔离组件设置在混料仓和驱动仓之间,将两个仓室之间进行隔离;

11、隔热组件,隔热组件设置在驱动仓和喷雾干燥仓之间,将两个仓室之间进行隔离;

12、上盖,上盖安装在喷雾干燥仓的上方,即主体的上方,并与主体的上方密封固定。

13、优选地,主体内自下而上分别为混料仓、驱动仓和喷雾干燥仓,混料仓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混料仓的下方中部设置有漏槽,漏槽的下方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内螺接安装有出料管,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组件。

14、优选地,混料仓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为上下设置开口的空腔结构,转动杆的上端延伸出混料仓并进入驱动仓内,转动杆延伸出混料仓的部分,其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转动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转动杆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通槽,通槽将转动杆内外联通。

15、优选地,转动杆的空腔内竖直设置有涡杆,涡杆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半径小于涡杆的半径,固定柱的下端与漏槽中部上方固定连接,固定柱的上端与涡杆的下方固定连接。

16、优选地,混料仓的上方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固定环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抵座,抵座的上方安装有隔离组件,隔离组件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环,螺纹环与固定环的内螺纹螺接,隔离组件的下方与抵座的上方抵接,隔离组件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固定臂,固定臂的两侧上方设置有槽口,固定臂的上方滑动连接有活动臂,活动臂的两侧下方卡入固定臂上方的槽口,活动臂和固定臂的水平宽度一致。

17、优选地,固定臂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槽,活动臂的下方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条,限位条卡入限位槽中,限位条和限位槽的横截面设置为t字型,固定臂限位槽的内外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螺纹槽,活动臂的外侧中部竖直设置有贯穿活动臂和限位条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的下端与螺纹槽螺接,活动臂的前侧内侧设置有抵环,活动臂的前侧端部与抵环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抵环的内侧及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抵环通过第一密封垫与转动杆的上方外壁密封抵接,隔离组件、抵环、活动臂和固定臂之间设置有防水膜,防水膜具有延展性,防水膜的外侧端部与隔离组件的外侧内壁固定连接,防水膜的内侧和两侧分别与相邻两组活动臂、固定臂以及相邻两个抵环的外壁固定连接。

18、优选地,驱动仓的上方安装有隔热组件,隔热组件为热传导性能较低的材质,隔热组件通过螺钉与驱动仓的上方内壁可拆卸连接,隔热组件的上方为喷雾干燥仓,隔热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垫,隔热垫与隔热组件和驱动仓上方内壁之间紧密贴合,隔热组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传动,第二斜齿轮的外侧中部通过轴与隔热组件下方的电机传动连接。

19、优选地,隔热组件的外侧上方内壁设置为斜边,隔热组件的外侧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集料盒,集料盒的上方与斜边的内侧下方平齐,隔热组件的中部下方固定连接有插管,插管的下方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插管与转动杆的上方开口插接,插管通过第二密封垫与转动杆的上方内壁之间密封连接,隔热组件的上方中部安装有雾化器,雾化器的下方与插管的上方联通,雾化器的一侧上方设置有雾化喷头,雾化器的上方中部设置有风扇,风扇的叶片高度大于雾化喷头的高度。

20、优选地,上盖的下方中部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根导热管,导热管的内侧与加热装置连接,导热管的中部穿入上盖内,并从上盖的外侧下方穿出,导热管的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夹套与混料仓之间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外侧固定安装有水箱,水箱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管,连接管的上方穿出夹套的上方外壁,且连接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管与连接环的内壁螺接。

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将密胺复合新材料所需的混合和喷雾干燥一体化,使得两种不同工艺合并为一个工艺,极大简化密胺生成工艺流程,节约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

22、通过转动杆和涡杆的相对转动结构,使得转动杆带动搅拌叶片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将混合液向上导出,避免仅将溶液向上导出的过程中,出现沉淀现象,影响密胺新材料的生产效果;

23、通过隔离组件和隔热组件的结构,将主体内的三个仓室分隔开,使得喷雾干燥仓内的热量可以实现混料仓内加热功能的同时,其不会进入驱动仓内,避免驱动仓内设备高温受损,影响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自下而上分别为所述混料仓(11)、所述驱动仓(12)和所述喷雾干燥仓(13),所述混料仓(11)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4),所述混料仓(11)的下方中部设置有漏槽(15),所述漏槽(15)的下方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6),所述连接座(16)内螺接安装有出料管(17),所述进料管(14)和所述出料管(17)上均设置有阀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仓(11)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为上下设置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转动杆(4)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混料仓(11)并进入所述驱动仓(12)内,所述转动杆(4)延伸出所述混料仓(11)的部分,其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42),所述转动杆(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41),所述转动杆(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通槽(43),所述通槽(43)将所述转动杆(4)内外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空腔内竖直设置有所述涡杆(5),所述涡杆(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柱(51),所述固定柱(51)的半径小于所述涡杆(5)的半径,所述固定柱(51)的下端与所述漏槽(15)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51)的上端与所述涡杆(5)的下方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仓(11)的上方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8),所述固定环(18)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环(1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抵座(19),所述抵座(19)的上方安装有隔离组件(6),所述隔离组件(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环(61),所述螺纹环(61)与所述固定环(18)的内螺纹螺接,所述隔离组件(6)的下方与所述抵座(19)的上方抵接,所述隔离组件(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固定臂(66),所述固定臂(66)的两侧上方设置有槽口,所述固定臂(66)的上方滑动连接有活动臂(64),所述活动臂(64)的两侧下方卡入所述固定臂(66)上方的槽口,所述活动臂(64)和所述固定臂(66)的水平宽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66)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活动臂(64)的下方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条(65),所述限位条(65)卡入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条(65)和限位槽的横截面设置为T字型,所述固定臂(66)限位槽的内外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活动臂(64)的外侧中部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活动臂(64)和所述限位条(65)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螺栓(67),所述螺栓(67)的下端与螺纹槽螺接,所述活动臂(64)的前侧内侧设置有抵环(62),所述活动臂(64)的前侧端部与所述抵环(62)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抵环(62)的内侧及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63),所述抵环(62)通过第一密封垫(63)与所述转动杆(4)的上方外壁密封抵接,所述隔离组件(6)、所述抵环(62)、所述活动臂(64)和所述固定臂(66)之间设置有防水膜(68),所述防水膜(68)具有延展性,所述防水膜(68)的外侧端部与所述隔离组件(6)的外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膜(68)的内侧和两侧分别与相邻两组所述活动臂(64)、所述固定臂(66)以及相邻两个所述抵环(62)的外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仓(12)的上方安装有所述隔热组件(7),所述隔热组件(7)为热传导性能较低的材质,所述隔热组件(7)通过螺钉与所述驱动仓(12)的上方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热组件(7)的上方为所述喷雾干燥仓(13),所述隔热组件(7)的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垫(71),所述隔热垫(71)与所述隔热组件(7)和所述驱动仓(12)上方内壁之间紧密贴合,所述隔热组件(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斜齿轮(75),所述第二斜齿轮(75)与所述第一斜齿轮(4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斜齿轮(75)的外侧中部通过轴与所述隔热组件(7)下方的电机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7)的外侧上方内壁设置为斜边,所述隔热组件(7)的外侧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集料盒(74),所述集料盒(74)的上方与斜边的内侧下方平齐,所述隔热组件(7)的中部下方固定连接有插管(72),所述插管(72)的下方外壁上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自下而上分别为所述混料仓(11)、所述驱动仓(12)和所述喷雾干燥仓(13),所述混料仓(11)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4),所述混料仓(11)的下方中部设置有漏槽(15),所述漏槽(15)的下方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6),所述连接座(16)内螺接安装有出料管(17),所述进料管(14)和所述出料管(17)上均设置有阀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仓(11)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为上下设置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转动杆(4)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混料仓(11)并进入所述驱动仓(12)内,所述转动杆(4)延伸出所述混料仓(11)的部分,其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42),所述转动杆(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41),所述转动杆(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通槽(43),所述通槽(43)将所述转动杆(4)内外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的空腔内竖直设置有所述涡杆(5),所述涡杆(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柱(51),所述固定柱(51)的半径小于所述涡杆(5)的半径,所述固定柱(51)的下端与所述漏槽(15)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51)的上端与所述涡杆(5)的下方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仓(11)的上方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8),所述固定环(18)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环(1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抵座(19),所述抵座(19)的上方安装有隔离组件(6),所述隔离组件(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纹环(61),所述螺纹环(61)与所述固定环(18)的内螺纹螺接,所述隔离组件(6)的下方与所述抵座(19)的上方抵接,所述隔离组件(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固定臂(66),所述固定臂(66)的两侧上方设置有槽口,所述固定臂(66)的上方滑动连接有活动臂(64),所述活动臂(64)的两侧下方卡入所述固定臂(66)上方的槽口,所述活动臂(64)和所述固定臂(66)的水平宽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胺复合新材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66)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活动臂(64)的下方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条(65),所述限位条(65)卡入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条(65)和限位槽的横截面设置为t字型,所述固定臂(66)限位槽的内外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螺纹槽,所述活动臂(64)的外侧中部竖直设置有贯穿所述活动臂(64)和所述限位条(65)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螺栓(67),所述螺栓(67)的下端与螺纹槽螺接,所述活动臂(64)的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鑫美悦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