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825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06
本技术涉及扭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簧,扭簧包括:簧圈,包括一体缠绕且同心设置的第一扭簧圈和第二扭簧圈,第一扭簧圈和第二扭簧圈的旋向相反;第一扭簧圈的第一端延伸形成第一固定力臂,第二扭簧圈的第一端延伸形成第二固定力臂,第一扭簧圈的第二端与第二扭簧圈的第二端连接形成活动力臂。当活动力臂朝向第一固定力臂或第二固定力臂转动时,由于第一扭簧圈和第二扭簧圈的旋向相反,第一扭簧圈和第二扭簧圈对活动力臂产生方向一致的旋转回复力,以带动活动力臂旋转、实现快速旋转复位,两个固定力臂使得扭簧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及抗变形能力增强,且两个扭簧圈产生方向一致的旋转回复力可带动活动力臂实现快速旋转复位,复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扭簧,具体涉及一种扭簧。


技术介绍

1、扭簧属于螺旋扭簧,扭簧包括簧圈和两个扭臂。机械结构中当扭转部需在扭转座上转动并完成复位时,则将簧圈套在转轴上、扭簧的一个扭臂固定到扭转座上、扭簧的另一个扭臂与扭转部连接,当扭转部绕转轴相对扭转座旋转时带动扭簧的另一个扭臂转动,从而使得扭簧产生扭矩或旋转力,转动完成后扭簧的回复力可带动扭转部转回初始位置。

2、现有的扭簧一个扭臂起固定作用,另一个扭臂起旋转产生扭力作用,扭簧整体的稳定性及抗变形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扭簧稳定性及抗变形能力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抗变形能力优良的扭簧。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扭簧,包括:簧圈,包括一体缠绕且同心设置的第一扭簧圈和第二扭簧圈,所述第一扭簧圈和所述第二扭簧圈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扭簧圈的第一端延伸形成第一固定力臂,所述第二扭簧圈的第一端延伸形成第二固定力臂,所述第一扭簧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扭簧圈的第二端连接形成活动力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圈(11)的第二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臂(41),所述第二扭簧圈(12)的第二端延伸形成第二连接臂(42),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的端部连接形成所述活动力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力臂(4)还设置有固定环(43),所述固定环(4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的端部均具有弧形弯曲结构,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圈(11)的第二端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臂(41),所述第二扭簧圈(12)的第二端延伸形成第二连接臂(42),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的端部连接形成所述活动力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力臂(4)还设置有固定环(43),所述固定环(4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的端部均具有弧形弯曲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的所述弧形弯曲结构连接形成所述固定环(43)。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扭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2)均位于所述第一扭簧圈(11)和所述第二扭簧圈(12)之间,且所述第一扭簧圈(11)对所述第一连接臂(41)产生的旋转力与所述第二扭簧圈(12)对所述第二连接臂(42)产生的旋转力的方向相同。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爱创新佳帮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