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4796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包括在钢围堰的围设区域内设置井字形内支撑;确定主墩墩身的施工位置;在主墩墩身的施工位置处浇筑主墩承台;自下至上逐层拆除其余井字形内支撑,每拆除一层井字形内支撑,浇筑当前层井字形内支撑对应节段墩身,不断交叉施工直至完成主墩墩身的浇筑。在基于主墩墩身与钢围堰内支撑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内支撑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简化钢围堰内支撑结构,充分利用材料的自身强度,减少内支撑材料的投入,同时增加了主墩墩身施工时的可操作空间,保证构件安拆方便;另一方面优化钢围堰内支撑体系,将钢围堰内支撑一部分转换在主墩墩身上,有利于后期拆除施工时钢围堰内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钢围堰施工时,因内外水体或土体高差不同,会对钢围堰产生一定的压力,往往需要采用围堰内支撑以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抵抗变形。在深基坑或者深水基础施工时,为保障施工安全,钢围堰高度一般较高,内支撑数量较多。同时受到钢围堰高度的影响,导致了主墩墩身一部分需要在钢围堰内部进行施工作业,形成了钢围堰内支撑加固及拆除与主墩墩身节段施工交叉的特点。

2、从以往工程经验来看,主墩墩身与钢围堰交叉施工时,通常采用内支撑避让的形式,如采用八字形内支撑、x形内支撑等。因受力的特性(内支撑与钢围堰壁板非垂直会产生分力),上述支撑方式都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所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内支撑时,为了保证结构安全,采用加密内支撑形式一方面将会导致钢围堰内部工作空间较少,增加后期拆除施工工作量;一方面也会对主墩施工造成一定的干扰,增加了施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包括:

3、在钢围堰的围设区域内设置井字形内支撑;

4、确定主墩墩身的施工位置;

5、在主墩墩身的施工位置处浇筑主墩承台;

6、保留主墩墩身所在施工位置以外的井字形内支撑,自下至上逐层拆除其余井字形内支撑,每拆除一层井字形内支撑,浇筑当前层井字形内支撑对应节段墩身,不断交叉施工直至完成主墩墩身的浇筑。

7、井字形内支撑是由若干层井字形框架叠装而成,每层井字形框架包括横桥向内支撑和顺桥向内支撑,横桥向内支撑和顺桥向内支撑相互垂直交错形成井字网格。

8、确定主墩墩身的施工位置,包括:

9、划分井字形框架的中心格及两侧沿横桥向的延伸区域作为主墩墩身的初步预设施工位置;

10、调整初步预设施工位置使顺桥向内支撑处于主墩墩身的正投影范围内,同时使横桥向内支撑处于主墩墩身的正投影范围外。

11、井字形内支撑自下至上依次编号为第1节支撑、第2节支撑……第m节支撑;

12、主墩墩身自下至上依次编号为首节墩身、第2节墩身……第n节墩身;

13、m和n均为正整数。

14、保留主墩墩身所在施工位置以外的井字形内支撑,自下至上逐层拆除其余井字形内支撑,每拆除一层井字形内支撑,浇筑当前层井字形内支撑对应节段墩身,不断交叉施工直至完成主墩墩身的浇筑,具体包括:

15、首节墩身施工,拆除第1节支撑的中间格所在顺桥向内支撑,保留其余井字形内支撑,浇筑混凝土形成首节墩身,在第1节支撑的中间格交错点安装楔形垫块以支撑首节墩身;

16、第2节墩身施工,拆除第2节支撑的中间格所在顺桥向内支撑,保留其余井字形内支撑,浇筑混凝土形成第2节墩身,在第2节支撑的中间格交错点安装楔形垫块以支撑第2节墩身;

17、重复上述步骤,不断交叉施工直至完成主墩墩身的浇筑。

18、第m节支撑所在平面处于第n节墩身的腰部,m=n。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0、在基于主墩墩身与钢围堰内支撑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对内支撑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简化钢围堰内支撑结构,充分利用材料的自身强度,减少内支撑材料的投入,同时增加了主墩墩身施工时的可操作空间,保证构件安拆方便;另一方面优化钢围堰内支撑体系,将钢围堰内支撑一部分转换在主墩墩身上,有利于后期拆除施工时钢围堰内部稳定。

21、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形内支撑是由若干层井字形框架叠装而成,每层所述井字形框架包括横桥向内支撑(41)和顺桥向内支撑(42),所述横桥向内支撑(41)和所述顺桥向内支撑(42)相互垂直交错形成井字网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主墩墩身(30)的施工位置,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形内支撑自下至上依次编号为第1节支撑、第2节支撑……第m节支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保留所述主墩墩身(30)所在施工位置以外的所述井字形内支撑,自下至上逐层拆除其余所述井字形内支撑,每拆除一层所述井字形内支撑,浇筑当前层井字形内支撑对应节段墩身,不断交叉施工直至完成主墩墩身(30)的浇筑,具体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m节支撑所在平面处于第n节墩身的腰部,m=n。

...

【技术特征摘要】

1.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形内支撑是由若干层井字形框架叠装而成,每层所述井字形框架包括横桥向内支撑(41)和顺桥向内支撑(42),所述横桥向内支撑(41)和所述顺桥向内支撑(42)相互垂直交错形成井字网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主墩墩身(30)的施工位置,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钢围堰内支撑与主墩墩身的交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财进郭恒田留宝徐涛韩伦宋卓孔聪韦鹏展黄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