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4567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包括步骤:步骤1、将长记录试验单炮的余震噪声数据,按照一定的时间延迟截取出所需的时间段的余震噪声数据;步骤2、将不同长记录试验单炮截取的余震噪声数据,按照排列的对应关系进行随机组合,获得更多的余震噪声单炮记录;步骤3、将获得的不同时段的余震噪声单炮记录,按照实际生产炮的记录长度、采样间隔和排列对应关系对正常生产单炮数据分组进行余震噪声混合叠加;步骤4、通过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分析,优选合适的激发时间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沙漠区不同地表条件井炮激发时间间隔的确定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对其他类似工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勘探,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勘探开发的程度在不断提高,难度在不断加大。在塔里木盆地勘探多年来,一直受到沙漠余震的困扰,通过表层建模、正演模拟和试验资料分析认识到沙漠余震跟较厚的且松散的沙漠地表有关,但没有找到很好的压制方法。通过分析,沙漠余震主要由上一炮激发后产生的慢速面波、在表层反复震荡的沙丘鸣震和此生干扰混合形成的干扰波。它的存在对地震资料品质产生一定影响,沙漠余震的产生机制和消除办法一直缺少系统的研究,认识和影响上还比较模糊。为了确保地震资料品质,通常采用较大的激发时间间隔进行放炮采集,目前低效率的长激发时间间隔更缺少理论和量化的试验依据支撑,且该措施严重影响沙漠区地震采集施工效率。2010年以来,塔里木大沙漠井炮激发开始设置时间间隔,不同区域设置的时间间隔有所不同,据统计,盆地边缘塔河地区一般设置在30-35s,沙漠腹地顺北、玉北地区设置在45-55s。

2、随着采集道数和炮数的不断增加,高密度采集对地震采集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缩短激发时间间隔是必须攻克的难题。随着覆盖次数的提高和处理技术水平的提升,沙漠区井炮激发时间间隔还有进一步缩短空间。为了进一步缩短沙漠区井炮激发时间间隔,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发时间间隔确定办法,在塔里木盆地以往通常采用余震与背景噪声对比法、余震与目的层能量比值法来确定激发时间间隔,但效果不太理想。

3、余震与背景噪声对比法:在塔里木盆地沙漠区以往是对长记录(56s)单炮选取不同时间窗口进行均方根振幅能量分析,当选定的时间窗口的余震能量与初至前时间窗口的背景能量相当时,确定为激发时间间隔,该方法的有优点是余震能量基本消散到环境噪声水平,但是在沙漠区选用该方法确定的激发时间间隔往往较长(50s以上),不满足高效采集的需求。

4、余震与目的层能量比值法:在塔里木盆地沙漠区选取长记录(56s)单炮不同时间窗口进行均方根振幅能量分析,当选定的时间窗口的余震能量与主要目的层时间窗口的能量比值达到某一定量值(根据不同工区的目的层勘探需求确定)来确定激发激发时间间隔,该方法的优点是参考了不同工区的勘探需求,目的层的深度不一样,能量差异也很大,可以灵活确定,缺点是余震能量与目的层能量的比值难以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值,比值不同,结果差异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长记录试验单炮数据,截取不同的余震噪声记录段,以多种组合方式叠加到正常生产单炮数据中,得出近似不同激发时间间隔的余震单炮记录。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1、采用时间延迟法将长记录试验单炮的余震噪声数据,按照一定的时间延迟截取出所需的时间段的余震噪声数据;

4、步骤2、采用随机组合法将不同长记录试验单炮截取的余震噪声数据,按照排列的对应关系进行随机组合,获得更多的余震噪声单炮记录;

5、步骤3、采用混合叠加法将获得的不同时段的余震噪声单炮记录,按照实际生产炮的记录长度、采样间隔和排列对应关系对正常生产单炮数据分组进行余震噪声混合叠加;

6、步骤4、对不同激发时间间隔的余震噪声单炮数据进行偏移处理,获得不同激发时间间隔的余震影响偏移剖面,通过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对比分析,优选合适的激发时间间隔。

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8、(1)首先将余震记录按照12s一段,一共分为4段噪声,分别代表8s、20s、32s、44s激发时间间隔上一炮激发产生的余震噪声;

9、(2)采用时间延迟法将各段12s余震噪声记录,按照2ms或4ms的时间延迟间隔,对其进行多次截取;

10、(3)按照2ms或4ms的时间延迟间隔,除去8s的正常记录时长,每段12s的余震噪声切割成999段不同的余震噪声,即1个长记录试验单炮的每段12s的余震噪声切割成999段余震噪声。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2、(1)在三维地震采集中,每一炮都采用多个排列接收,根据生产炮的排列数,长记录试验炮也采用相同的排列接收,步骤1切割出不同时间段的余震噪声,每一炮同时间段的余震噪声对应有多个排列,故将不同炮的不同排列的余震噪声进行随机组合,最终得出新的余震噪声炮,在不改变排列顺序的情况下,获得新的余震噪声炮总数s=m×n,其中m表示总排列数,n表示试验炮数;

13、(2)采用随机组合法用少量的试验单炮数据获得大量的余震噪声记录,满足生产单炮对余震噪声随机叠加的需求,确保每一炮的余震噪声是不重复的。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处理过程为:将步骤2获得的大量余震噪声炮记录,随机抽取一部分余震噪声炮记录,与记录长度、采样间隔、排列数相同的生产单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生成不同激发时间间隔对应的余震噪声炮。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6、(1)按照步骤1至步骤3,获得4种不同激发时间间隔的余震噪声单炮数据,然后分别采用相同的静校正、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处理流程对其及进行偏移处理,获得4种不同余震噪声的偏移剖面;

17、(2)对以上4种不同的偏移剖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优选满足地质需求的偏移剖面,最终确定合理的激发时间间隔。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方法可以用少量试验单炮叠加出上万炮余震单炮记录,根据想要分析的激发时间间隔截取不同的余震噪声叠加到正常生产记录中,将得到的不同时间余震单炮记录,采用相同的去噪、偏移、叠加处理流程,最终得到近似不同激发时间间隔的偏移剖面。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激发时间间隔的偏移剖面主要目的层的信噪比、分辨率、频谱特征、成像效果的差异,根据地质需求选出合适的偏移剖面,从而确定最佳的激发时间间隔。

19、综上,本专利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20、1、以少量的试验单炮数据通过余震噪声组合叠加法,获取大量的近似不同激发时间间隔余震影响的单炮数据,避免了在实际生产中做大量的余震单炮试验,造成勘探成本的浪费;

21、2、不同激发时间间隔与长记录不同时间段余震噪声相对应,可以根据分析需求,采用时间延迟法,截取出多种不同的余震噪声,每个排列的余震噪声与正常生产的单炮记录排列是一一对应的;

22、3、试验单炮的不同排列的余震噪声可以采用随机组合法,获取更多的余震单炮记录,这些不同激发时间间隔的沙漠余震单炮记录,通过相同的处理流程,可以得到多种激发间隔的偏移剖面,便于对比分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处理过程为:将步骤2获得的大量余震噪声炮记录,随机抽取一部分余震噪声炮记录,与记录长度、采样间隔、排列数相同的生产单炮进行混合叠加处理,生成不同激发时间间隔对应的余震噪声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时延切割的余震背景噪声随机混合叠加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雪钦邸志欣郝晓敏胡照乾胡啸李雪姣韩生全朱静和芬芬谢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