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粉下料管线及冷氢化工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442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48
本申请涉及一种硅粉下料管线及冷氢化工艺装置,其中,硅粉下料管线,包括:硅粉源和第一阀门,硅粉源设置有硅粉出口;第一阀门包括阀芯和阀体内腔,阀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磨层,阀体内腔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阀体内腔内,阀芯与阀体内腔具有封堵状态和连通状态,阀体内腔的一端与硅粉出口连通。通过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设置增加阀芯的外表面与阀体内腔表面的硬度,从而避免硅粉通过时,由于硅粉硬度较大,导致与硅粉接触的表面出现磨损,进而后续阀芯或者阀体内腔出现严重磨损的情况。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硅粉颗粒物的性质,导致下料管线中的阀门受到硅粉冲刷后容易出现严重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硅粉应用工艺的,尤其涉及一种硅粉下料管线及冷氢化工艺装置


技术介绍

1、硅粉在光伏产业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应用于多种工艺。硅粉为颗粒物,自身的粒径较小,并且具有较高的硬度,使用时通常采用管道运输。但是硅粉在管道中的运输与液态物质不同,虽然单个颗粒物的体积相对较小,但是流动性较差,对管道内部的各种零部件会出现摩擦作用。

2、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管道内部设置阀门,便于开关的过程,部分阀门还会辅助推动硅粉进行移动。由于硅粉颗粒物的性质,在管道中会对阀门的阀芯进行冲刷,颗粒物多次冲刷后,阀芯的表面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导致阀门受到破坏,导致阀门的位置出现泄露或者卡死的情况,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后续的生产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硅粉下料管线及冷氢化工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硅粉颗粒物的性质,导致下料管线中的阀门受到硅粉冲刷后容易出现严重磨损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硅粉下料管线,包括:硅粉源和第一阀门,所述硅粉源设置有硅粉出口;所述第一阀门包括阀芯和阀体内腔,所述阀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阀体内腔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阀体内腔内,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内腔具有封堵状态和连通状态,所述阀体内腔的一端与所述硅粉出口连通。

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二耐磨层采用金刚石制成。

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二耐磨层采用喷涂的方式形成。

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耐磨层与所述第二耐磨层均的表面硬度达到洛氏硬度80以上。

6、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耐磨层与硅粉间的摩擦系数在0.03至0.05之间,所述第二耐磨层与硅粉间的摩擦系数在0.03至0.05之间。

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为球阀,所述阀芯设置有阀芯通道和球形外壳,所述阀芯通道与所述阀体内腔相适配,所述阀芯通道的内壁与所述球形外壳的外壁均设置有耐磨涂层。

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粉下料管线应用于粒径在0.02mm以上的硅粉下料,所述球形外壳与所述阀体内腔间隙配合,所述球形外壳与所述阀体内腔之间的间隙在0.01mm至0.02mm之间。

9、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粉下料管线还包括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为手阀,连接在所述硅粉出口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所述第三阀门为球阀,连接在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出端上。

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粉下料管线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阀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阀门的阀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为气动元件。

1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氢化工艺装置,所述冷氢化工艺装置包括硅粉下料管线与装置主体,所述硅粉下料管线为上述的硅粉下料管线,所述硅粉下料管线的输出端与所述装置主体连通。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硅粉下料管线及冷氢化工艺装置,其中,硅粉下料管线,包括:硅粉源和第一阀门,硅粉源设置有硅粉出口;第一阀门包括阀芯和阀体内腔,阀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磨层,阀体内腔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阀体内腔内,阀芯与阀体内腔具有封堵状态和连通状态,阀体内腔的一端与硅粉出口连通。通过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设置增加阀芯的外表面与阀体内腔表面的硬度,从而避免硅粉通过时,由于硅粉硬度较大,导致与硅粉接触的表面出现磨损,进而后续阀芯或者阀体内腔出现严重磨损的情况。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硅粉颗粒物的性质,导致下料管线中的阀门受到硅粉冲刷后容易出现严重磨损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二耐磨层采用金刚石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二耐磨层采用喷涂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与所述第二耐磨层均的表面硬度达到洛氏硬度8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与硅粉间的摩擦系数在0.03至0.05之间,所述第二耐磨层与硅粉间的摩擦系数在0.03至0.0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20)为球阀,所述阀芯(21)设置有阀芯通道(211)和球形外壳(212),所述阀芯通道(211)与所述阀体内腔(22)相适配,所述阀芯通道(211)的内壁与所述球形外壳(212)的外壁均设置有耐磨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粉下料管线应用于粒径在0.02mm以上的硅粉下料,所述球形外壳(212)与所述阀体内腔(22)间隙配合,所述球形外壳(212)与所述阀体内腔(22)之间的间隙在0.01mm至0.02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粉下料管线还包括第二阀门(40)与第三阀门(50),所述第二阀门(40)为手阀,连接在所述硅粉出口(11)与所述第一阀门(20)之间;所述第三阀门(50)为球阀,连接在所述第一阀门(20)的输出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粉下料管线还包括驱动结构(30),所述驱动结构(30)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第二驱动件(32),所述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端与所述阀芯(2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3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阀门(50)的阀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3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2)均为气动元件。

10.一种冷氢化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氢化工艺装置包括硅粉下料管线与装置主体,所述硅粉下料管线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所述硅粉下料管线的输出端与所述装置主体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二耐磨层采用金刚石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二耐磨层采用喷涂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与所述第二耐磨层均的表面硬度达到洛氏硬度8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与硅粉间的摩擦系数在0.03至0.05之间,所述第二耐磨层与硅粉间的摩擦系数在0.03至0.0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20)为球阀,所述阀芯(21)设置有阀芯通道(211)和球形外壳(212),所述阀芯通道(211)与所述阀体内腔(22)相适配,所述阀芯通道(211)的内壁与所述球形外壳(212)的外壁均设置有耐磨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粉下料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粉下料管线应用于粒径在0.02mm以上的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国栋王万顺张红雨王成王华彬
申请(专利权)人:清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