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的嫩茎段离体快速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3325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蓝莓的嫩茎段离体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第一步:选取蓝莓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的嫩茎,剪去叶片,冲洗干净,消毒;第二步,将消毒干净的蓝莓嫩茎切成嫩茎段,进行生芽培养,将新芽切下,进行丛生芽诱导;第三步,将丛生芽切成单芽,进行生根培养;第四步,将生根的试管苗移入由重量比为5∶1的珍珠岩和泥炭混合而成的基质中,60天后将幼苗移至灌满纯泥炭的塑料穴盘,经二个月培养后直接移栽至大田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繁殖率高,繁殖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当年抽生的半木质化的嫩茎段经消毒后诱导丛生芽,再经过培养后得到完整的试管苗,属于蓝莓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蓝莓是一种优质高档水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其种苗主要靠扦插等常规方法繁殖,繁殖率低,周期长且易带病毒,无法满足生产用种苗之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繁殖率高、繁殖速度快的蓝莓培养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选取蓝莓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的嫩茎,剪去叶片,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vol%乙醇溶液消毒,然后用0.1vol%的洁尔敏溶液消毒,最后用0.1vol%升汞溶液消毒,用无菌水冲洗,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第二步,将消毒干净的蓝莓嫩茎切成1cm长的嫩茎段,接种于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生芽培养,所述第一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Zt)和萘乙酸(NAA),待嫩茎段上长出1cm长的新芽后,将新芽切下,接种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所述第二培养基是在1/4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Zt)、水解乳蛋白、Ms铁盐以及1/10Ms微量元素; 第三步,将丛生芽切成单芽,接种于第三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第三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萘乙酸和活性炭; 第四步,将生根的试管苗移入由重量比为5∶1的珍珠岩和泥炭混合而成的基质中,浇足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一周后揭开薄膜逐步炼苗,每天叶面喷水2-3次,15天后施加肥料液,60天后将幼苗移至灌满纯泥炭的塑料穴盘,浇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经二个月培养后直接移栽至大田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培养基中玉米素(Zt)的浓度为3mg/L,萘乙酸(NAA)的浓度为0.2mg/L,琼脂浓度为7g/L,蔗糖浓度为30g/L,pH值为5.8。 所述第二培养基中玉米素(Zt)的浓度为2mg/L,水解乳蛋白的浓度为500mg/L。 所述第三培养基中萘乙酸的浓度为5mg/L,活性炭的浓度为0.005mg/L。 所述第二步中生芽培养是25℃、光照强度2500LX以及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 所述第二步中丛生芽诱导是在23℃、光照强度3500LX以及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 所述第三步中生根培养是在23℃、光照强度35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 所述第四步中用到的肥料液中含有0.1wt%硝酸铵和0.1wt%磷酸二氢钾。 本专利技术具有繁殖率高,繁殖速度快,脱病毒及提纯复壮等优点。可以在短时期内工厂化生产种苗,以供应栽培之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MS培养基成分如下 1/2Ms培养基是将上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减半,其他成分不变配制得到。1/4Ms培养基是将上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减成上表中的1/4,其他成分不变配制得到。第二培养基是在1/4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Ms铁盐和1/10Ms微量元素,即所述培养液中大量元素浓度为上表中的1/4,微量元素浓度为上表中的1/4+1/10,两种铁盐成分浓度为上表中的2倍,其他成分不变。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蓝莓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的嫩茎,剪去叶片,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vol%乙醇溶液消毒1分钟,然后用0.1vol%的洁尔敏溶液消毒15分钟,最后用0.1vol%升汞溶液消毒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第二步,将消毒干净的蓝莓嫩茎切成1cm长的嫩茎段,接种于第一培养基中,所述第一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和萘乙酸,第一培养基中玉米素的浓度为3mg/L,萘乙酸的浓度为0.2mg/L,琼脂浓度为7g/L,蔗糖浓度为30g/L,pH值为5.8;在25℃、光照强度2500LX以及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生芽培养,待嫩茎段上长出1cm长的新芽后,将新芽切下,接种到第二培养基中,所述第二培养基是在1/4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水解乳蛋白、Ms铁盐以及1/10Ms微量元素,第二培养基中玉米素的浓度为2mg/L,水解乳蛋白的浓度为500mg/L;在23℃、光照强度3500LX以及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丛生芽诱导并继代增殖,每30-35天增殖一次,增殖率为13-4; 第三步,将丛生芽切成单芽,接种于第三培养基中,所述第三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萘乙酸和活性炭,第三培养基中萘乙酸的浓度为5mg/L,活性炭的浓度为0.005mg/L,在23℃、光照强度35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生根培养; 第四步,将生根的试管苗移入由重量比为5∶1的珍珠岩和泥炭混合而成的基质中,浇足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一周后揭开薄膜逐步炼苗,每天叶面喷水2-3次,15天后施加含有0.1wt%硝酸铵和0.1wt%磷酸二氢钾的肥料液,60天后将幼苗移至灌满纯泥炭的塑料穴盘(72孔),浇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经二个月培养后直接移栽至大田中,存活率可达100%。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第一步选取蓝莓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的嫩茎,剪去叶片,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vol%乙醇溶液消毒,然后用0.1vol%的洁尔敏溶液消毒,最后用0.1vol%升汞溶液消毒,用无菌水冲洗,无菌滤纸吸干水分;第二步,将消毒干净的蓝莓嫩茎切成1cm长的嫩茎段,接种于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生芽培养,所述第一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和萘乙酸,待嫩茎段上长出1cm长的新芽后,将新芽切下,接种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所述第二培养基是在1/4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水解乳蛋白、Ms铁盐以及1/10Ms微量元素;第三步,将丛生芽切成单芽,接种于第三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第三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萘乙酸和活性炭;第四步,将生根的试管苗移入由重量比为5∶1的珍珠岩和泥炭混合而成的基质中,浇足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一周后揭开薄膜逐步炼苗,每天叶面喷水2-3次,15天后施加肥料液,60天后将幼苗移至灌满纯泥炭的塑料穴盘,浇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经二个月培养后直接移栽至大田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基中玉米素的浓度为3mg/L,萘乙酸的浓度为0.2mg/L,琼脂浓度为7g/L,蔗糖浓度为30g/L,pH值为5.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基中玉米素的浓度为2mg/L,水解乳蛋白的浓度为500mg/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培养基中萘乙酸的浓度为5mg/L,活性炭的浓度为0.005mg/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生芽培养是25℃、光照强度2500LX以及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丛生芽诱导是在23℃、光照强度3500LX以及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生根培养是在23℃、光照强度35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的条件下进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蓝莓的嫩茎段离体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第一步:选取蓝莓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的嫩茎,剪去叶片,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vol%乙醇溶液消毒,然后用0.1vol%的洁尔敏溶液消毒,最后用0.1vol%升汞溶液消毒,用无菌水冲洗,无菌滤纸吸干水分;第二步,将消毒干净的蓝莓嫩茎切成1cm长的嫩茎段,接种于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生芽培养,所述第一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和萘乙酸,待嫩茎段上长出1cm长的新芽后,将新芽切下,接种到第二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所述第二培养基是在1/4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玉米素、水解乳蛋白、Ms铁盐以及1/10Ms微量元素;第三步,将丛生芽切成单芽,接种于第三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第三培养基是在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了萘乙酸和活性炭;第四步,将生根的试管苗移入由重量比为5∶1的珍珠岩和泥炭混合而成的基质中,浇足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一周后揭开薄膜逐步炼苗,每天叶面喷水2-3次,15天后施加肥料液,60天后将幼苗移至灌满纯泥炭的塑料穴盘,浇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经二个月培养后直接移栽至大田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闵行区苗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