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铈、锰掺杂硅铝酸盐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9314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铈、锰掺杂硅铝酸盐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荧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式为:Mg<subgt;3‑x‑y</subgt;Ce<subgt;x</subgt;Mn<subgt;y</subgt;Al<subgt;3+x</subgt;Si<subgt;4‑x</subgt;PO<subgt;18</subgt;,式中x为Ce<supgt;3+</supgt;的掺杂浓度,0.02≤x≤0.04,y为Mn<supgt;2+</supgt;的掺杂浓度,其数值范围为0.03≤y≤0.17,所述荧光材料的激发波长范围为250~500nm,为带状吸收,发射波长范围为317‑750nm,为带状发射。所述荧光材料有较宽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范围、较强的荧光强度、可调的荧光颜色和较佳的温度响应等荧光特征,可应用于光学测温和多重防伪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铈、锰掺杂硅铝酸盐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防伪技术有激光防伪、荧光防伪、磁性防伪、温变防伪等,这些防伪技术普遍存在着技术含量低,结构组合易被破译等缺陷。荧光防伪技术具有激发波长的覆盖范围广、无背景荧光、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在包装防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荧光防伪材料是荧光防伪技术的核心基础,在紫外光或红外光的照射下,荧光防伪材料在吸收一定量能量后可以快速的释放能量,呈现出明亮的、鲜艳的彩色荧光效果,已广泛应用于红外防伪油墨(在780-1060nm红外光照射下为绿光或红光)、防伪印油(在日光照射下无色,在紫外灯的照射下为红色荧光)和具有指纹特征的防伪纤维等。

3、在我国,防伪行业市场容量可达上千亿元,多重防伪和信息加密已是21世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发展行业。目前,最常见荧光防伪材料多以tb3+、yb3+和er3+等为激活离子,基于ce3+和mn2+的荧光防伪材料及防伪技术有待探索。如专利文件cn100482751c公开了一种能负载密码的多重色比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铈、锰掺杂硅铝酸盐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式为:Mg3-x-yCexMnyAl3+xSi4-xPO18,式中x为Ce3+的掺杂浓度,0.02≤x≤0.04,y为Mn2+的掺杂浓度,其数值范围为0.03≤y≤0.17,所述荧光材料的激发波长范围为250~500nm,为带状吸收,发射波长范围为317-750nm,为带状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在不同的掺杂浓度、激发波长和温度下具有可调的荧光颜色,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铈、锰掺杂硅铝酸盐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式为:mg3-x-ycexmnyal3+xsi4-xpo18,式中x为ce3+的掺杂浓度,0.02≤x≤0.04,y为mn2+的掺杂浓度,其数值范围为0.03≤y≤0.17,所述荧光材料的激发波长范围为250~500nm,为带状吸收,发射波长范围为317-750nm,为带状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在不同的掺杂浓度、激发波长和温度下具有可调的荧光颜色,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x=0.03,y=0.07,激发波长为310n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容富华得秀陈权业刘锦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