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上光伏发电,具体涉及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成为能源生产发展的主流和现实。其中,多跨单索光伏支架结构是海上柔性光伏支架结构中的典型结构,采用单索、模块式结构,即两根索之间放置光伏组件模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模块间共用一根索;采用桩索连接结构,索与桩直接相连,一根桩对应一根索。这种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2、(1)传统的单索结构,即一根桩对应一根索,因为施工顺序是先沉桩后拉索,所以索的位置由桩的位置确定。但又因光伏组件模块误差小,对安装精度要求高,所以对索的间距精度要求高,即对桩的沉桩精度要求高。由此导致沉桩时辅助设备和辅助工艺多,沉桩施工速度慢、费用高。
3、(2)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模块间共用一根索,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则后装模块的位置由先装模块位置确定,相邻模块位置严格对应且对模块安装精度要求高。因此导致模块安装时辅助设备和辅助工艺多,安装速度慢、费用高。
4、(3)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模块间共用一根索,后装模块安装时,先装模块已固定在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横向相邻桩结构(4)的桩顶之间设置插入式横梁(3),所述插入式横梁(3)的首尾端分别设置插入端(31)和连接端(32),相邻所述插入式横梁(3)在同一所述桩结构(4)的桩顶首尾相连,同时所述插入端(31)与桩顶孔洞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式横梁(3)包括框架式的横梁主体(33),所述横梁主体(33)两端分别与所述插入端(31)和所述连接端(32)连接固定;所述横梁主体(33)下方连接有电缆桥架梁(34)和逆变器桥架梁(35)。
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横向相邻桩结构(4)的桩顶之间设置插入式横梁(3),所述插入式横梁(3)的首尾端分别设置插入端(31)和连接端(32),相邻所述插入式横梁(3)在同一所述桩结构(4)的桩顶首尾相连,同时所述插入端(31)与桩顶孔洞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式横梁(3)包括框架式的横梁主体(33),所述横梁主体(33)两端分别与所述插入端(31)和所述连接端(32)连接固定;所述横梁主体(33)下方连接有电缆桥架梁(34)和逆变器桥架梁(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31)包括与桩顶孔洞插接的插入杆(311)、以及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内开设有与所述插入杆(311)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端(32)包括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内开设有与所述插入杆(311)配合的第二通孔,以使同一桩顶的所述插入端(31)通过所述插入杆(311)与所述连接端(32)插接配合;同时,所述第一平台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平台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第一主索耳板(315),所述索结构(2)在所述插入端(31)的所述挂点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索耳板(315)上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第二主索耳板(322),所述索结构(2)在所述连接端(32)的所述挂点为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索耳板(322)上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平齐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索模块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包括上端板(312)与下端板(314),并在所述上端板(312)和所述下端板(314)之间设置加强板(313),所述第一通孔同时贯通所述上端板(312)和所述下端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华锋,王康杰,贾献林,桂学丰,赵悦,楼巍,李俊龙,翁凯文,李宝建,於刚节,郝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