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注特低渗透率地层的含聚采出水的高效处理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308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注特低渗透率地层的含聚采出水的高效处理系统和方法,该处理系统可以包括:旋流气浮选处理单元、滤前缓冲单元、微纳米多孔介质过滤单元和溶气水产生单元;含聚采出水由旋流气浮选处理单元的上部进水口进入到旋流气浮选处理单元中,依次经泡沫区、浮选区和旋流区后,由旋流气浮选处理单元的出水区排至滤前缓冲单元;溶气水产生单元的循环泵从出水区获取含聚采出水,经溶气水产生单元的微气泡发生器产生循环溶气水后送入旋流区内;滤前缓冲单元中的含聚采出水经微纳米多孔介质过滤单元的一级过滤器和二级过滤器后得到回注水。该系统克服了现有工艺中单一重力式除油效率低、膜过滤易结垢堵塞、出水率下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以及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特别涉及一种回注特低渗透率地层的含聚采出水的高效处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多年来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及技术的日渐成熟,形成了以“除油+过滤”为基础且依据高、中、低渗透率地层对注水水质的要求以及水质自身特性的多种处理工艺。“除油段”多以重力式沉降罐或气浮为主;“过滤段”根据回注目标地层渗透率要求,其呈现一级过滤、两级过滤、三级过滤及膜过滤等工艺单元的多样性,通常是地层渗透率越低,水质指标越苛刻,“过滤段”流程越长。

2、目前已建达到“5、1、1”(含油量≤5mg/l、悬浮物含量≤1mg/l、粒径中值≤1μm)特低渗透率油层回注水水质指标要求的典型处理工艺具体如下述步骤:自然沉降→混凝沉降→一级单层滤料过滤→二级双层滤料过滤→陶瓷膜/pvc膜精细过滤→净化水,该工艺多用于水驱采出水的特低渗透处理上。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含聚采出水的处理效率,以及解决现有工艺中膜过滤堵塞严重出水量大幅下降的技术问题,进而丰富工艺路线以及增加选择空间,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注特低渗透率地层的含聚采出水的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气浮选处理单元、滤前缓冲单元、微纳米多孔介质过滤单元和溶气水产生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器内置颗粒粒径0.7~1.7mm的疏油型微纳米多孔介质,所述二级过滤器内置0.5~1.0mm的疏油型微纳米多孔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多孔介质为基于硅酸盐基底的微纳米多孔粒状介质,所述微纳米多孔粒状介质基底表面的微米级二氧化硅晶粒间隙小于1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多孔粒状介质的孔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注特低渗透率地层的含聚采出水的高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气浮选处理单元、滤前缓冲单元、微纳米多孔介质过滤单元和溶气水产生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器内置颗粒粒径0.7~1.7mm的疏油型微纳米多孔介质,所述二级过滤器内置0.5~1.0mm的疏油型微纳米多孔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多孔介质为基于硅酸盐基底的微纳米多孔粒状介质,所述微纳米多孔粒状介质基底表面的微米级二氧化硅晶粒间隙小于1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多孔粒状介质的孔隙率≥60%、比表面积>90m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区内设置有旋流器,经所述溶气水产生单元的循环溶气水与自上而下流入的含聚采出水在所述旋流器中混合,所述含聚采出水在所述旋流器离心力和所述循环溶气水中微气泡携带力的作用下,以实现油水分离。

6.一种回注特低渗透率地层的含聚采出水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军冯英明陶卫克杨帆齐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