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67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包括本体,本体整体呈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


[0001]本技术属于俯卧位通气治疗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


技术介绍

[0002]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支持治疗手段之一,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多项随机研究表面,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改善严重低氧患者的氧合

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
ARDS
患者的治疗,由于该治疗手段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因而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0003]ICU
患者中俯卧位通气治疗一般都是带着气管插管,我们用枕头将患者头部垫高
20
°

30
°
,以减轻通气时患者面部出现的水肿,或者以“自由泳”姿势,将头部偏向一侧,垫圈枕头使用,使患者部分脸部悬空,导致患者脸部其他部位能不到较好的支撑,存在容易使气管插管

胃管

鼻肠管等管路受压,也导致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窒息的风险,容易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结构合理,能够有效地避免管路被挤压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类
U
型圆柱式结构,方便患者俯爬后胳膊把搂住本体,以便增加患者俯趴状态的舒适性,所述本体由顶端体和支撑部组成,所述支撑部两端均设有支撑部,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患者脸部与支撑部接触,两组支撑部对向设置在二者之间设放置通口,用于悬空脸部以便于减轻通气治疗时患者产生的水肿,所述支撑部顶部内侧均开设有置槽,所述置槽用于放置患者脸部,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顶端体中部开设有安置孔,所述安置孔用于穿插气管或者胃管,气管或者胃管插穿过安置孔后与患者对接,管体被约束至安置孔内,这样气管或者胃管会随着本体移动而跟着移动,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本体压到气管或者胃管,保证患者的治疗过程呼吸通畅,防止患者出现窒息,使得患者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更加舒适,所述支撑部尾端之间设有开口,并且其中一个支撑部尾端固定有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可以将气管插管和胃管缠绕固定,避免多个管体散开进一步避免管体遭受挤压,在治疗过程中气管或者胃管既可以将气管插管和胃管直接由顶端体的安置孔内穿插对接患者,也可以直接在支撑部尾端通过魔术贴固定气管

胃管

鼻肠管后途径开口后对接患者,以此增加实用性,在治疗过程中由置槽对患者脸部进行托撑,然后将治疗用的气管

胃管

鼻肠管通过魔术贴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绕过临近的支撑部后穿插安置孔对接患者,或者直接穿过开口与患者对接,在安置孔和魔术贴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对各个管体进行位置约束,以此达到避免挤压的问题,排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端体中的安置孔一侧设有由硅胶材料制作的支撑块,通过支撑块对患者的额头进行支撑,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额头不会向下垂,以此减轻通气时患者面部产生的水肿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反面均开设有若干空隙槽,通过空隙槽来达到放置通口与枕头外部连通,增加空气流通,避免患者脸部在放置通口位置感到闷热,减轻痛苦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端体反面开设有管槽,起到对气管插管穿过安置孔后的安置,避免顶端体对管体的挤压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端体与支撑部一体成型结构,顶端体宽度为
10cm
,所述支撑块宽度
5cm
,便于大范围地对患者额头托扶,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渐变式结构,从首端到尾端呈越来越细的方式设置,所述支撑部首端与顶端体的厚度均为
5cm
,所述支撑部尾端为
2cm
,其尾端厚度至少要比各个管体的直径要大,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身体对管体产生挤压,使支撑部呈有一个合适的坡度,以此达到对患者增加舒适性的目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为3~
5cm
,便于管体穿过与患者对接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3]1.
本技术的本体本体由顶端体和支撑部组成,支撑部两端均设有支撑部,顶端体中部开设有安置孔,安置孔用于穿插气管或者胃管,气管或者胃管插穿过安置孔后与患者对接,管体被约束至安置孔内,这样气管或者胃管会随着本体移动而跟着移动,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本体压到气管或者胃管,保证患者的治疗过程呼吸通畅,防止患者出现窒息;
[0014]2.
本技术中支撑部尾端之间设有开口,并且其中一个支撑部尾端固定有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可以将气管插管和胃管缠绕固定,避免多个管体散开进一步避免管体遭受挤压,在安置孔和魔术贴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对各个管体进行位置约束,以此达到避免挤压的问题,排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反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1、
本体;
11、
顶端体;
111、
安置孔;
112、
支撑块;
113、
管槽;
12、
支撑部;
121、
置槽;
13、
空隙槽;
2、
放置通口;
3、
开口;
4、
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方便本
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0019]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整体呈类
U
型圆柱式结构,方便患者俯爬后胳膊把搂住本体1,以便增加患者俯趴状态的舒适性,所述本体1由顶端体
11
和支撑部
12
组成,所述支撑部
12
两端均设有支撑部
12
,所述顶端体
11
与支撑部
12
一体成型结构,顶端体
11
宽度为
10cm
,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时患者脸部与支撑部
12
接触,两组支撑部
12
对向设置在二者之间设放置通口2,用于悬空脸部以便于减轻通气治疗时患者产生的水肿

[0020]所述支撑部
1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类
U
型圆柱式结构,所述本体由顶端体和支撑部组成,所述支撑部两端均设有支撑部,两组支撑部对向设置在二者之间设放置通口,所述支撑部顶部内侧均开设有置槽,所述顶端体中部开设有安置孔,所述支撑部尾端之间设有开口,并且其中一个支撑部尾端固定有魔术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体中的安置孔一侧设有支撑块,所述顶端体与支撑部一体成型结构,顶端体宽度为
10cm
,所述支撑块宽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味仙王洪俊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