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2543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包括箱体一,所述箱体一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筛,所述箱体一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厨余垃圾从箱体一设置的进料口投放至箱体一内设置的过滤筛,箱体一的一侧设置的水泵,通过进水管将水输送到输水管内,输水管的外侧壁底部设置的喷头会将水喷淋在过滤筛内,厨余垃圾通过水的喷淋将其内的污泥和多余的油脂冲洗出去,当冲淋时间达到预设值,则电机一开始运行连接杆二逆时针转动带动拨料板,将厨余垃圾排入输料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水分和营养元素,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

然而,传统上,厨余垃圾通常被视为废弃物,被填埋或焚烧处理,导致了有机资源的浪费,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对土壤

地下水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和温室效应,同时,处理厨余垃圾的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和产生二氧化碳等排放物,加剧了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对厨余垃圾的再次利用的方式包括:生物质能源利用

有机肥料生产

生物能源和化工原料生产

[0003]但是,在进行厨余垃圾的再次利用时,无法分离污泥,污泥的存在可能会对生产设备和处理工艺造成堵塞和损坏,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增加维护和清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包括箱体一,所述箱体一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筛,所述箱体一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料板,所述箱体一的一侧底部滑动连接有储泥箱,所述箱体一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箱体一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箱体一的内侧壁上,所述输水管的外侧壁底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喷头,且所述喷头位于过滤筛的顶部,所述箱体一的另一侧安装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的两侧均安装有抽泥管,且一侧所述抽泥管贯穿箱体一的一侧安装在所述储泥箱的内腔,另一侧所述进料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输料管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箱体二,所述箱体二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的周测固定连接有搅拌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二的内侧壁两侧均安装有电热阻,且所述电热阻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滤筛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挡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箱体二的内侧壁上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二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二的内腔底部还设有倒三角状的落料仓,且所述落料仓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高于另一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二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鼓风机,且所述鼓风机的一端贯穿连接在箱体二的外侧壁上,所述箱体二的背面安装有检修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一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扣环,且所述扣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储泥箱的一侧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首先当厨余垃圾从箱体一设置的进料口投放至箱体一内设置的过滤筛,箱体一的一侧设置的水泵,通过进水管将水输送到输水管内,输水管的外侧壁底部设置的喷头会将水喷淋在过滤筛内,厨余垃圾通过水的喷淋将其内的污泥和多余的油脂冲洗出去,当冲淋时间达到预设值,则电机一开始运行连接杆二逆时针转动带动拨料板,将厨余垃圾排入输料管

[0014]本技术中,箱体二的背面安装有检修门,当箱体二内部器件维修更换时通过检修门进入即可轻松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的顶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的剖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
箱体一;
2、
进料口;
3、
过滤筛;
4、
电机一;
5、
储泥箱;
6、
输水管;
7、
喷头;
8、
水泵;
9、
进水管;
10、
抽泥泵;
11、
抽泥管;
12、
输料管;
13、
箱体二;
14、
电机二;
15、
连接杆一;
16、
搅拌桨;
17、
电热阻;
18、
挡板;
19、
透气孔;
20、
支撑板;
21、
落料仓;
22、
出料口;
23、
固定板;
24、
鼓风机;
25、
检修门;
26、
连接杆二;
27、
拨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照图1‑
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包括箱体一1,箱体一1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进料口2,进料口2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筛3,过滤筛3的底部为半圆状厨余垃圾会停留在其内,箱体一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一4,电机一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二
26
,连接杆二
26
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料板
27
,拨料板
27
能将厨余垃圾拨出至输料管
12
内,箱体一1的一侧底部滑动连接有储泥箱5,方便清理,箱体一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水泵8,水泵8的进水口安装有进水管9,水泵8的出水口安装有输水管6,输水管6的另一端贯穿箱体一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箱体一1的内侧壁上,输水管6的外侧壁底部通过
螺纹固定连接有喷头7,且喷头7位于过滤筛3的顶部,持续对厨余垃圾进行喷淋,将污泥冲出,箱体一1的另一侧安装有抽泥泵
10
,抽泥泵
10
的两侧均安装有抽泥管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包括箱体一(1),所述箱体一(1)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进料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的底部安装有过滤筛(3),所述箱体一(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一(4),所述电机一(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二(
26
),所述连接杆二(
26
)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料板(
27
),所述箱体一(1)的一侧底部滑动连接有储泥箱(5),所述箱体一(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进水口安装有进水管(9),所述水泵(8)的出水口安装有输水管(6),所述输水管(6)的另一端贯穿箱体一(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箱体一(1)的内侧壁上,所述输水管(6)的外侧壁底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喷头(7),且所述喷头(7)位于过滤筛(3)的顶部,所述箱体一(1)的另一侧安装有抽泥泵(
10
),所述抽泥泵(
10
)的两侧均安装有抽泥管(
11
),且一侧所述抽泥管(
11
)贯穿箱体一(1)的一侧安装在所述储泥箱(5)的内腔,另一侧所述进料口(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输料管(
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
12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箱体二(
13
),所述箱体二(
13
)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二(
14
),所述电机二(
14
)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杆一(
15
),所述连接杆一(
15
)的周测固定连接有搅拌桨(
1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与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二(
13
)的内侧壁两侧均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华升何全陈雷王丹艳尹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