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伍专利>正文

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095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护骶髂关节及腰骶关节的医疗及体育运动方面的弹力固定带。分为A型与B型。其中A型无小金属条,B型内层腰腹部背面则有小金属条。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适用于举重、铁饼、拳击等运动人员,能增加腰骶关节与骶髂关节韧带的弹性,起到保护腰骶关节与骶髂关节在运动中不受损伤的作用。B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适用各种腰腿痛病人,所保护的是人体受力最多最大的枢纽部分,所保护的关节有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及腰椎各关节,还能对耻骨联合处形成有效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填补了骶髂关节及腰骶关节在弹力固定带方面出现的空白,同样填补了髋关节在弹力固定带方面出现的空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骶髂关节及腰骶关节的医疗及体育运动方面腰骶弹力 固定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弹力固定带有多种,护膝护肘护腕护踝的都有,还有肋骨固定带、腰部固定 带等。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0620127728. 1)公开了一种充气弧形钢板按摩腰带,能反复 充气而形成对腰部的按摩,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0830083797)公开了一种医用腰围带, 采用了纳米远红外负离子自然发热,对腰部进行理疗,但所有医用腰部固定带适用范围都 是腰痛的病人,设计上只考虑到腰椎的生理曲度,能紧束腰部,限制腰部活动,对腰椎损伤 有稳固作用,却对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的活动无限制作用及保护作用。纤体内衣则是过薄, 过柔,易裂,只有收提局部肌肉作用,对腰骶部活动的无限制作用,更不能承受来自体内的 爆发力。过去一直错误地认为骶髂关节为微动关节,不会发生错位。其实,早在1994年前, 广西中医学院软组织损伤教研室的几位教授就发表了多篇关于骶髂关节错位(又称骶髂关 节错缝,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文章,只是未能引起医学界的足够的重视。据原河南中医学院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孙峰于2009年2月在《中医药 通报 海外中医》上发表的《香港中医门诊腰腿痛病人就诊病种统计分析》一文中指出,香 港腰腿痛病人的主要病因77%是骶髂关节错缝。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的跟踪观察与分析,得出 了腰腿痛患者中有80%的人伴有骶髂关节错位的结论,并总结公开发表了用三维牵引进行 整复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参数,但整复治疗后的骶髂关节在外围固定器材方面却出现了空 白,使患者的康复进程受到了影响,甚至多数患者因此而多次反复发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上面的缺陷而设计的,是在研究了人体脊柱生理曲度,分析 多个腰椎正侧位片,骨盆片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本技术设计特点是以人体解剖学为依据,结合力学原理进行。内层弹力带严 格按照人体表面自然流线设计,使其在使用时与人体皮肤紧贴。主要考虑到脊椎的自然生 理曲度,主要是腰曲与骶曲的生理特点,以及双臀部向后隆起的形状,还有阴部的特点。本技术选用优质全弹力、透气弹力鱼丝带、弹力网布、粘扣及小金属条等制 成。本技术分为A型与B型。其中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无小金属条,B型医 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内层腰腹部背面有小金属条。本技术分内外两层,内层弹力带腰腹部上缘与第2腰椎上缘相平,以满足胸 背部对活动范围的需要,又能对常出现椎间盘突出的腰3到骶1之间的3个椎间盘实行保 护。背面从腰部一直向下延伸,两侧到臀部下缘止,中间直至会阴部。弹力固定带正面从腹 部向下延伸到会阴处与背面弹力带相连接。内层弹力带两侧沿着腹壁、骨盆外侧从上向下3延伸,经过股骨大转子直至与臀部下缘相平,各侧面弹力带环绕大腿根部有机地连成一体, 这样弹力带对髋关节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内层弹力带腰腹部正面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防滑 条,以防止外层弹力带在使用中与内层滑脱而产生分离。本技术外层弹力带在背面正中与内层固定起来,防止在使用中内外层滑脱而 产生分离。外层弹力带展开时呈长方形,上缘与第2腰椎下缘相平,下缘与第4腰椎下缘相 平,这样能加固对腰椎的保护作用。两头有加大的粘扣以加强粘力。本技术B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背面中间的小金属条从腰部向下延伸到第2 骶骨处止,这样就能有效限制腰骶关节活动,对腰骶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又不会造成对使用 者在坐位时的不便。在腰部两侧各有一条与中间小金属条平行的小金属条,向下一直延伸 到髂脊上缘处,这样能对中间的小金属条起到加强作用,共同限制腰骶关节及腰椎各关节 的活动。由于弹力带将腰骶两部紧密连成一体,增加了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的稳定性,能够 承受来自腰部的爆发力,对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的设计范围与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腰腿痛的病人,能紧束腰部,对运 动员来说则有保护骶髂关节,腰骶关节及髋关节,防止在运动中受到损伤的作用。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适用于举重、铅球、铁饼、拳击等体育运动人员,能增加腰 骶关节与骶髂关节韧带的弹性,能起到保护腰骶关节与骶髂关节不受损伤。B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适用各种腰腿痛病人,适用于腰扭伤,腰肌劳损患者,特 别适用于骶髂关节错位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术后,适用于 产后骨盆损伤综合征,能减轻产后腰腿痛症状,促进产妇腹部收缩。本技术从平面图上看,上与腰椎第2椎体相平,下与坐骨结节相平,所保护的 是人体受力最多最大的枢纽部分,所保护的关节有腰骶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及腰椎各关 节,还能对耻骨联合处形成有效保护。本技术填补了骶髂关节及腰骶关节在弹力固定带方面出现的空白,同样填补 了髋关节在弹力固定带方面出现的空白。附图说明图1为A型或B型腰骶弹力固定带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A型腰骶弹力固定带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A型或B型腰骶弹力固定带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B型腰骶弹力固定带的背面示意图。图5为A型或B型腰骶弹力固定带使用示意图。图中外层弹力带(1)、内层弹力带(2)、腰腹部分(3)、骨盆部分(4)、内层弹力带 粘扣(5)、中间小金属条(6)、防滑条(7)、加大粘扣(8)、侧边小金属条(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可知,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由外层弹力带(1)和内层 弹力带(2)构成。内层弹力带(2)又由腰腹部分(3)、骨盆部分(4)、内层弹力带粘扣(5)、 防滑条(7)组成,其中腰腹部分(3)的背面从第2腰椎上缘处向下延伸到第5腰椎下缘处, 其正面及两侧的上方都与背面相平,且正面的中央处从上向下到耻骨联合处分开,分开的两边安装上内层弹力带粘扣(5),腰腹部分(3)的下缘均与骨盆部分(4)紧密连接;骨盆部 分(4)背面从腰腹部分(3)的下缘处开始向下延伸到臀部下缘止,同样正面也从腰腹部分 (3)的下缘处开始向下延伸到会阴处与背面的相连接;内层弹力带(2)的两侧沿着胸腹壁、 骨盆外侧从上向下延伸,经过股骨大转子直至臀部下缘,其正面、背面和侧面下缘与臀部下 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内层弹力带(2)的腰腹部分(3)的正面两侧各有一个防滑条(7)。外 层弹力带(1)上缘与第2腰椎下缘相平,下缘与第4腰椎下缘相平,两头有加大粘扣(8),展 开时呈长方形,与内层弹力带(2)在腰腹部分(3)背面正中处用线固定起来。 实施例2 图3和图4可知,B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与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 也一样由外层弹力带(1)和内层弹力带(2)构成,所不同的是其内层弹力带(2)不仅由腰腹 部分(3)、骨盆部分(4)、内层弹力带粘扣(5)、防滑条(7)组成,另外在腰腹部分(3)的背面 中央处有竖直放置的中间小金属条(6)及两侧腰肌处还各有一条竖直放置的侧边小金属条 (9),其他特征均与实施1中所描述的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一致。如图5所示,A型和B 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的用法一样,使用时先穿上内层弹力带(2),调整舒适后再粘合内层 弹力带粘扣(5),然后用外层弹力带(1)将腰部包裹,最后将两个加大粘扣(8)互相粘合在 一起即可。权利要求本技术涉及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其特征在于该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由外层弹力带(1)与内层弹力带(2)组成,并分为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其特征在于该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由外层弹力带(1)与内层弹力带(2)组成,并分为A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和B型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伍袁耀钦梁持
申请(专利权)人:梁伍袁耀钦梁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