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0834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G.hn双绞线连接器和供受电电路,所述G.hn双绞线连接器连接有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所述供受电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切换电路、整流电路、PD控制芯片和PSE控制芯片;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分别连接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闭端和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开端连接PSE控制芯片,该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还通过整流电路连接至PD控制芯片;所述开关电路连接切换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本地电源和开关电路,以控制开关电路的工作。以控制开关电路的工作。以控制开关电路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供受电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户对业务体验的追求持续提升,更高清晰度的视频、更大流量的传输数据需求都在不断增长,而旧有楼宇及家庭内网络布线困难,若要重新布线成本必然增加,在此背景下,G.hn二代技术标准应运而生,该标准可以把已布设的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电源线(电力线)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基于现有管线资源提供高带宽、多业务的联网技术。
[0003]目前,还采用POE(PowerOverEthernet,以太网供电)技术为G.hn家庭网络中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提供直流供电,而现有通信系统直流供电技术中,还需要PSE设备提供电源,PoE将电源通过以太网传输,PD设备接收电源,即只能使用不同的、分别支持PSE和PD功能的设备来实现供电和受电,供电部署和使用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G.hn双绞线连接器和供受电电路,所述G.hn双绞线连接器连接有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所述供受电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切换电路、整流电路、PD控制芯片和PSE控制芯片;其中,
[0006]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桥和第二整流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分别连接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开端分别连接第一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闭端分别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开端,并连接至PSE控制芯片的电源传输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闭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开端,并分别连接至第二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并连接至PD控制芯片的电源传输端;
[0007]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本地电源和开关电路,以在本地电源不供电时控制开关电路关断,使得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不动作,PD控制芯片接通,实现PD受电功能,而在本地电源供电时控制开关电路导通,使得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动作,切断与PD控制芯片的连接,PSE控制芯片接通,实现PSE供电功能。
[0008]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以及比较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本地电源和基准电源,该第一
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以在第一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小于第二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时,控制开关电路关断,而在第一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大于第二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时控制开关电路导通。
[000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电压比较器,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
[00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本地电源,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和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基准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和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中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还分别通过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连接电源VCC,该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基极均连接控制电路,其发射极均接地。
[00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G.hn双绞线连接器为RJ45连接器,且该G.hn双绞线连接器外露于壳体外表面。
[001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切换电路中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开端以及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闭端分别通过第一整流桥和第二整流桥后连接PD控制芯片,而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闭端以及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开端连接PSE控制芯片,其公共端通过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连接G.hn双绞线连接器,且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控制电路连接本地电源和开关电路,以在本地电源不供电时控制开关电路关断,使得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不动作,公共端和第一常开端以及第二常开端连接,PD控制芯片接通,即在本地电源不供电时网线的线对即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连接PD控制芯片,实现PD受电功能,而在本地电源供电时控制开关电路导通,使得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动作,切断与PD控制芯片的连接,PSE控制芯片接通,即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触电切换,切断了与PD控制芯片的连接,使得PSE控制芯片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与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接通,PSE控制芯片将48V电压连接到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以对外供电,实现PSE供电功能,可知,本技术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可支持PD受电功能和PSE供电功能,在有本地电源接入时可作为供电设备使用,而在没有本地电源接入时可作为受电设备使用,具有通用性,家庭网络供电部署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较为方便,且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转换PD受电功能或PSE供电功能,不需重新更换设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7]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所述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G.hn双绞线连接器10和供受电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G.hn双绞线连接器10连接有第一双绞线线对(4/5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3/6线对),所述供受电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切换电路23、整流电路、PD控制芯片25和PSE控制芯片26;其中,所述切换电路23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桥D1和第二整流桥D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的公共端分别连接第一双绞线线对(4/5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3/6线对),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G.hn双绞线连接器和供受电电路,所述G.hn双绞线连接器连接有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所述供受电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切换电路、整流电路、PD控制芯片和PSE控制芯片;其中,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桥和第二整流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分别连接第一双绞线线对和第二双绞线线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开端分别连接第一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闭端分别连接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闭端和第二常开端,并连接至PSE控制芯片的电源传输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闭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常开端和第二常开端,并分别连接至第二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并连接至PD控制芯片的电源传输端;所述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本地电源和开关电路,以在本地电源不供电时控制开关电路关断,使得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不动作,PD控制芯片接通,实现PD受电功能,而在本地电源供电时控制开关电路导通,使得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动作,切断与PD控制芯片的连接,PSE控制芯片接通,实现PSE供电功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hn协议的供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以及比较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本地电源和基准电源,该第一分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全蒋碧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首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