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0282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的前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鱼虾蟹贝等水产的两大来源分别为养殖和捕捞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大量水产养殖企业通过科学化

标准化的技术措施和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养殖密度,高效

稳定地提高水产养殖品产量,逐渐形成工厂化水产养殖

[0003]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水产品养殖日常代谢的废弃物总量也在不断加大,并伴随着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影响水环境质量

因此,水产养殖行业势必要探索

研究出科学

高效

可持续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改善水环境质量

[0004]当前养殖尾水治理技术主要通过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利用物理

化学及生物等水质净化措施,构建生态沟渠和净化池塘等净化湿地作为尾水处理设施,对池塘养殖尾水实施水质净化,实行循环水养殖

[0005]上述方法虽然能够一定效果的起到尾水循环处理净化效果,但是通常净化区面积占到所要治理养殖区域面积的6‑
20
%,占地面积大,处理成本高,且在净化养殖尾水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其他废水,且排放量大,综合来看,起到的环境保护效果不强

[0006]综上,提出一种既能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净化处理,同时降低循环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水污染,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弥补不足,提出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沉淀

反硝化

硝化及藻类生物处理的整体生物循环系统对养殖尾水进行循环净化处理,净化效果好,且净化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污染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的前池

与前池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

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通的反硝化池

与反硝化池通过管道连通的硝化池

与硝化池通过管道或沟渠连通的后池;
[0009]所述前池与养殖池塘直接通过生态沟渠连通,且二者水流相互循环;
[0010]所述前池内的废水通过泵提升至沉淀池内,沉淀池还包括添加的絮凝剂;
[0011]所述沉淀池内经过沉淀和排泥处理后的废水输送至反硝化池内,所述反硝化池还包括添加的碳源;
[0012]所述反硝化池内通过增加碳源反应处理后的废水输送至硝化池内;所述硝化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0013]所述反硝化生物过程如下:
[0014]C6H
12
O6+12NO3‑

6H2O+6CO2+12NO2‑
+
能量
[0015]5CH3COOH+8NO3‑

6H2O+10CO2+4N2+8OH

+
能量
[0016]所述硝化池内经过反映后的回流水回流输送至反硝化内循环3‑
10
次并经过滤后输送至后池内,且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循环过程中反硝化池停止接收沉淀池输送的废水;
[0017]所述硝化池内硝化过程如下:
[0018]亚硝化单胞菌属:
2NH
4+
+3O2→
4H
+
+2NO2‑
+2H2O+
能量
[0019]硝化杆菌属
2NO2‑
+O2

2NO3‑
+
能量
[0020]所述后池内种植后绿藻藻种,且后池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养殖池塘与后池连接的沟渠进水位置位于前池的相反方向,形成养殖池塘的水循环;
[0021]藻类光合作用计量关系如下:
[0022]106CO2+16NO3‑
+HPO
42

+122H2O

(CH2O)106(NH3)16H3PO4+138O2[0023]P

N

C

O2=
1:16:106:138(
摩尔比
)
[0024]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
1mgO2,产生有机碳的量为
0.289mg。
[0025]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中的絮凝剂为
PAC

PAM
的一种或多种

[0026]优选的,所述沉淀池还包括排泥后的干化,干化产生的回流水输送至前池内

[0027]优选的,所述反硝化池中的碳源为甲醇

[0028]优选的,所述反硝化池中设置有搅拌装置

[0029]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S1
:前池,在养殖池塘边挖建前池,前池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或将养殖池塘一角作为前池,前池与养殖池塘水相互流通,前池面积小于养殖池塘面积且前池内设置有提升泵;
[0031]S2
:沉淀池,沉淀池位于前池一侧,为室内池,沉淀池内封底处理,封底材料包括水泥

砖块

石子

瓷砖等,前池废水通过泵提升后进入管道后输送至沉淀池,沉淀池内水位上升过程中加入絮凝剂,水位停止上升后停止加入,静置后将上层水通过泵及管道输送至反硝化池内,静置后将下层污泥通过人工或机械的一种或多种形式清出后进行干化处理,干化处理产生的回流水输送的前池内,产生的固体外运于其他用途;
[0032]S3
:反硝化池,反硝化池于沉淀池一侧,为室内池,且进行封底处理,沉淀池的废水输送至反硝化池过程中,持续添加碳源至废水停止输送,持续进行搅拌1‑
2h
后停止,将反硝化池中水通过泵输送至硝化池内;
[0033]S4
:硝化池,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一侧,且进行封底处理,反硝化池输送废水过程中启动曝气装置,于硝化池内进行硝化反应持续静置1‑5天,静置后的废水回流至反硝化池,再次进行反硝化处理后输送至硝化池内进行硝化,循环3‑
10
次后将硝化池内废水输送经过过滤后输送至后池内;
[0034]S5
:后池,位于硝化池一侧,且后池为室外池,其内有绿藻藻种,后池与养殖池塘连通的出水口和后池与硝化池连接的进水口相对设置

[0035]优选的,所述硝化池硝化过程中
PH
值为8‑
9。
[0036]优选的,所述硝化池硝化过程中温度为
20

30℃。
[003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的前池

与前池通过管道连通的沉淀池

与沉淀池通过管道连通的反硝化池

与反硝化池通过管道连通的硝化池

与硝化池通过管道或沟渠连通的后池;所述前池与养殖池塘直接通过生态沟渠连通,且二者水流相互循环;所述前池内的废水通过泵提升至沉淀池内,沉淀池还包括添加的絮凝剂;所述沉淀池内经过沉淀和排泥处理后的废水输送至反硝化池内,所述反硝化池还包括添加的碳源;所述反硝化池内通过增加碳源反应处理后的废水输送至硝化池内;所述硝化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反硝化生物过程如下:
C6H
12
O6+12NO3‑

6H2O+6CO2+12NO2‑
+
能量
5CH3COOH+8NO3‑

6H2O+10CO2+4N2+8OH

+
能量所述硝化池内经过反映后的回流水回流输送至反硝化内循环3‑
10
次并经过滤后输送至后池内,且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循环过程中反硝化池停止接收沉淀池输送的废水;所述硝化池内硝化过程如下:亚硝化单胞菌属:
2NH
4+
+3O2→
4H
+
+2NO2‑
+2H2O+
能量硝化杆菌属
2NO2‑
+O2→
2NO3‑
+
能量所述后池内种植后绿藻藻种,且后池与养殖池塘通过沟渠连通,养殖池塘与后池连接的沟渠进水位置位于前池的相反方向,形成养殖池塘的水循环;藻类光合作用计量关系如下:
106CO2+16NO3‑
+HPO
42

+122H2O

(CH2O)
106
(NH3)
16
H3PO4+138O2P

N

C

O2=
1:16:106:138(
摩尔比
)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释放
1mgO2,产生有机碳的量为
0.289mg。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亮刘航周广杰韩博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普拉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