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9305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生物池,两组生物池之间设有综合管廊结构;综合管廊结构内布设有空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反应池建造
,特别涉及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对城镇污水进行处理,生物处理工艺因其处理效果好

污染物产量少

处理成本低

设施简单等优点而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选择

[0003]然而,生物处理工艺的实施需要以生物反应池为基础,目前较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
A2O
生物反应池对城市污水进行生物处理
。A2O
生物反应池由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组成,可以有效去除
COD、BOD、


磷等各类污染物

[0004]然而,
A2O
生物反应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虽然较好,但反应池内部涉及的管线较为复杂,包括空气管

除臭风管

混合液回流管
(
生物反应池内部的污泥回流
)、
污泥回流管
(
主要接收二沉池的回流污泥
)
,这些管线的设计与敷设对生物池前期的池型布局以及后期的运维

检修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0005]现有的生物池内管线设计主要采用管道明敷的方式,各类管线敷设于生物池顶

室外等

[0006]上述管线敷设方式易导致运维成本较高,不同实时监控各类管线,同时池顶及室外的裸露管线影响环境的整洁美观

[0007]因此,如何合理布置生物池内空气管

除臭风管

内回流管

外回流管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实现的目的是能够对生物池内各类管线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敷设,简化现有生物池复杂的运维工作,实时监控各类管线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生物池,两组所述生物池之间设有综合管廊结构;
[0010]所述综合管廊结构内布设有空气管

除臭风管和污泥回流管;
[0011]所述污泥回流管穿过所述综合管廊结构的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生物池的厌氧池和好氧池连接;
[0012]所述空气管和所述除臭风管通过与所述综合管廊结构水平相交的管沟接入所述好氧池

[0013]优选的,每一所述生物池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

缺氧池和好氧池

[0014]更优选的,所述污泥回流管包括内回流管线和外回流管线;
[0015]所述外回流管线为用于污泥回流的回流箱涵,设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与每一所
述生物池相邻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靠近底部的位置穿过相应的侧壁接入所述缺氧池;
[0016]所述内回流管线为混合液回流管,设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与每一所述生物池相邻的侧壁位于相应的所述外回流管线上方的位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靠近底部的位置穿过相应的侧壁接入所述厌氧池

[0017]更优选的,每一所述混合液回流管的直径均为
1000
毫米;每一所述回流箱涵的横截面尺寸均为
1000
毫米
×
2000
毫米

[0018]更优选的,所述混合液回流管与混合液回流泵连接;所述回流箱涵与污泥回流泵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空气管从鼓风机房埋地接入所述综合管廊结构,敷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结构的顶部;
[0020]所述综合管廊结构与相应的所述好氧池相邻的侧壁设有用于穿过相应的所述空气管的预留孔

[0021]更优选的,所述空气管通过吊架固定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的顶部

[0022]更优选的,所述空气管的管径为
700
毫米

[0023]优选的,所述综合管廊结构为通过隔板上下分隔的双层结构;
[0024]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内回流管线和外回流管线,即混合液回流管和回流箱涵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面和下面;
[0025]所述空气管位于所述双层结构中的顶层的顶部的下面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生物池内各类管线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敷设,简化现有生物池复杂的运维工作,实时监控各类管线

[002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

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综合管廊结构内混合液回流管高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综合管廊结构内回流箱涵高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3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综合管廊结构内空气管高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综合管廊结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至图4所示,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生物池,两组生物池之间设有综合管廊结构;
[0035]综合管廊结构内布设有空气管
8、
除臭风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穿过所述综合管廊结构的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生物池的厌氧池1和好氧池3连接;
[0036]空气管8和所述除臭风管通过与所述综合管廊结构水平相交的管沟接入好氧池
3。
生物池包括厌氧池
1、
缺氧池2和好氧池
3。
[0037]污泥回流管包括内回流管线和外回流管线;
[0038]外回流管线为回流箱涵5,用于二沉池污泥回流生物池,设置在综合管廊与生物池相邻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外回流箱涵5的横截面尺寸为
1000mm
×
2000mm
,外回流污泥在污泥回流泵的作用下,在综合管廊结构靠近底部的位置穿过侧壁接入缺氧池2;
[0039]内回流管线为生物池混合污泥回流管,设置在综合管廊结构与生物池相邻的侧壁,位于外回流管线上方,内回流管的直径为
DN1000
,内回流污泥在污泥回流泵的作用下,在综合管廊结构靠近底部的位置穿过相应的侧壁接入厌氧池
1。
[0040]空气管8从鼓风机房埋地接入生物池内的综合管廊,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生物池;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生物池之间设有综合管廊结构;所述综合管廊结构内布设有空气管
(8)、
除臭风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穿过所述综合管廊结构的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生物池的厌氧池
(1)
和好氧池
(3)
连接;所述空气管
(8)
和所述除臭风管通过与所述综合管廊结构水平相交的管沟接入所述好氧池
(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生物池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
(1)、
缺氧池
(2)
和好氧池
(3)。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包括内回流管线和外回流管线;所述外回流管线为用于污泥回流的回流箱涵
(5)
,设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与每一所述生物池相邻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靠近底部的位置穿过相应的侧壁接入所述缺氧池
(2)
;所述内回流管线为混合液回流管
(4)
,设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与每一所述生物池相邻的侧壁位于相应的所述外回流管线上方的位置,在所述综合管廊结构靠近底部的位置穿过相应的侧壁接入所述厌氧池
(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综合管廊结构布置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混合液回流管
(4)
的直径均为
1000
毫米;每一所述回流箱涵
(5)
的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王晓璐彭香葱徐率先谢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