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激波管装置驱动气体释放控制的快开阀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波管用快开阀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激波管装置驱动气体释放控制的快开阀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激波管装置是开展冲击波效应研究的理想平台,如何实现驱动气体快速释放是高压气体驱动激波管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关键工程化技术难题之一
。
[0003]高压气体驱动激波管的气体释放方式一般有破膜和快开阀两种
。
破膜方式具有装置结构简单
、
驱动气体释放迅速的优点,但对膜片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且膜片更换较为费时;快开阀方式具有可重复操作
、
实验准备周期短等优点,但对阀门开启速度要求较高
。
[0004]现有资料显示,国内外激波管装置大多采用膜片控制驱动气体释放,实际采用快开阀的较少,只有少数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应用相对较少
。
因此,研制一种可用于激波管驱动气体释放控制的快开阀结构对于解决激波管驱动控制问题
、
提高实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激波管装置驱动气体释放控制的快开阀结构,快开阀结构
(2)
包括阀体
(5)、
气缸
(7)、
阀芯
(8)
和进
/
排气管
(14)
,其特征在于:快开阀结构
(2)
与激波管装置中的驱动段管体
(1)、
喉道
(3)
和被驱动段
(4)
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段管体
(1)
的尾端为所述阀体
(5)
,气缸
(7)
固定在靠近喉道
(3)
处的驱动段管体
(1)
的内壁上;所述阀芯
(8)
的一端连接有活塞
(17)
,活塞
(17)
位于气缸
(7)
内,阀芯
(8)
的另一端位于气缸
(7)
外靠近喉道
(3)
一侧,阀芯
(8)
另一端的端部设有阀头
(19)
,阀头
(19)
与驱动段管体
(1)
和喉道
(3)
之间的过渡锥面相接触密封或分离,以实现阀芯
(8)
的闭合或开启;气缸
(7)
的外部与驱动段管体
(1)
的内壁之间在阀芯
(8)
与所述过渡锥面相接触密封时形成高压气室
(15)
;所述气缸
(7)
上靠近阀头
(19)
的一侧为气缸的前壁,远离阀头
(19)
的一侧为气缸的后壁,活塞
(17)
将气缸
(7)
内的空间分隔为两个不同的腔室,其中活塞
(17)
与前壁之间的腔室为阻尼腔
(11)
,活塞
(17)
与后壁之间的腔室为排气腔
(13)
;所述阻尼腔
(11)
的侧壁上设置有漏气孔
(20)
;所述进
/
排气管
(14)
穿过驱动段管体
(1)
的内壁与排气腔
(13)
连通;所述气缸
(7)
前壁的外端面上还设置有缓冲腔
(10)
,缓冲腔
(10)
的内径大于阀头
(19)
的外径,二者之间的径向间隙形成漏气环隙;所述气缸
(7)
的后壁上设置有溢流阀
(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激波管装置驱动气体释放控制的快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
(8)
为中空蘑菇状结构,蘑菇状结构的前端为阀头
(19)
,后端为阀芯连杆
(18)
,阀芯连杆
(18)
与活塞
(17)
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阀芯
(8)
中的阀头
(19)
和阀芯连杆
(18)
为一体化设计;所述阀芯连杆
(18)
与活塞
(17)
的连接端设置有堵头
(16)。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激波管装置驱动气体释放控制的快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
(17)
的外圆周上设置有活塞环
(12)
,用于气缸
(7)
和活塞
(17)
之间的动密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激波管装置驱动气体释放控制的快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环
(12)
为矩形截面的铸铁开口环
。5.
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莹菊,刘文祥,朱玉荣,赵奇峰,程帅,马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