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990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洁净间系统,包括洁净间,置于所述洁净间上方的送风管,置于所述洁净间外的风机,连接所述风机与所述洁净间的导风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洁净间与所述风机的回风管,所述回风管的回风口设置在所述洁净间的下方;所述送风管、所述导风管与所述回风管均采用聚酯纤维纺织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洁净间内的洁净度指标,环境适应性强,同时制造成本、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洁净间系统
技术介绍
风管的主要功能是向特定空间输送冷暖空气,实现此空间的净化要求或暖通要 求。制造风管所使用的材料在最初几乎都是钢铁材料或者玻纤材料等硬质材料,硬质材料 风管除了制造成本高、安装费用高、耗能多和不易均勻布风之外,最大的缺点就是清洗不方 便和清洗费用高,清洗的不及时带来很大的卫生隐患。近年来,一种聚酯纤维的纺织面料被 应用在风管的制造上,该种材料成本低;使用该种材料的风管减少了配件的数量,因此配件 局部阻力减小,能耗降低;这种风管可利用纺织面料本身的孔径出风,而不是硬质材料的出 风口出风,因此布风更均勻,室内无出风死角。清洗时只需拆下风管放在洗衣机里清洗,晾 干后再装入系统即可,清洗费用非常低。由于负压问题,纺织面料风管难以作为回风管使 用;由于保温问题,纺织面料风管难以作为导风管使用,因此纺织面料风管都是作为送风管 使用。近年来,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它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各 个年龄段人群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在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将灌装车间或其他乳粉有可 能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的车间称为发尘车间。根据食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发尘车间的 室内空气洁净度必须符合严格的级别要求,为洁净间,这样才能保证乳制产品的安全;为达 到此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送风管的出风中尘埃粒子数量符合要求,即送 风管出风洁净;其次送风管的出风量达到规定的换气次数的要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洁 净间室内的乳粉和其他颗粒随空气做从上向下的层流运动后流向室外,不能够形成由下向 上的翻搅、紊乱,层流越充分,净化效果越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洁净间系统,可实现洁净间内的洁净度指标,环境适应 性强,同时制造成本、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大大降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洁净间系统,包括洁净间 2,置于所述洁净间2上方的送风管1,置于所述洁净间2外的风机4,连接所述风机4与所 述洁净间2的导风管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洁净间2与所述风机4的回风管3,所 述回风管3的回风口设置在所述洁净间2的下方;所述送风管1、所述导风管9与所述回风 管3均采用聚酯纤维纺织材料。优选的,在所述风机4的出口处设置高效过滤器5。优选的,所述送风管1可采用圆形截面或半圆形截面。优选的,所述导风管9可采用圆形截面、半圆形截面或1/4圆截面。优选的,所述送风管1由两种不同孔径的纤维纺织材料周向拼接缝制而成,其上 方为气密面;其下方为出风面,孔径小于0.5 μ m。 优选的,所述送风管1由两种不同孔径的纤维纺织材料周向拼接缝制而成,其上 方为微渗面;其下方为出风面,孔径小于0.5 μ m。 优选的,所述导风管9为气密面。优选的,所述回风管3为气密面。本专利技术中送风管的不同材料的周向拼接方式使其向洁净间的地面均勻出风,洁净 间室内空气呈层流状态,保证洁净间的洁净度;导风管、回风管和送风管都采用聚酯纤维纺 织材料,方便拆下清洗;风机出口处的高精度过滤器可提前过滤净化导风管中气流,保证导 风管的洁净;送风管可以采用圆形截面或半圆形截面,导风管也可采用圆形截面、半圆形截 面或1/4圆形截面,风管安装受环境的限制小,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洁净间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送风管1截面方向的出风情况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送风管1截面方向的出风情况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常用于乳品厂的发尘车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 施例的洁净间系统,包括洁净间2,置于洁净间2上方的送风管1,置于洁净间2外的风机4, 连接风机4与洁净间2的导风管9,还包括连接洁净间2与风机4的回风管3,回风管3的 回风口设置在洁净间2的下方;洁净间系统内的送风管悬置于洁净间的上方,本专利技术较佳 实施例中的送风管1、导风管9与回风管3均采用聚酯纤维纺织材料,拆洗更方便。本专利技术 较佳实施例中的送风管1、导风管9、回风管3均采用圆形截面,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 思,送风管1可采用圆形截面或半圆形截面;导风管9可采用圆形截面、半圆形截面或1/4 圆截面。置于洁净间2外的风机4将新鲜空气转化为新风,新风与来源于回风管3的回风 一起经由风机4进入导风管9,导风管9进入洁净间2后连接有送风管1,送风管1向洁净 间2内送风。如图2,送风管1由两种不同孔径的纤维纺织材料周向拼接缝制而成,其上方为气 密面(基本不出风的纤维纺织材料);其下方为出风面,孔径小于0.5 μ m。风机4的来风经 由出风面均勻向洁净间下方出风,实现洁净间内空气流动的层流状态。如图3,送风管1由两种不同孔径的纤维纺织材料周向拼接缝制而成,其上方为微 渗面(可极微量出风的纤维纺织材料);其下方为出风面,孔径小于0.5 μ m。风机4的来风 经由出风面均勻向洁净间下方出风,实现洁净间内空气流动的层流状态。风机4来风经由 微渗面向洁净间的上方微量出风,可防止圆形送风管顶部积尘。乳品厂内,当发尘车间的回风管内吸入了大量高营养物质-乳粉粉尘后,若不及 时清洗会生虫、生菌,这种污染也由于风管的联通性会混入导风管甚至送风管,本专利技术的送 风管1、导风管9与回风管3均采用聚酯纤维纺织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清洗后无析出物、抑菌 抗霉、阻燃、不吸尘埃、抗静电和耐强氧化剂的特点,更使送风管1、导风管9与回风管3都具 有易清洗的特点,只需将纺织材料拆下后放入洗衣机内清洗即可,清洗费用非常低。风管的洁净即可保证管内风的洁净。 风机4的出口处设置高效过滤器5 (过滤粒径> 0. 5 μ m的气体过滤器),保证导风 管进风的过滤净化。根据导风需要和回风需要,导风管9与回风管3都为气密面。权利要求一种洁净间系统,包括洁净间(2),置于所述洁净间(2)上方的送风管(1),置于所述洁净间(2)外的风机(4),连接所述风机(4)与所述洁净间(2)的导风管(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洁净间(2)与所述风机(4)的回风管(3),所述回风管(3)的回风口设置在所述洁净间(2)的下方;所述送风管(1)、所述导风管(9)与所述回风管(3)均采用聚酯纤维纺织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4)的出口处设置 高效过滤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可采用圆形截 面或半圆形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9)可采用圆形截 面、半圆形截面或1/4圆截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由两种不 同孔径的纤维纺织材料周向拼接缝制而成,其上方为气密面;其下方为出风面,孔径小于 0. 5 μ m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由两种不 同孔径的纤维纺织材料周向拼接缝制而成,其上方为微渗面;其下方为出风面,孔径小于 0. 5 μ m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9)为气密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净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3)为气密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洁净间系统,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洁净间系统,包括洁净间(2),置于所述洁净间(2)上方的送风管(1),置于所述洁净间(2)外的风机(4),连接所述风机(4)与所述洁净间(2)的导风管(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洁净间(2)与所述风机(4)的回风管(3),所述回风管(3)的回风口设置在所述洁净间(2)的下方;所述送风管(1)、所述导风管(9)与所述回风管(3)均采用聚酯纤维纺织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普滤得净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