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720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低压配电网孤岛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

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分布式发电系统并入电网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输电损耗及输配电建设成本,特别是,电网因故障解列断电时,重要负荷仍能依靠微电网正常运行

然而,随着我国微电网建设快速推进,用电负荷特征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多样性使得微电网的并网特征与孤岛特性表现出愈来愈显著的差异,严重影响现有孤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当前孤岛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

[0003]主动式孤岛检测策略通过特定控制算法向并网逆变器引入带有规律的扰动信号,并根据系统响应判断孤岛是否发生

目前,基于主动式方法对于单台设备孤岛的检测成功率高,但是,对于含多逆变器微电网的孤岛检测,由于主动式方法注入扰动量在逆变器间存在相互抵消的稀释效应问题,导致孤岛特征微弱,孤岛检测难度大,主动式孤岛检测技术应用成效不佳

[0004]常用的被动式孤岛检测策略可分为基于通信技术的孤岛检测方法和局部孤岛检测方法,其中,基于通信技术的孤岛检测方法称为远程法,远程孤岛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

可靠性高及不存在检测盲区等优点,但是需要配置大量通信设备,且需要根据每个系统拓扑设置复杂的判断逻辑,当系统拓扑发生变化后原有逻辑会失效需要重新设置

[0005]基于局部孤岛检测的方法,通过比较孤岛系统与电网间电气信号特征参数差异检测孤岛现象,电气信号特征参数一般包括频率

电压

相位和阻抗等,该孤岛检测方法不会影响电能质量,但检测盲区较大

检测时间长

[0006]公开号
CN114825443A
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管控系统的孤岛保护方法,以设定时间
T
内的电压频率摆动范围
Δ
f
和电压幅值摆动范围
Δ
U
作为孤岛保护方式的盘踞,若电压频率摆动范围绝对值
≥0.2Hz
或电压幅值摆动范围绝对值
≥20V
,则被动式孤岛检测判据成立,低压智能断路器判定发生孤岛效应,立即切断并网点,并上报至智能网关;若电压频率摆动范围绝对值<
0.2Hz
,则启动主动式孤岛检测,向逆变器输出电流注入扰动

该专利技术融合了主动检测法与被动检测法,并区分了不同条件下所用检测方法,但仍没有解决主动检测法稀释效应问题以及被动检测法盲区问题,当应用于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配电网场景时,容易出现部分设备误动做导致光伏大规模离网

光伏孤岛运行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

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专利技术将分散在各终端的有效检测汇聚达成共识,有效避免个别节点损坏或异动导致整体配网崩溃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低压配电网接入的光伏逆变器

储能逆变器

光伏智能并网断路器等各种具有孤岛检测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通过
RS485

LoRa
无线通信方式接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实现智能终端设备内孤岛状态采集;
S2
,在智能融合终端部署软件构建去中心化自发共识机制,对低压配电网接的光伏逆变器

储能

反孤岛开关等各类智能感知终端注册为一个孤岛检测成员
J

{j1,j2,j3…
}
,每个成员提交
μ

{0,1}
的某个值代表对孤岛状态的判断,集合表示为
{x
j1
,x
j2
,x
j3

}。
最终产生报告成员共识表示为:
[0009][0010]其中
ω
j
为成员报告有效权重,
ω
j
>0
,且其中
u
j
代表
j
成员持有的代币,初始注册智能感知终端通过抵押自身资源获得启动代币,
v
代表已发行代币总数;
S3
,成员发起共识,在发生疑似孤岛现象时,由首个报告成员发起共识投票,经过
90
%以上组织成员投票后,达到
51
%已上,即可确认共识有效性,形成分散组织的一致共识;
S4
,成员吸收激励完成自身迭代,并在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同步上链,更新各成员节点代币持有数量,避免成员个人数据篡改或丢失

[0011]进一步地,所述
S2
还包括,各感知终端抵押额度由设备检测方式

所处线路分支级数

线路负荷综合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0012]其中
X
代表标准抵押代币数,取值由台区内智能感知终端注册数量规模决定,终端注册数量
10
台以内,标准低压代币数为
100
,终端数量每增加
10
台,标准抵押代币数量缩减
15
%;
a
代表检测方式系数
(
主动法检测
0.9
,被动法检测
0.8)

b
代表所处新线路分支级数,
B
代表当台区最大分支级数,
c
代表智能感知终端所处分支最大负荷,
C
代表当前台区配网整体最大负荷

[0013]进一步地,所述
S3
还包括,输出共识结果并触发离网流程,控制光伏逆变器

储能逆变器离网,最终根据供电服务系统记录的停电记录验证共识是否正确,如正确派发奖励代币给相应的成员进行激励

[0014]进一步地,单次派发奖励受如下公式约束:单次派发奖励=
50/(1+
当前迭代次数
/50)。
派发奖励按照正确投票时间顺序,依次减半发放奖励,直至最后两名成员平分剩余奖励

例如派发总奖励代币为
50
枚,第一名正确上报事件的获取
25
枚代币,第二名
12.5
,第三名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两人平分剩余代币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低压配电网接入的光伏逆变器

储能逆变器

光伏智能并网断路器等各种具有孤岛检测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通过
RS485

LoRa
无线通信方式接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实现智能终端设备内孤岛状态采集;
S2
,在智能融合终端部署软件构建去中心化自发共识机制,对低压配电网接的光伏逆变器

储能

反孤岛开关等各类智能感知终端注册为一个孤岛检测成员
J

{j1,j2,j3…
}
,每个成员提交
μ

{0,1}
的某个值代表对孤岛状态的判断,集合表示为
{x
j1
,x
j2
,x
j3

}。
最终产生报告成员共识表示为:其中
ω
j
为成员报告有效权重,
ω
j
>0
,且其中
u
j
代表
j
成员持有的代币,初始注册智能感知终端通过抵押自身资源获得启动代币,
v
代表已发行代币总数;
S3
,成员发起共识,在发生疑似孤岛现象时,由首个报告成员发起共识投票,经过
90
%以上组织成员投票后,达到
51
%已上,即可确认共识有效性,形成分散组织的一致共识;
S4
,成员吸收激励完成自身迭代,并在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同步上链,更新各成员节点代币持有数量,避免成员个人数据篡改或丢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配网反孤岛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2
还包括,各感知终端抵押额度由设备检测方式

所处线路分支级数

线路负荷综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郝福忠周宁刘昊张伟剑王棨贺翔狄立李强魏小钊胡誉蓉耿俊成苗玲孙毅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