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斑岩成矿系统内先存构造定位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964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斑岩成矿系统内先存构造定位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开展矿区控矿构造精细解析和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斑岩成矿系统内先存构造定位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斑岩成矿系统内先存构造定位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方法,属于岩浆热液矿床勘查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主要矿产资源消耗和生产的大国,诸多大型

超大型主力矿山在近几十年的资源开发中,浅部资源已逐年减少并消耗殆尽,在已知矿区
(

)
的深部寻找可接替资源,构建深部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已成为我国资源安全保障和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斑岩成矿作用相关的矿床
(
斑岩型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
)
是世界上诸多贵

有色和稀散金属等矿产资源的主要来源,如金















碲等

这类矿床具有矿化品位均匀

矿石量巨大

矿体埋藏浅

矿种类型多

适宜大规模开采

深边部找矿潜力大等特征

目前对于该类矿床的深边部找矿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勘查技术方法

[0003]构造作用是控制几乎所有类型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存构造
(
>成矿地质时期之前已经形成和存在的构造
)
作为成矿有利的构造背景

构造驱动力和容矿空间,可将“源



储”成矿过程中的成矿流体运移
(“运”)
和成矿物质储存
(“储”)
两大核心问题有机联系起来

先存构造在斑岩成矿系统普遍发育,且具有独特的控岩控矿作用

[0004]此外,在传统的找矿勘查过程中,利用成矿期构造和成矿后构造分别确定和评价矿床的空间定位

成矿后矿床的变化与保存已较为普遍,相关研究为寻找隐伏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矿床形成过程和矿床的变化与保存的重视,侧重于成矿期构造和成矿后构造的控矿作用研究,而往往忽视了先存构造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因此,传统找矿勘查中的构造控矿作用研究难以有效确定深部隐伏成矿岩体和矿床
(

)
的赋存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导致深部矿化信息难以有效提取,往往指导深部找矿勘查事倍功半

[0005]因此,在亟需解决寻找深部接替资源的找矿任务中,如何有效和快速的实现深部矿产综合评价已成为地学界的研究前沿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有效的勘查技术快速评价斑岩成矿系统深部的资源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斑岩成矿系统内快速确定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空间定位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斑岩成矿系统内先存构造定位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方法,该方法在识别出先存构造的基础上,查明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查清先存构造

成矿岩体

矿体的空间分布关系,提取先存构造指示成矿岩体和矿体空间定位的定性指标,构建先存构造控岩控矿模型,最终确定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空间定位

[0007]本专利技术利用斑岩成矿系统内先存构造定位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方法如下:
[0008]一

先存构造的识别
[0009]S1
:在斑岩成矿系统的矿区内,开展若干平行和
(

)
垂直勘探线的大比例尺
(1:
100

1:1000)
构造剖面精细测量,分析

描述和确定矿区内发育的构造类型
(
褶皱

断裂

节理

推覆构造

侵入接触构造等
)、
构造规模
(
长度

宽度等
)
与构造空间展布关系
(
穿插

限制

截切

归并等
)
,划分出控矿构造等级
(
矿田构造

矿床构造

矿体构造等
)
;进行矿区构造解析,研究和总结不同类型构造的产状特征
(
走向

倾向与倾角
)、
几何形态特征
(
宽度

延长

延深及结构面形态
‑‑
平直

锯齿状

波状

舒缓波状

缓宽陡窄等
)、
运动方式特征
(
平面上左行

右行;剖面上上升

下降等
)
与力学性质及其转化过程
(
压性

张性

扭性

压扭性

张扭性等及压性

张性

压性

扭性

张性

扭性等
)
,进而编制矿区构造纲要图;结合构造空间展布关系及构造力学性质转化过程,厘定出构造活动期次和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进而构建矿区构造演化序列;
[0010]S2
:分析确定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厘定构造与成矿岩体

矿体之间的成生先后顺序,初步筛分出先存构造;
[0011]整理矿区内不同类型岩体和矿体的同位素年龄数据
(U

Pb
同位素年龄
、K

Ar
同位素年龄
、Ar

Ar
同位素年龄
、Re

Os
同位素年龄等
)
,分析不同类型岩体的演化序列和矿体的形成时代,根据成岩时代与成矿时代的一致性以确定成矿岩体;基于步骤
S1
确定的矿区构造演化序列,分析构造与成矿岩体

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在时间上

空间上的关系,厘定构造与成矿岩体和矿体之间的成生先后顺序,进而初步筛分出先存构造;
[0012]S3
:对步骤
S2
初步确定的先存构造,开展先存构造特征的精细解析,分析先存构造的包括几何学

运动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利用斑岩成矿系统内先存构造定位隐伏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

先存构造的识别
S1
:在斑岩成矿系统的矿区内,查明矿区内发育的构造类型

构造规模和空间展布关系,划分出控矿构造等级;开展矿区构造解析,总结不同类型构造的产状特征

几何形态特征

运动方式特征

力学性质及其转化过程,编制矿区构造纲要图,结合构造空间展布关系及构造力学性质转化过程,厘定出构造活动期次和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进而构建矿区构造演化序列;
S2
:分析确定成矿岩体和矿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厘定构造与成矿岩体

矿体之间的成生先后顺序,初步筛分出先存构造;
S3
:开展先存构造特征的精细解析,分析先存构造的包括几何学

运动学

力学

物质学

年代学的特征,提取先存构造的鉴别特征标志;
S4
:综合构造演化序列

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韩润生张艳赵冻王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