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960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含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1,2,3

三氮唑基团的粉背蕨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具体地,涉及含有
1,2,3

三氮唑基团的粉背蕨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Gmel.)F
é
e)]是原中国蕨科粉背蕨属植物,现归并到凤尾蕨科粉背蕨属

其背部常覆盖一层银白色粉状物,因之得名

其干燥茎状如铜丝,俗称铜丝草,又因其能活血调经

治疗月经不调,闭经腹痛等症状,又称为通经草,在我国蒙古族

藏族等少数民族中作为民间药材使用

[0003]银粉背蕨含有多种天然次级代谢产物,比如黄酮

绿原酸

多糖及萜类化合物

上田博之等于
1962
年首次从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即粉背蕨酸,并通过化学讲解的方法确定了其基本构型
(Ageta

H

.Proc.Symp.Nat.Org.Compd.1962
,6,
136)。
哈婧等还从银粉背蕨分离了两个新的二萜
(Li,J.

C.

.Phytochem.Lett.2017

20

22)。
粉背蕨酸及其类似物还从古巴香胶树的精油,非洲驼足帽柱豆等植物中分离得到
(Afolayan,M.

.Med.Chem.Res.2018,27,2325

2330)。
[0004]前期科学家对于粉背蕨酸的药理研究尚少

公开号为
109810017A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有粉背蕨酸的通经草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该提取物能显著地抑制小鼠肉瘤血管形成,并抑制瘤体生长

专利技术人前期研究发现
,
对粉背蕨酸的
15

位羧基进行改造,合成的粉背蕨酸酰胺类衍生物,能够显著地提高其抗癌活性

合成的新化合物能刺激细胞色素
c
从线粒体中释放,切割并激活
caspase
‑3和
caspase
‑9,并导致
PARP
‑1被切割,最终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通路引起
HeLa
细胞的凋亡

[0005]1,2,3

三氮唑作为最重要的杂环化合物之一,可以与不同的生物靶点形成疏水作用

氢键

范德华力等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

化合物经过
1,2,3

三氮唑衍生之后可产生具有更好生物活性性能的杂化分子,具有
1,2,3

三氮唑基团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菌

抗疟疾

抗真菌

抗病毒

抗结核和抗肿瘤活性等等

很多天然产物,经过与
1,2,3

三氮唑基团的拼合,都能获得更好的生物活性

但是尚没有对粉背蕨酸和
1,2,3

三氮唑基团的杂合研究

考虑到
1,2,3

三氮唑基团也可看作是酰胺键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而粉背蕨酸的酰胺衍生物又有良好抗肿瘤活性,本专利技术对粉背蕨酸进行结构修饰,引入
1,2,3

三氮唑药效团,以期发现新的抗癌活性分子

[0006]点击反应是制备
1,2,3

三氮唑化合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I)
催化叠氮化合物和末端炔烃形成
1,2,3

三氮唑的反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完全的特异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创建用于药理活性筛选的新化合物库

基于此,我们采用点击反应条件,以硫酸铜和抗坏血酸钠相互作用之后形成的铜
(I)
作为催化剂,通过点击反应得到一系列粉背蕨酸的
1,2,3

三氮唑衍生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含有
1,2,3

三氮唑基团的粉背蕨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以从银粉背蕨中分离的粉背蕨酸为底物,首先合成中间体
N

烯丙基粉背蕨酰胺,然后在铜离子的催化条件下,经由点击反应与叠氮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一系列目标产物

经过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后,对目标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粉背蕨酸衍生物,其结构式如下:
[0010][0011]化合物
3a

(E)
‑5‑
([1R,4aS,6R,8aS]‑6‑
羟基

5,5,8a

三甲基
‑2‑
亚甲基十氢化萘
‑1‑

)
‑3‑
甲基

N

((1

苯基

1H

1,2,3

三氮唑
‑4‑

)
甲基
)

‑2‑
烯酰胺;
[0012][0013]化合物
3b

(E)
‑5‑
([1R,4aS,6R,8aS]‑6‑
羟基

5,5,8a

三甲基
‑2‑
亚甲基十氢化萘
‑1‑

)
‑3‑
甲基

N

((1

邻甲苯基

1H

1,2,3

三氮唑
‑4‑

)
甲基
)

‑2‑
烯酰胺;
[0014][0015]化合物
3c

(E)
‑5‑
([1R,4aS,6R,8aS]‑6‑
羟基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含有
1,2,3

三氮唑基团的粉背蕨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衍生物的结构如通式
(Ⅰ)

R
为含有苯环的取代链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背蕨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通式
(Ⅰ)

R
包括苯基

含取代苯基

α

萘基

苄基或含取代苄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背蕨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通式
(Ⅰ)
包括如下具体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背蕨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
取粉背蕨酸粉末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然后依次加入二异丙基乙基胺
、N,N,N',N'

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和炔丙胺,室温下搅拌,待反应完全后,用水淬灭反应,萃取,洗涤,干燥有机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正曹建国王琪金鑫王妮娜李闻笛杨婷婷刘姿马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