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垄沟地膜一年两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441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垄沟地膜一年两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前准备:首先选择上年采用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且玉米收获后地膜未破损的地块,然后进行冬季地膜保护,最后在播种前7天清除秸秆;(2)选种;(3)在4月中下旬,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时采用打孔点播,并与上年播种孔相错10~15cm;(4)进行苗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并进行虫害防治;(5)收获并回收残膜。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不再揭膜和耕翻土地,来年春季在原地膜上播种下茬作物,因此可有效提高地膜利用率和作物产投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垄沟地膜的应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严重匮乏,季节性干旱常驻,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干 旱、半干旱农业大省,其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粮 食产量低而不稳。自2003年在甘肃省榆中县清水驿乡杨河村试验成功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2005、 2006,2007年连续三年全省采用这一技术种植的玉米,在遭受60年甚至100年不遇特大旱 灾的情况下,增产粮食9. 1万吨。2008年,种植面积289. 52万亩,平均亩产粮食607. 78公 斤,比半膜平均亩增产137. 42公斤,增产率29. 22%,总产粮食17. 61亿公斤,总增产3. 98 亿公斤,总增产值6. 41亿元,用占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7. 2%的土地,生产了占全省粮 食总产量五分之一的粮食。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一年之后的地膜高效利用 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地膜利用率和作物产投比的双垄 沟地膜一年两用的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包括以下步 骤(1)播前准备首先选择上年采用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种 植玉米,且玉米收获后地膜未破损的地块,然后进行冬季地膜保护,最后在播种前7天清除 秸秆;(2)选种;(3)在4月中下旬,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C时采用打孔点播,并与上年播种孔相 错 10 15cm ;(4)进行苗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并进行虫害防治;(5)收获并回收残膜。所述步骤(2)中的选种是指海拔1800m以下地区选用中、晚熟品种,海拔1800 2300m地区选用中、早熟品种,且该早、中、晚熟品种均为包衣种子。所述步骤(3)中的点播密度是指土壤中矿质总含量为75%以上的旱川地、沟坝 地、梯田地株距为32 35cm,保苗为48000 52500株/hm2 ;土壤中矿质总含量为55 75%的旱坡地株距为35 40cm,保苗为42000 48000株/hm2 ;早、中熟品种的株距为30 32cm,保苗为 52500 55500 株 /hm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不再揭膜和耕翻土地,来年春季 在原地膜上播种下茬作物,因此最大限度地防止了秋冬春季节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增加 了地温,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同时又减少了地表土的 风蚀和水蚀,改善了生态环境。2、由于本专利技术免耕后玉米根茬直接还田,每亩可还玉米根茬530公斤(干重),因 此根茬腐烂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能,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优化 了土壤结构,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3、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次覆膜,连续种植两茬或多茬作物,因此减少了地膜和劳动 投入成本——可降低地膜和劳动投入成本150元/亩左右,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4、经实验,采用本专利技术后不但保水效果良好(参见表一),而且可以提高作物产投 比(参见表二、表三),适用于年降水量在250 550mm,海拔2300m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 区上年采用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的地块。表一不同覆膜时间0 IOOcm的土壤含水量十S深度播种期 ν苗期 拔-节期 人_卩八 抽穗期 吐丝期 乳熟期 完熟期 0-20 15.36 12.97 11.55 12.81 12.38 9.79.74 17.6420-40 14.02 12.41 11.98 13.11 11.53 9.12 10. 78 16.9 秋覆膜 40~60 14.08 11.46 14.63 13.36 16.3 10.75 9.619.260-80 13. 12 11.56 15.89 13.71 16.68 9.76 9.46 16.03 80-100 13.36 10.83 15. 17 13.98 15.57 8.34 8.57 10.32<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表三马铃薯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经济效益分析<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播前准备首先选择上年采用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种 植玉米,且玉米收获后地膜未破损的地块;然后当年秋季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砍倒覆盖 在地膜上,注意不要划破地膜,保护地膜在冬季不遭受大风、人为、牲畜等因素的破坏,以防 水分蒸发散失;最后在播种前7天将玉米秸秆运出地块,扫净残留茎叶,用细土封好地膜破 损处。(2)选种海拔1800m以下地区选用中、晚熟品种,海拔1800 2300m地区选用中、早熟品种,且该早、中、晚熟品种均为包衣种子。(3)在4月中下旬,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C时采用玉米点播器打孔点播,并与上 年播种孔相错10 15cm。其中点播密度是指土壤中矿质总含量为75%以上的旱川地、沟坝地、梯田地株距 为32 35cm,保苗为48000 52500株/hm2 ;土壤中矿质总含量为55 75%的旱坡地株 距为35 40cm,保苗为42000 48000株/hm2 ;早、中熟品种的株距为30 32cm,保苗为 52500 55500 株 /hm2。播种不宜过早,以防晚霜危害,造成缺苗现象。(4)进行苗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并进行虫害防治。其中苗期管理是指玉米出苗前,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种子周围,易形成板结,应人 工破除;出苗后要查苗放苗,放苗后封口,发现缺苗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移苗补栽;当苗 叶为3 4片叶时,每穴留壮苗1株;当处于拔节期时用追肥枪或打孔追施130 160kg/ hm2氮、80 120kg/hm2五氧化二磷、80 120kg/hm2氧化钾、20kg/hm2硫酸锌。中期管理是指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S卩10 12片叶时,为了避免脱肥,用玉米 点播器在相邻两株玉米间按225 300kg/hm2打孔追施尿素。后期管理是指当发现植株发黄,再按75kg/hm2追施尿素;在雄穗抽出2/3时隔行 隔株去雄。虫害防治是指由于小麦成熟期粘虫会迁移到相邻玉米地为害,因此对发生粘虫的 地块用体积浓度为20%速灭杀丁乳油稀释2000 3000倍后喷雾防治;在玉米抽穗期用体 积浓度为73%克螨特乳油稀释1000倍后喷雾防治红蜘蛛。(5)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时即可收获;玉米收获后,耙除田间残膜, 并回收残膜。权利要求一种,包括以下步骤(1)播前准备首先选择上年采用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且玉米收获后地膜未破损的地块,然后进行冬季地膜保护,最后在播种前7天清除秸秆;(2)选种;(3)在4月中下旬,当耕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垄沟地膜一年两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播前准备:首先选择上年采用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且玉米收获后地膜未破损的地块,然后进行冬季地膜保护,最后在播种前7天清除秸秆;(2)选种;(3)在4月中下旬,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10℃时采用打孔点播,并与上年播种孔相错10~15cm;(4)进行苗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并进行虫害防治;(5)收获并回收残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祁峰熊春蓉孙多鑫岳云张成荣张雷段禳全朱永永郑有才王彩斌刘生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