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及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9130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器及电源系统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器及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逆变器可将光伏
(PV)
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AC)
,以供给电网使用

目前的光伏逆变包括集成有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的功率板,升压电路中的升压电感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直流电的电压提升至预设电压后,由逆变电路中的
IGBT
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0003]在一些大功率的光伏逆变器中,相关电子元器件尺寸大,数量多,功率板的尺寸较大,导致功率板整体的变形量变大,无法满足功率板上元器件对平整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及电源系统,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

功率板和升压电感,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功率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功率板包括第一电路板

第二电路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升压电感,所述升压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
>、
第二电路板和升压电感依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一面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均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一面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均具有第二间隙;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沿所述升压电感往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间隙后于所述第一间隙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间隙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0008]可选的,逆变器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以及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所述绝缘板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功率板隔开

[0009]可选的,逆变器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壁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面,所述壳体的底壁还设置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对齐,所述散热窗口将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的表面露出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散热器的表面设置有
IGBT
,所述
IGBT
背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散热窗口后粘接于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

[0011]可选的,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
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端穿过所述散热窗口后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

第二接线端子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壁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面,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端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后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以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后螺接于所述第二螺孔,以将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软连接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系统,包括上述的逆变器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包括壳体和功率板,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功率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功率板包括第一电路板

第二电路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通过上述方式,将功率板上的电路拆分为两部分分散布置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从而减小单一一个电路板的尺寸,进而可提高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平整度,消除电路板的变形量对功率板元器件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的爆炸图;
[0019]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的壳体的底壁和侧壁组合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的功率板和升压电感的分解图;
[0021]图4是图3的
A
处的放大图;
[0022]图5是图3的
B
处的放大图;
[0023]图6是图3的
C
处的放大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的一剖面示意图;
[0025]图8是图7的
D
处的放大图;
[0026]图9是图7的
E
处的放大图;
[0027]图
10
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的绝缘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腔;功率板,所述功率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功率板包括第一电路板

第二电路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压电感,所述升压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

第二电路板和升压电感依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一面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均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一面和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均具有第二间隙;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沿所述升压电感往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间隙后于所述第一间隙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间隙后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以及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所述绝缘板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功率板隔开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壁背向所述容纳腔的一面,所述壳体的底壁还设置有散热窗口,所述散热窗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对齐,所述散热窗口将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壳体的底壁的表面露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散热器的表面设置有
IGBT
,所述
IGBT
背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穿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东旭张攀尹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