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81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及显示器,该光学反射膜设置于背板上,所述背板设置有显示区域和对应的光腔,所述光学反射膜上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位置的外周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上从内至外设置有内骑缝线和外骑缝线,其中,所述内骑缝线设置于所述斜面的中部,所述外骑缝线超出所述光腔的位置,所述内骑缝线位于所述外骑缝线与所述背板的最外侧之间的中心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显著改善了短OD大尺寸LCD显示模组极易产生的亮边问题,经实际确认,显著提升了模组的显示效果和主观评价,同时没有因为此问题去变更LCD模组的其他光学部分和结构部分的设计,提升了设计效率。提升了设计效率。提升了设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及显示器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0002]LCD液晶显示是当前世界的主流显示技术,其中,直下式背光LCD模组因其制程良率高,便于调试,在大尺寸LCD背光模组中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尺寸扩大(>65inch),OD缩小(≤20mm),也带来严重的问题,尤以显示区域四周亮度太高、过渡不均为主。主要原因为模组用反射膜装配在模组之后,反射膜斜面未随着OD减小而调整。
[0003]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LCD模组反射膜型号,降低反射膜光泽度来达到匀光效果,或在反射膜上局部开孔或印刷调整均光性,或者改变模组上层膜材架构或者直接改变背板结构尺寸,如图1所示。
[0004]现有技术的通过改变型号材质存在轻微效果,但是单方面降低光泽度无法有效克服亮边,而开孔或者印刷往往并未针对斜面特性调整,对于短OD机型效果不显著。此外,改上层膜材架构或者背板尺寸,会大幅变更设计、易产生大量时间及货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及显示器,旨在实现短OD的LCD模组的无亮边显示,提升显示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所述光学反射膜设置于背板上,所述背板设置有显示区域和对应的光腔,所述光学反射膜上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位置的外周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上从内至外设置有内骑缝线和外骑缝线,其中,所述内骑缝线设置于所述斜面的中部,所述外骑缝线超出所述光腔的位置,所述内骑缝线位于所述外骑缝线与所述背板的最外侧之间的中心线上。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外骑缝线超出所述光腔1.2mm。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内骑缝线与所述外骑缝线之间的距离,以及与所述背板的最外侧之间的距离均为32mm。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内骑缝线与所述外骑缝线之间的第一区域印刷有高密度大粒径高灰度网点,具体为40PCS/单位面积,直径1.25mm,0.7黑度的网点。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位于所述内骑缝线的内侧的第二区域印刷有丝印网点,其中,网点为24PCS/单位面积,0.5mm,0.5黑度的网点。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位于所述光学反射膜的四角印刷有丝印网点,采用0.5mm,0.7黑度的网点印刷,且从中部向角落密度逐渐减弱。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光学反射膜上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支架孔、灯座孔和LED开孔。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反射膜的表面光泽度为10GU。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
[0015]本技术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及显示器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学反射膜设置于背板上,背板设置有显示区域和对应的光腔,光学反射膜上于显示区域对应位置的外周设置有斜面,斜面上从内至外设置有内骑缝线和外骑缝线,其中,内骑缝线设置于斜面的中部,外骑缝线超出光腔的位置,内骑缝线位于外骑缝线与背板的最外侧之间的中心线上,显著改善了短OD大尺寸LCD显示模组极易产生的亮边问题,经实际确认,显著提升了模组的显示效果和主观评价,同时没有因为此问题去变更LCD模组的其他光学部分和结构部分的设计,提升了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内骑缝线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较佳实施例的丝印放大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显示区域10;光腔20;斜面30;内骑缝线40;外骑缝线50;支架孔60;灯座孔70;LED开孔80;第一区域90;第二区域100;第三区域110。
[002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技术提出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本技术可应用于直下式LCD背光显示模组中,特别涉及到一种大尺寸短光学距离(OD)模组,用作其反射膜组件。
[0028]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在常规的反射膜材质变更上,根据模组背板,增加了反射膜尺寸及骑缝线,并进一步在反射膜斜面两边调整丝印网板,消除了模组亮边实现了短OD的LCD模组的无亮边显示,显著提升了显示效果。
[0029]具体地,请参照图2至图5,本技术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较佳实施例包括设置于背板上,背板设置有显示区域10和对应的光腔20,光学反射膜上于显示区域10对应位置的外周设置有斜面30,斜面30上从内至外设置有内骑缝线40和外骑缝线50,其中,内骑缝线40设置于斜面30的中部,外骑缝线50超出光腔20的位置,内骑缝线40位于外骑缝线50与背
板的最外侧之间的中心线上。
[0030]本实施例根据显示区域10尺寸调整了反射膜斜面30外形尺寸、外骑缝线50(OT线)相对于显示区域10(AA区)的距离,增加了斜面30宽度。同时,内骑缝线40(IT线)远离LED灯所在平面区域,而是位于斜面30中部,减少反射膜本身的外凸张力,同时,以此位置为参考,参考斜面30的新设计,反射膜逐次丝印三类不同黑度、密度、以及孔径的油墨网点,以达到消除亮边的目的。
[0031]如图2所示,图2中的方框为直下式LED灯所在位置,其位置固定,该反射膜设置有支架孔60、灯座孔70、LED开孔80等固定位。反射膜对于支架、灯座、LED灯所在位置做开孔处理,可以防止反射膜覆盖LED出光区域。
[003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外骑缝线50超出光腔201.2mm。
[0033]内骑缝线40与外骑缝线50之间的距离,以及与背板的最外侧之间的距离均为32mm。
[0034]该无亮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膜设置于背板上,所述背板设置有显示区域和对应的光腔,所述光学反射膜上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位置的外周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上从内至外设置有内骑缝线和外骑缝线,其中,所述内骑缝线设置于所述斜面的中部,所述外骑缝线超出所述光腔的位置,所述内骑缝线位于所述外骑缝线与所述背板的最外侧之间的中心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骑缝线超出所述光腔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骑缝线与所述外骑缝线之间的距离,以及与所述背板的最外侧之间的距离均为3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亮边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骑缝线与所述外骑缝线之间的第一区域印刷有高密度大粒径高灰度网点,具体为40PC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壹视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