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脱轻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68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酸脱轻塔,主体模块包括脱轻塔本体、安装在脱轻塔本体外侧面上且与脱轻塔本体内腔连通的进料管道、安装在脱轻塔本体顶端且与脱轻塔内腔连通的出料管道、固定在脱轻塔本体内壁上的滤网、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脱轻塔本体内底壁上的冷管、设置在脱轻塔本体内部的导流盘以及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导流盘顶端且伸入冷管内腔的导流管,脱轻塔本体用于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方便丙烯酸进行聚合反应,进料管道用于将丙烯酸送入到脱轻塔本体内腔,出料管道用于将产生的聚合物进行送出,滤网用于对产生的聚合物进行过滤,该丙烯酸脱轻塔,具有脱轻塔底部丙烯酸降温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优点。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优点。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脱轻塔


[0001]本技术涉及脱轻塔
,具体为一种丙烯酸脱轻塔。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是一种不饱和有机酸,分子内含有碳

碳双键和羧基结构,因而可衍生出一系列化合物,形成一大类丙烯酸产品。目前在现代化工领域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丙烯酸行业,其与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一样成为丙烯重要的衍生物。丙烯酸优异的聚合和酯化能力,为各种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制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中间体。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11701281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丙烯酸提纯脱轻塔,包括丙烯酸提纯脱轻塔本体、精馏段筛板、滤网机构、冷却机构和分离机构,丙烯酸提纯脱轻塔本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进料管,且丙烯酸提纯脱轻塔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出气管,能够缩短丙烯酸生产周期短且可以减小精馏段筛板堵塞几率。
[0004]但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弊端:其冷却水与脱轻塔底部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对脱轻塔底部的冷却效果较差,同时冷却水的温度无法准确掌握,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丙烯酸脱轻塔,包括:主体模块以及制冷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脱轻塔本体、安装在脱轻塔本体外侧面上且与脱轻塔本体内腔连通的进料管道、安装在脱轻塔本体顶端且与脱轻塔内腔连通的出料管道、固定在脱轻塔本体内壁上的滤网、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脱轻塔本体内底壁上的冷管、设置在脱轻塔本体内部的导流盘以及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导流盘顶端且伸入冷管内腔的导流管。
[0007]所述脱轻塔本体的底部开有第一空腔,所述导流盘的内部开有第二空腔。
[0008]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固定在脱轻塔本体外侧面上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壁上且与第二空腔通过管道连通的蛇形管、对称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的半导体制冷片、安装在壳体顶端且与蛇形管端部连通的进水管道以及安装在壳体外侧面上的控制器。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管与第一空腔连通,且所述脱轻塔本体外侧面上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与第一空腔连通。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管一端与导流盘内的第二空腔连通,另一端伸入冷管的内腔顶部。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盘位于第一空腔内部。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贴紧在蛇形管的外侧。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输入端通过电线电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中,通过在脱轻塔本体的内底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多圈冷管,增大了与脱轻塔内部丙烯酸的接触面积,同时在脱轻塔内设置第一空腔,冷管与第一空腔连通,在第一空腔内设置导流盘,在导流盘上呈环形阵列设置多圈导流管,使得在对脱轻塔本体底部的丙烯酸进行降温时,冷却水进入到导流盘内的第二空腔,从第二空腔通过导流盘送入到冷管中,冷却水从冷管的上方往下方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然后进入到第一空腔内,并通过出水管道排出,形成循环,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脱轻塔本体底部丙烯酸的降温效果,减小脱轻塔本体底部丙烯酸的聚合倾向,减少丙烯酸的损耗,从而提高丙烯酸的生产能力。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制冷模块,设置壳体、蛇形管、半导体制冷片、进水管道以及控制器,将蛇形管的一端与进水管道连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导流盘的第二空腔连通,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在水进入导流盘前对水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对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控制,进一步的增加了对脱轻塔本体底部丙烯酸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脱轻塔本体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脱轻塔底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导流盘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制冷模块剖视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主体模块;110、脱轻塔本体;111、第一空腔;112、出水管道;120、进料管道;130、出料管道;140、滤网;150、冷管;160、导流盘;161、第二空腔;170、导流管;
[0024]200、制冷模块;210、壳体;220、蛇形管;230、半导体制冷片;240、进水管道;25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结合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丙烯酸脱轻塔,包括:主体模块100以及制冷模块200。
[0029]其中,主体模块100包括脱轻塔本体110、安装在脱轻塔本体110外侧面上且与脱轻塔本体110内腔连通的进料管道120、安装在脱轻塔本体110顶端且与脱轻塔内腔连通的出料管道130、固定在脱轻塔本体110内壁上的滤网140、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脱轻塔本体110内底壁上的冷管150、设置在脱轻塔本体110内部的导流盘160以及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导流盘160顶端且伸入冷管150内腔的导流管170。
[0030]脱轻塔本体110用于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方便丙烯酸进行聚合反应,进料管道
120用于将丙烯酸送入到脱轻塔本体110内腔,出料管道130用于将产生的聚合物进行送出,滤网140用于对产生的聚合物进行过滤。
[0031]冷管150采用导热材料制成,增加热交换的效率,同时多圈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冷管150能够有效的增加与脱轻塔底部丙烯酸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更好的降温效果。
[0032]在脱轻塔本体110的底部开有第一空腔111,冷管150与第一空腔111连通,方便冷管150内的冷却水能够进入到第一空腔111内,同时,在脱轻塔本体110外侧面上设置有出水管道112,出水管道112与第一空腔111连通,用于将第一空腔111内的冷却水进行送出。
[0033]导流盘160设置在第一空腔111内部,用于安装导流管170,导流管170用于将导流盘160内的冷却水送入到冷管150的内腔顶部,使冷却水从冷管150的内腔顶部向第一空腔111方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对脱轻塔本体110底部的丙烯酸进行降温,在导流盘160的内部开有第二空腔161,导流管170与第二空腔161连通,使冷却水能够均匀的送入到每个导流管170内。
[0034]制冷模块200安装在脱轻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脱轻塔,包括:主体模块(100)以及制冷模块(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脱轻塔本体(110),所述脱轻塔本体(110)上连接有进料管道(120)和出料管道(130),固定在脱轻塔本体(110)内壁上的滤网(140)、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脱轻塔本体(110)内底壁上的冷管(150)、设置在脱轻塔本体(110)内部的导流盘(160)以及多圈呈环形阵列固定在导流盘(160)顶端且伸入冷管(150)内腔的导流管(170);所述制冷模块(200)包括固定在脱轻塔本体(110)外侧面上的壳体(210)、安装在壳体(210)内壁上且与第二空腔(161)通过管道连通的蛇形管(220)、对称固定在壳体(210)内壁上的半导体制冷片(230)、安装在壳体(210)顶端且与蛇形管(220)端部连通的进水管道(240)以及安装在壳体(210)外侧面上的控制器(2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脱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道(120)安装在脱轻塔本体(110)外侧面上且与脱轻塔本体(110)内腔连通,出料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超高兴李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宝润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