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礼军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型蚊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78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蚊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型蚊帐,包括帐体及用于支撑帐体的支撑骨架,所述帐体由帐顶、前帐、后账、左账和右账拼接而成,所述支撑骨架由横杆和竖杆可拆卸连接而成,所述帐体的上部设有隔层,隔层内设置有迷惑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结构改良型蚊帐在常规的蚊帐的上部设有隔层,并在隔层内设置带出口和进口的迷惑格,利用迷惑格的易进难出的特点将蚊虫困于迷惑格或隔层内,使蚊虫难以从迷惑格或隔层内逃脱,从而实现捕捉蚊虫的目的;蚊虫长时间受困于迷惑格或隔层内必将饿死或困死,从而实现杀死蚊虫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蚊帐
,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型蚊帐。技术背景夏天蚊虫活动频繁,为了防止蚊虫对人体的叮咬,人们采用的方式有烧蚊香、喷杀 虫剂、插电蚊香片、电子驱虫器和挂蚊帐等。而众所周知,烧蚊香不仅气味烟味难闻,若处理 不好,还极易引发火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喷杀虫剂和插电蚊香片因为驱蚊效果不佳也难 以大受人们的青睐;电子驱虫器采用超低频的电场变频技术来驱赶蚊虫,但电子驱虫器产 生的电磁波、红外线等都会对人体有一定伤害;采用挂蚊帐的方式来遮挡蚊虫是最原始、最 安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现有技术的蚊帐一般包括帐体及用于支撑帐体的支撑柱,而这类 蚊帐只能用来简单的遮挡蚊虫,而无法捕捉或杀死蚊虫,当敞开蚊帐后或从蚊帐中出来后, 房间内仍然会有较多的蚊虫伺机叮咬人体,给人们带许多烦恼,而这也是现有蚊帐不能捕 捉或杀死蚊虫这一缺陷所导致的,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不仅能遮挡蚊虫,还能捕捉或杀死蚊 虫的蚊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既能遮挡蚊虫,防止人们受蚊虫的叮 咬,又能捕捉或杀死蚊虫的结构改良型蚊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结构改良型蚊帐,包括帐体及用于支撑帐体的支撑骨架,所述帐体由帐顶、前帐、 后账、左账和右账拼接而成,所述支撑骨架由横杆和竖杆可拆卸连接而成,帐体悬挂于横 杆,所述帐体的上部设有隔层,隔层内设置有迷惑格;所述迷惑格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的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其中,所述帐体为方形帐体。其中,所述帐顶的高度比横杆的高度低5cm 20cm ;所述隔层的顶部为与帐顶的大小相对应的隔层盖,该隔层盖与支撑骨架可拆卸连 接,迷惑格设置于隔层盖的下侧,所述进口设置于隔层盖。其中,所述隔层盖的四周设置有带花纹的花边。其中,所述支撑骨架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隔层盖的横梁。其中,所述隔层盖的周边设有用于将隔层盖固定于支撑骨架的扎紧绳或魔法贴。其中,所述隔层盖的四周围设有用于撑开隔层盖的加强框,所述花边悬挂于加强 框。另一优选的,所述帐体为蒙古包形。其中,所述帐体的最高点与所述支撑骨架的最高点之间的竖直距离为5cm 20cm ;所述支撑骨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隔层盖,所述帐顶与第二隔层盖构成所述隔层。其中,所述隔层上部设有带网格的矩形盖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型蚊帐,包括帐体及用于支撑帐体的支撑骨架, 所述帐体由帐顶、前帐、后账、左账和右账拼接而成,所述支撑骨架由横杆和竖杆可拆卸连 接而成,帐体悬挂于横杆,所述帐体的上部设有隔层,隔层内设置有迷惑格;所述迷惑格的 上侧和下侧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的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本技术所述结构改 良型蚊帐在常规的蚊帐的上部设有隔层,并在隔层内设置带出口和进口的迷惑格,利用迷 惑格的易进难出的特点将蚊虫困于迷惑格或隔层内,使蚊虫难以从迷惑格或隔层内逃脱, 从而实现捕捉蚊虫的目的;蚊虫长时间受困于迷惑格或隔层内必将饿死或困死,从而实现 杀死蚊虫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 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2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结构改良型蚊帐的实施例一,包括帐体1及用 于支撑帐体1的支撑骨架,所述帐体1由帐顶11、前帐、后账、左账和右账拼接而成,所述支 撑骨架由横杆21和竖杆22可拆卸连接而成,帐体1悬挂于横杆21,所述帐体1的上部设有 隔层,隔层内设置有迷惑格3 ;所述迷惑格3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开设有进口 31和出口 32,进 口 31的面积大于出口 32的面积。本技术所述结构改良型蚊帐在常规的蚊帐的上部设 有隔层,并在隔层内设置带出口 31和进口 32的迷惑格3,利用迷惑格3的易进难出的特点 将蚊虫困于迷惑格3或隔层内,使蚊虫难以从迷惑格3或隔层内逃脱,从而实现捕捉蚊虫的 目的;蚊虫长时间受困于迷惑格3或隔层内必将饿死或困死,从而实现杀死蚊虫的目的。具体的,所述帐体1为方形帐体,其中,所述帐顶11的高度比横杆21的高度低 5cm 20cm;所述隔层的顶部为与帐顶11的大小相对应的隔层盖4,该隔层盖4与支撑骨架 可拆卸连接,所述迷惑格3设置于隔层盖4的下侧,所述进口 31设置于隔层盖4。人们在蚊 帐中休息时,蚊虫会在蚊帐的外侧四处寻找进入蚊帐内部的开孔,当蚊虫找到所述迷惑格3 的进口 31时,将从进口 31飞入迷惑格3,并在迷惑格3重新寻找进入蚊帐的开孔,一部分蚊 虫可能会困死在迷惑格3内,而有一部分蚊虫则可能从迷惑格3的出口 32进入隔层内,由 于进口 31的面积大于出口 32的面积,所以蚊虫从蚊帐外进入隔层内容易,而从隔层内逃出 则很难,从而将蚊虫困死于隔层内,进而实现现杀死蚊虫的目的。所述隔层盖4可以非常便 捷地从帐体1上拆卸下来清洗或取出死蚊虫,方便实用。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帐顶11的 高度比横杆21的高度低15cm。本实施例一的所述隔层盖4的四周设置有带花纹的花边41,使隔层盖4与帐顶11 或横杆21连接更加紧密,防止蚊虫从隔层盖4与帐顶11或横杆21之间的缝隙中逃出,同 时也能增强本技术所述结构改良型蚊帐的美感效果。本实施例一的所述支撑骨架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隔层盖4的横梁5,以隔开 隔层盖4和帐顶11,便于蚊虫进入隔层内。本实施例一的所述隔层盖4的周边设有用于将隔层盖4固定于支撑骨架的扎紧绳 42或魔法贴,以防止隔层盖4自行滑落或被风吹走而影响其捕杀蚊虫的效果,优选的实施 方式是扎紧绳42设置于隔层盖4的四个角。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结构改良型蚊帐的实施例二,它是上述实施例一的 另一种实现方案。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结构改良型蚊帐的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 之处在于所述隔层盖4的四周围设有用于撑开隔层盖4的加强框43,所述花边41悬挂于 加强框43,加大了隔层盖4的重量和强度,不仅能有效防止隔层盖4自行滑落或被风吹走, 还更加简化了隔层盖4的铺设,安装隔层盖4时,只要将隔层盖4扣盖于支撑骨架顶部即 可。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结构改良型蚊帐的实施例四,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 之处在于所述帐体1为蒙古包形,其中,所述帐体1的最高点与所述支撑骨架的最高点之 间的竖直距离为5cm 20cm ;所述支撑骨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隔层盖5,所述帐顶11与第二 隔层盖5构成所述隔层,该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相似,同样能实现将蚊虫困死于隔层 内的目的。本实施例四的所述隔层上部设有带网格的矩形盖巾6,以压住第二隔层盖5,防止 隔层盖4自行滑落或被风吹走而影响其捕杀蚊虫的效果,同时加强了第二隔层盖5与帐顶 11之间的密封,防止被困的蚊虫逃脱。值得一提的是,在横杆21上安装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夹子,用于将第二隔层盖5夹持在横杆21上,可进一步加强第二隔层盖5与帐顶11之间的 密封效果。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中的四种,除此之外,本技术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结构改良型蚊帐,包括帐体(1)及用于支撑帐体(1)的支撑骨架,所述帐体(1)由帐顶(11)、前帐、后账、左账和右账拼接而成,所述支撑骨架由横杆(21)和竖杆(22)可拆卸连接而成,帐体(1)悬挂于横杆(21),其特征在于:所述帐体(1)的上部设有隔层,隔层内设置有迷惑格(3);  所述迷惑格(3)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开设有进口(31)和出口(32),进口(31)的面积大于出口(32)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礼军
申请(专利权)人:潘礼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