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及方法和收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751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及方法和收获机,包括打结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及方法和收获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及方法和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芦苇是一种高大禾草,多生长于水泽陆地中,其质地细腻,富含纤维素

成熟期的芦苇,不仅可以作为造纸

建材

人造纤维等工业原料,经加工过的芦茎还能编织成各类工艺品,具有极高的经济实用价值

目前,我国湿地生长芦苇主要靠人工收获,机械收获普及程度不高

人工收获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低,机械收获水平相比国外落后很多,特别是在整秆收获一体化技术方面与国外相差甚远

[0003]目前芦苇收获除了人工收获外,机收程度不高,需要依靠人手动将打捆后的芦苇放至料箱,其工作劳动强度过大,并且至少需要一人输送一人堆放一台机器配备两个工作人员,人在机器上的工作环境也不安全,当料箱装满后,又由人将芦苇递送至装卸车,一次收获需要多个人共同完成,导致工作劳动强度过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及方法可将芦苇打结为小捆后竖直或平直堆放至料箱装置,再将打结后的芦苇小捆打结为大捆,大捆打结完毕后机器卸料,提高收获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芦苇打捆堆放装置的收获机

[0006]注意,这些目的的记载并不妨碍其他目的的存在

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并不需要实现所有上述目的

可以从说明书

附图

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抽取上述目的以外的目的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8]一种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包括打结器

料箱

堆放机构和控制单元;
[0009]所述堆放机构位于打结器和料箱之间;打结器用于将芦苇打结成小捆,堆放机构用于将小捆的芦苇竖直或平直堆放至料箱;料箱用于将小捆的芦苇打结为大捆;
[0010]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料箱和堆放机构连接;
[0011]所述堆放机构包括第一机械夹

第二机械夹

以及与控制单元连接的驱动部件;
[0012]所述第一机械夹和第二机械夹相对设置,第一机械夹

第二机械夹分别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机械夹和第二机械夹沿
X
轴方向
、Y
轴方向
、Z
轴方向的移动,第一机械夹

第二机械夹将小捆的芦苇夹取堆放至料箱;
[0013]所述料箱包括料箱壳体;
[0014]所述料箱壳体内设有打捆机构,所述打捆机构包括线夹和驱动机构;线夹用于夹紧钢丝;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线夹将小捆的芦苇打结为大捆

[001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

第二驱动机构

第三驱动机构

第四驱动机构

第五驱动机构

第六驱动机构

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
机构;
[0016]所述第一机械夹与第三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三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五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五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收获机底盘上

且离打结器近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一机械夹沿
X
轴方向的移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一机械夹沿
Y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一机械夹沿
Z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一执行机构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机械夹旋转,使得第一机械夹竖直或平直;
[0017]所述第二机械夹与第四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第四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执行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六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第六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设置在收获机底盘上

且离打结器近的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二机械夹沿
X
轴方向的移动,第四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二机械夹沿
Y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六驱动机构用于调节第二机械夹沿
Z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用于驱动第四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机械夹旋转,使得第二机械夹竖直或平直

[0018]进一步的,所述线夹包括第一线夹

第二线夹

第三线夹和第四线夹;
[0019]所述第一线夹

第二线夹

第三线夹

第四线夹均分别通过驱动机构与料箱壳体连接,且第一线夹

第二线夹相对布置在料箱壳体内的一侧,第三线夹

第四线夹相对布置在料箱壳体内的另一侧;
[002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九驱动机构

第十一驱动机构和第十二驱动机构;第九驱动机构的一端与安装在料箱壳体底板的第十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九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驱动机构的一端连接,第十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线夹连接;第九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十一驱动机构上下移动,来调节线夹的高度,第十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线夹左右移动;所述第十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九驱动机构带动线夹前后移动;
[0021]所述第九驱动机构和第十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002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线夹均分别包括另个夹线块



第七驱动机构和第八驱动机构;
[0023]两个夹线块通过轴连接,呈
X
型布置,两个夹线块分别与第七驱动机构和第八驱动机构连接,第七驱动机构和第八驱动机构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七驱动机构和第八驱动机构驱动夹线块绕轴转动,调节夹线块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对钢丝的夹紧或松开

[0024]进一步的,所述料箱还包括转轴和第十驱动机构;
[0025]所述转轴安装在料箱壳体离料箱门近的一侧,且一端通过轴承与收获机的机架连接;
[0026]所述第八驱动机构安装在料箱壳体离料箱门远的一侧,用于驱动料箱壳体一侧的升降,使料箱壳体绕转轴转动,将打成大捆的芦苇丛料箱门卸出;
[0027]所述第十驱动机构与控制单元连接

[0028]进一步的,所述料箱壳体上设有装线盒

位移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和装线盒开关;
[0029]所述装线盒内设有钢丝;
[0030]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线夹的上升高度,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线夹上升到预设高度,并将信号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结器
(2)、
料箱
(3)、
堆放机构
(4)
和控制单元
(7)
;所述堆放机构
(4)
位于打结器
(2)
和料箱
(3)
之间;打结器
(2)
用于将芦苇打结成小捆;所述控制单元
(7)
分别与料箱
(3)
和堆放机构
(4)
连接;所述堆放机构
(4)
包括第一机械夹
(401)、
第二机械夹
(402)、
以及与控制单元
(7)
连接的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机械夹
(401)
和第二机械夹
(402)
相对设置,第一机械夹
(401)、
第二机械夹
(402)
分别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7)
控制驱动部件驱动第一机械夹
(401)
和第二机械夹
(402)
沿
X
轴方向
、Y
轴方向
、Z
轴方向的移动,第一机械夹
(401)、
第二机械夹
(402)
将小捆的芦苇夹取堆放至料箱
(3)
;所述料箱
(3)
包括料箱壳体
(302)
;所述料箱壳体
(302)
内设有打捆机构,所述打捆机构包括线夹和驱动机构;线夹用于夹紧钢丝
(314)
;所述控制单元
(7)
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线夹将小捆的芦苇打结为大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
(7)
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
(403)、
第二驱动机构
(404)、
第三驱动机构
(405)、
第四驱动机构
(406)、
第五驱动机构
(407)、
第六驱动机构
(408)、
第一执行机构
(409)
和第二执行机构
(410)
;所述第一机械夹
(401)
与第三驱动机构
(405)
的一端连接,第三驱动机构
(405)
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
(409)
与第一驱动机构
(403)
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
(403)
的另一端与第五驱动机构
(407)
的一端连接,第五驱动机构
(407)
的另一端设置在收获机底盘上

且离打结器
(2)
近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
(403)
用于调节第一机械夹
(401)
沿
X
轴方向的移动,第三驱动机构
(405)
用于调节第一机械夹
(401)
沿
Y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五驱动机构
(407)
用于调节第一机械夹
(401)
沿
Z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一执行机构
(409)
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机构
(405)
带动第一机械夹
(401)
旋转,使得第一机械夹
(401)
竖直或平直;所述第二机械夹
(402)
与第四驱动机构
(406)
的一端连接,第四驱动机构
(406)
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执行机构
(410)
与第二驱动机构
(404)
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机构
(404)
的另一端与第六驱动机构
(408)
的一端连接,第六驱动机构
(408)
的另一端设置在收获机底盘上

且离打结器
(2)
近的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
(404)
用于调节第二机械夹
(402)
沿
X
轴方向的移动,第四驱动机构
(406)
用于调节第二机械夹
(402)
沿
Y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六驱动机构
(408)
用于调节第二机械夹
(402)
沿
Z
轴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执行机构
(410)
用于驱动第四驱动机构
(406)
带动第二机械夹
(402)
旋转,使得第二机械夹
(402)
竖直或平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第一线夹
(304)、
第二线夹
(305)、
第三线夹
(306)
和第四线夹
(307)
;所述第一线夹
(304)、
第二线夹
(305)、
第三线夹
(306)、
第四线夹
(307)
均分别通过驱动机构与料箱壳体
(302)
连接,且第一线夹
(304)、
第二线夹
(305)
相对布置在料箱壳体
(302)
内的一侧,第三线夹
(306)、
第四线夹
(307)
相对布置在料箱壳体
(302)
内的另一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九驱动机构
(310)、
第十一驱动机构
(313)
和第十二驱动机构
(315)
;第九驱动机构
(310)
的一端与安装在料箱壳体
(302)
底板的第十二驱动机构
(315)
连接,第九驱动机构
(310)
的另一端与第十一驱动机构
(313)
的一端连接,第十一驱动机构
(313)
的另一端与线夹连接;第九驱动机构
(310)
用于驱动第十一驱动机构
(313)
上下移动,来调节线夹的高度,第十一驱动机构
(313)
用于驱动线夹左右移动;所述第十二驱动机构
(315)
用于驱动第九驱动机构
(310)
带动线夹前后移动;所述第九驱动机构
(310)
和第十一驱动机构
(313)
分别与控制单元
(7)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苇打捆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夹均分别包括两个夹线块



第七驱动机构
(308)
和第八驱动机构
(309)
;两个夹线块通过轴连接,呈
X
型布置,两个夹线块分别与第七驱动机构
(308)
和第八驱动机构
(309)
连接,第七驱动机构
(308)
和第八驱动机构
(309)
与控制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明姬魁洲季彬彬刘延彬梁振伟杜拓王晗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