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741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的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套管、设置于套管中的雾化芯以及设置于雾化芯和套管之间的密封件。密封件和套管上形成有将储液腔与雾化芯导液连通的进液通道,密封件和套管之间形成有将储液腔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密封件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套管的内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将进液通道与换气通道分隔开,使得换气通道与进液通道之间互不影响。换气通道位于密封件的外侧,能够极大地降低由于雾化芯变形、外表面不平整等对换气通道结构的影响,换气通道固定,换气过程稳定。此外,无需包棉组装,生产效率提高,制造装配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便于自动化生产。便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其中,电源装置用于给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包括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储液腔用于存储液体基质,雾化组件用于在通电后对液体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生成可供吸收的气溶胶。
[0003]现有的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套管以及设置于套管中的雾化芯。其中,雾化芯通常为圆柱状并可采用陶瓷或玻璃等多孔基体做为吸液体。吸液体和套管之间通常设置有换气棉层,以实现换气、下液和密封功能。但是,换气棉层的装配过程复杂,需要人工在雾化芯表面进行包棉组装,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此外,该换气棉层的换气通道随机,在抽吸过程中,随机通过套管的某个进液孔换气,当换气孔与进液孔共用时,容易在进液孔出现卡气泡的现象,进而导致抽吸过程中,发生雾化芯下液不畅,引发杂气风险。并且,换气棉层的松紧度偏差较大,导致储液腔的换气负压波动较大,雾化器换气与下液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产品口感的一致性和寿命的长久性。<b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储液腔(110);套管(31),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雾化芯(33),设置于所述套管(31)中;以及密封件(32),设置于所述雾化芯(33)和所述套管(31)之间;所述密封件(32)和所述套管(31)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110)与所述雾化芯(33)导液连通的进液通道(360),所述密封件(32)和所述套管(31)之间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110)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通道(350),所述密封件(32)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所述套管(31)的内壁面密封配合,从而将所述进液通道(360)与所述换气通道(350)分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360)包括形成于所述套管(31)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以及形成于所述密封件(32)上的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325),所述套管(31)上还形成有将所述储液腔(110)与所述换气通道(35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和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在所述套管(31)的周向和/或轴向上错位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的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换气孔(3112)的高度低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3111)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1)上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孔(3111)和两个所述换气孔(3112),两个所述第一进液孔(3111)和两个所述换气孔(3112)在所述套管(31)的周向错位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2)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2)的外侧面凹陷形成有换气槽(320),所述换气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志唐光武周阿平何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